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论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阐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理论创新所取得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的理论积淀和结晶。科学总结"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的基本特点,特别从整体上深化对"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的理论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阐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红五月"、"红七月"、"红十月"……中国一遍红。今年,中国"红十月"正好一花甲,满中国开满了"中国红"。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论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人文"理念。"人文"内在地包含了"文"与"人"两套话语系统,以"文"为核心,在"文"的规范与制约下展开"人文"的矛盾张力,中国古代文论在自身的论阈中体现了独特的哲性之思。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模式与理论内核的"人文"理念迥异于近现代西方"人文"理念的一维思维指向,"文"与"人"在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动态平衡中显现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本色,具有人文底蕴的中国古代文论的历史发展脉络也为当下的"人文"之思注入了中国式的思维维度与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4.
卢建军 《教师》2012,(10):122-122
关于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功"还是"有过"的问题,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必须讲清楚的一个问题。有人认为: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观动机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这是他们的"过";而中国又只沦为半殖民地,这是他们的"功"。  相似文献   

5.
美国史学家柯文在《在中国发现历史》一书中,反思了战后美国近代中国史研究中的"西方冲击-中国回应"、"传统-现代"与"帝国主义"三种模式,并提出以"中国中心观"为主导范式来研究中国历史。这为当前我国教育史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即教育史研究首先要关注"人"的研究,并树立"整体"教育史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每年春节过后屡现的"民工荒"使外媒一直在反复炒作"中国廉价劳动力将要结束"话题,热议的话题从"中国将逐渐失去世界工厂地位"到"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可能不保"等无奇不有。其实炒作归炒作,中国的现实、世界的格局决定了不但中国离不开"世界工厂"、欧美日也离不中国的"世界工厂",为了中国,也为了全世界,中国"世界工厂"的位置还得继续坐下去。  相似文献   

7.
中国提倡"和谐"的政治文化,"宽容"是实现"和谐"的应有之意,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宽容"精神。"宽容"精神与西方多元主义民主价值是相通的,然而,中国的"宽容"文化提倡的是"和谐",西方民主政治充满"对立"、"斗争"的因素,还包含"非和谐"的文化取向,这一差异表明,中国不能照搬西方民主模式,而是要立足自身政治文化实际,走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之路。  相似文献   

8.
当今"中国梦"与"中国风"二词盛行,世博会的"清明上河图"让美术界吹起了"中国风",流行乐坛更是刮起了"中国风",不仅仅只是以旋律、乐器为代表的"中国风",更有直接套用或是化用绕口令、古典诗词等汉语传统文段的"中国风"。马克思曾说:"只有音乐,才能唤醒人的艺术感觉。"自古以来,文学与音乐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论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人文"理念。"人文"内在地包含了"文"与"人"两套话语系统,以"文"为核心,在"文"的规范与制约下展开"人文"的矛盾张力,中国古代文论在自身的论阈中体现了独特的哲性之思。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模式与理论内核的"人文"理念迥异于近现代西方"人文"理念的一维思维指向,"文"与"人"在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动态平衡中显现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本色,具有人文底蕴的中国古代文论的历史发展脉络也为当下的"人文"之思注入了中国式的思维维度与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小康"社会以"天下为家"为特质,迥异于大同理想社会的"天下为公"。刘宋的"元嘉之治"和南齐的"永明之世",堪称"小康"社会的典型。"小康"是"盛世"之间漫长的分裂与混乱岁月中短暂的稳定期。中国古代"小康"社会的周期性再现,和中国古代王朝周期律相伴始终,可看作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个定律。  相似文献   

11.
"美声唱法"早已传入中国并已开花结果,但多年以来中国的民族歌剧体系却一直未能建立起来,这是个重大缺憾。因此研究建议采用"移植法"和"嫁接法"来解决创建中国民族歌剧体系的问题。"移植法"是引进欧美歌剧,把欧美歌剧逐渐中国化,"嫁接法"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逐步欧美化,是从中国戏曲里"中心开花"式地嫁接出中国民族歌剧体系来。  相似文献   

12.
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问题及范式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日益成为西方学者关注的焦点。国外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通过探讨中国现实问题,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性质问题,在范式上采用"西方中心主义"、"中国中心主义"和"历史主义",尤其是通过"中国模式"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研究,对国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拙作是对《反思启蒙:中国呼唤"逻先生"》一文中"中国传统无逻辑"、中国儒家经典中存在"大量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的"反逻辑传统"、"中国无科学"等观点的反驳。以近代西方关于"逻辑"、"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古代中国是不公正的。近代科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思维方式、方法的差异,直接原因是望远镜、显微镜等一系列观察工具的发明,由此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奥秘才被发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为当代中国的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也为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正在实现由"玄学"到"实学",由关心"物"到关心"人",由"物学"到"人学",由重视"集体"到重视"个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人文学术话语选择是时代意识形态的风向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当学者们意识到"中国性"终于逐渐成为了一个问题,并进一步发出:"中国"到底在何处?"中国性"是否还存在?等等,诸如此类的重大提问,说明了学者们对于真正的"中国问题"的敏锐性和对于时代文化建构的创新冲动,这无疑是真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的终极追求,体现了古代中国独特的文化观和宇宙观。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结合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等经典论著,通过对"心物关系"的艺术心理特征和"得意忘象"的艺术心理过程的逐层剖析,探析中国古代艺术家"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7.
中美两国高考作文命题存在较大差异。从写作对象看,中国题主要关注"社稷",美国题主要关注"个体"。从价值判断看,中国题比较"实",美国题比较"虚"。从材料限定看,中国题比较"虚",美国题比较"实"。从可能的表述倾向看,写中国题易引出"宏论",写美国题易导向"实证"。  相似文献   

18.
"传神文笔足千秋",既可言《红楼梦》,也可言中国小说经典的艺术魅力;"不是情人不泪流",既可言《红楼梦》,也可言中国经典小说读者状态。中国小说读者中确有不少"水浒人"、"三国迷"、"西游人",乃至"黛党"、"钗党"……  相似文献   

19.
"中国英语"是英语的国别变体,是英语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提升"中国英语"的认知是中国的英语教育与时代接轨的前提,而现行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本土文化几乎呈缺失状态。建议从政策导向、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三个层面构建适合"中国英语"发展的高校教学模式,顺应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一、从时代的维度看"中国问题"对德育的挑战 历史的车轮驶进21世纪的大门,中国不仅处于社会转型的急剧嬗变中,而且还恰逢人类社会"全球化"的迅猛浪潮。正是如此错综复杂的社会和时代环境构成了当代中国德育问题的维度。如何面向"中国问题"来构建中国德育?这是当代中国德育研究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一)社会转型与德育"所谓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