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有三重境界,做学问有三重境界,语文教学也有三重境界——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语文,语文就是“我”。  相似文献   

2.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在不同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呈现出不同的状态。笔者把这些状态归纳为三个境界,即境界一,“心中有本”;境界二,“目中有人”;境界三,“人文合一”。语文教师应努力追求实现语文教学“人文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让语文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语文味”这三个朴实而厚重的字眼,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同。“语文味”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语文味儿”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然而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促进语文味的生成,确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就语文课堂如何生成“语文味”,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4.
房学纯 《辅导员》2011,(24):47-48
一个语文教师具备哪些素养才算优秀?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三步境界.即“语文教师成长的三境界”:知识型一艺术型一思想型。  相似文献   

5.
人生有三重境界,做学问有三重境界,语文教学也有三重境界——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语文,语文就是"我"。一、语文就是生活语文是什么?语文即生活,"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  相似文献   

6.
鱼·渔·欲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智力,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成绩,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它代表了语文教学中的三重境界。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借用“鱼·渔·欲”三个字来归纳。一、授之以“鱼”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即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是语文教学中的第一重境界。长期以来,教师教书只须把知识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把学生遇到的疑难切切实实地解答出来。用授之以“鱼”的传统教学方法教育学生,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只知道“死读书”“读死书”,高分低能。二、授之以“渔”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要让学生…  相似文献   

7.
(一)语文教学的“三境界”语文教学有三境界。刚参加工作的三年,我教语文如“隙中窥月”,就像小孩扒着门缝看月亮,既感新奇,又颇多疑问。以后又三年,我教语文如“庭中望月”,就像站在庭院中仰望明月,丰富而完整,眼界大开。其后又三年,我教语文  相似文献   

8.
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有三重境界。仔细想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何尝不是经历了这样的三重境界?课改之前,语文教学照本宣科、机械重复,教师是"播种机",学生是"接受器",盛行"填鸭式""满堂灌"。这是语文教学的第一重境界。课改之初,小学语文教学流派纷呈、大旗林立,出现了泛语文、窄语文、非语文等现象,这  相似文献   

9.
唐代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师的职责所在,又是对教师教学境界的高度概括。然而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并非拘泥于此,尚有更高的境界存在。大体说来,语文教学可分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10.
唐代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师的职责所在,又是对教师教学境界的高度概括。然而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并非拘泥于此,尚有更高的境界存在。大体说来,语文教学可分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11.
顾婧 《学子》2012,(11):64-64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有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后世认为,这三种境界不仅适用于参禅,也同样印证了由青涩到成熟,直至圆融通透的人生。而笔者认为,此三重境界不仅印证了人生,还印证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简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便...  相似文献   

12.
李建成 《江苏教育》2023,(1):37-40+46
语文在世界中发展,语文也在发展世界。“用语文发展世界”,就是要求教师以“发展世界”为导向架构语文教学,依据语文教学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开展教学实践。其教学方略是用作品中的语言重构生活语言,用作品中的活动指导生活活动,用作品中的境界创造生活境界。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学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现状而言是不容乐观的,我们有的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阻滞了语文教师素质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集中表现在实际语文教学中的“三重”“三轻”现象,即重课堂操作,轻基本素养;重科内学习,轻科外涉猎;重作文指导,轻写作实践。  相似文献   

14.
张晓东 《考试》2009,(6):27-28
有效的语文教学应当让课堂更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是充满情感的教学,也是审美的教育。语感、情感、美感是实现语文教学更具“语文味”的三个重要方面。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文学素养、较高的情感张力和审美能力、丰富的教学机智以及个性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话语     
《天津教育》2009,(12):3-3
好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汲取营养,要学会做“第三种境界”的教师。——教育专家、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告诫青年教师,当教师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将教书当作一项工作,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按流程完成工作、领取工资;第二种境界,热爱工作,善于吸收新鲜元素,但过多关注自己,上课教书更多“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第三种境界,热爱工作和学生,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词语盘点”教学的“三境界”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每个主题单元课文之后,《语文园地》之前都设了“词语盘点”。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而艺术的魅力往往是与风格联系在一起的。著名文学家歌德曾经指出:“风格,这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其实,作为艺术高度成熟标志的风格,也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最近,笔者连续听了三节教学“圆锥的体积”的一课,联想颇多,这三节课正体现了当前数学教学的“三重”境界。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此,笔者就“三重三轻”现象,即重分析轻朗读、重形象轻想象、重提问轻思考的语文教学现状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东北师范大学王小英教授在一次讲座时提出了教学的三重境界,即“第一重境界:授人以鱼;第二重境界:授人以渔;最高的境界是悟其渔识.”说得更简单、明白一些就是:在教学中,第一境界是教师给“鱼”,也就是教师在教学中首先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能力;第二境界是给“渔”,即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教师要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教给学生基本的、普遍的、典型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从模仿开始,逐步内化,形成自己学习的技巧;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掌握方法的基础上,领悟出新的“捕鱼方法”及学习的内在涵义,即“悟其渔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