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北京四通投资有限公司推出的CTP-2000系统是目前中国国内首家推出的计算机直接制版系统,其技术性能、工作原理、价位等都具有不同于国外而适合于国内印刷使用的特性,是处于国际印刷技术前沿的CTP技术与中国印刷业国情相结合的印前新设备。 四通印刷系统CTP-2000由专用喷墨制版机、四通专业印刷软件、专用CTP耗材三部分组成,具有印前制版、明室出片、数码打样、丝网制版等功能。 这套系统具有新颖优异的成像原理──物理成像,无需冲洗没有损失,超大幅面一次输出、最大可同时出两个对开版,与现有排版软件全部兼容…  相似文献   

2.
从手工制版到电脑输出,经历了一个漫长向又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过程。在这一渐进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页面排版及设计软件,如llustrator、PageMaker、QuarkXPress、CorelDRAW等等。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延伸,许多软件将面临新的问题:即如何利用软件现有的排版及设计的勉力开发出新的功能,使其除了进行Postscr…t输出完成本职工作外,还可在网页领域~展身手。大家期待着能解决此问题的强者的出现,同时也希望能将印刷排版设计、网上动画以及交互式内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终于,一位强者出现了,并且一举成功,从此开创了未来设计…  相似文献   

3.
中国标准出版社引进我国第一套电脑直接制版系统中国标准出版社于近期成功引进美国AURORA电脑直接制版系统。该系统把传统印前工艺的原稿扫描、排版、胶片输出、人工拼版、晒版、显影等工序简化为扫描———计算机处理———直接输出印版,经显影后即可上机印刷,省...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内,高科技对印刷出版领域的渗透表现在计算机直接制版、数字印刷和彩色打样3个方面,它们都被称为CTP技术,具体定义加下:1.ComputerToPldte(计算机直接制版),即脱机直接制版技术;2ComputerToPress(计算机直接到印刷机),即在机直接制版技术;3.ComputerToPaper/Print(计算机直接到纸张或印品),即直接印刷技术;4ComputerToProof(计算机直接出样张),即彩色数字打样。四通印刷系统既有输出胶片、直接制版、直接打样的功能,又具有直接喷墨印刷的某些特点,它的标准组成为:喷墨直接制版机+四通专用印刷软件+…  相似文献   

5.
方正多媒体全方位参与电子出版物的发展电子出版物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出版地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排版解决了出版过程的计算机化。电子出版物的发展实现了出版结果的计算机化,是继计算机排版之后出版地的又一次革命。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多体技术分公司经过三年...  相似文献   

6.
王萍 《电子出版》1997,(2):26-27
电脑直接制版系统是连接印前设备和印版的关键设备,它的诞生实现了数字式整页版面向印版的直接转换,传统工艺中的拼版、拷贝及晒版等处理都将不复存在。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无需胶片的制版过程,既缩短了生产周期,减少了设备投资及人力投资。又大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美国方氏兄弟印刷有限公司目前代理的美国Optronlcs公司的AuroraPlatesetter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直接制版系统,它采用高精度氛离子激光和外鼓式滚筒输出技术,并使用高质量的感光版材和感光胶片,利用高精度挂钉定位以及IntelliDot11加网技术,使系统具有精密的网点尺寸、…  相似文献   

7.
今日电子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日电子出版正从桌上印刷走向桌上影视、多媒体、网上出版交映生辉的新时代。 20世纪70年代,用计算机输入汉字的问题开始得到解决,7481程的成果又使用计算机排版得以实现,计算机汉字信息处理是中国人在计算机领域独特的发明,从而使中国的出版业进入了电子时代。80年代中期,以中国计算机汉字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的华光、科印、星汉、四通四S、保利等十几个桌上排版系统先后上市,当时人们叫它为电子出版系统、桌上出版系统或叫轻印刷系统。方正电子出版系统占领了报业排版的主导地位、也大幅度的进入了书刊排版市场。电子出…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排版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陕西水力发电》李琨,沈珞珞越来越多的出版采用计算机编辑排版,从而结束了铅字排版的一统天下。现在的论文由计算机编辑排版,并存贮在计算机中。出版时,再从计算机中调出来,激光制版印刷。采用计算机编辑排版技术,使编辑、排版、校...  相似文献   

9.
激光直接输出版材技术激光直接制版是国际上一项全新的印刷制版技术,该项技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进入了实用阶段。我国报社、出版、包装印刷系统的印刷企业以及有关科研、版材生产单位,对激光直接制版技术已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和广泛关注。为使国内印刷界同行全面、深入地...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排版繁简字体转换的编校处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郝诗仙计算机排版系统中的繁简字体转换功能为出版物中繁体字、异体字的使用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处理方式。但由于《汉字简化方案》采用了同音代替和利用古字的字形结构等简化方法,使一形兼表两字甚至多字,这就导...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电脑排版技术降低图书印刷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脑排版技术降低图书印刷成本浙江大学出版社副总编尤建中长期以来,我国的文字排版以手工铅排为主,手工照排所占比重很小。近几年电脑技术发展迅速。随着华光(后来分为方正和华光两大系统)、科印、四通等排版系统的普及,文字排版从铅排向照排逐步过渡。许多报社...  相似文献   

12.
CTP技术能显著地提高报纸印刷质量、缩短出报时间、提高报纸的时效性,成为报业印刷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首选.柯达保丽光(KPG)近期推出报业热敏CTP全面解决方案,以其突出的优点和卓越的品质获得了国内报业印刷界的赞许和青睐.该CTP制版系统不仅制版速度快,而且可以在明室条件下操作,可以精确控制图文的生成与输出,印版网点边缘清晰锐利,能够显著提高报纸印刷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异军突起的电子出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军突起的电子出版物●尤雪玉【西安】一、利用高新技术,实现出版科技化从80年代以来,以北大方正等为代表的微机排版系统领导了微机排版的新潮流,而且相继出现的激光照排系统以及90年代出现的校对系统、汉字手写体识别等系统,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电子出版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汉字拓扑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字拓扑结构分析国家语委中文信息管理司司长刘连元随着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国际上正在兴起字形信息处理产业,它涉及字形的设计和制作、字形信息加工、字形产品等许多领域。字形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范围的字形标准化工作,并且相应地提出了有关字形研究的许...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月24日,重庆大学出版社邀请与本社有合作关系的图书排版、制版、印刷和材料供应单位一起座谈,如何进一步提高图书印刷质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6.
北大方正集团秉承二十余年汉字信息技术研究成果,采用自主开发的汉字字型生成和还原算法,精心制作出符合国际通用标准的高质量汉字字库,在专业DTP领域一直享有盛誉。方正字库做为方正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已被广泛应用于书籍、报刊、杂志等专业印刷领域。为了让广大苹果机用户也能够使用方正字库,我们特别推出《方正字库TTFforMac》(光盘)。这套全系列、高标准的《方正字库TTFforMac》共包含51款精美简、繁体汉字字体,采用标准的苹果TrueType格式、GB2312编码序列,字形符合国家规范,款款精致,字字动人。正文字体系列端正匀称…  相似文献   

17.
多媒体之光──多媒体技术在电子出版行业的应用前景陈晋苏提起“多媒体技术”这一概念,也许很多人还说不出它与“电子出版物”之间会有什么具体的联系。担近年来计算机排版技术在印刷出版领域的普遍应用,以及该技术对报纸、书刊等传统出版物综合水平大幅度提高所起的推...  相似文献   

18.
在报纸的排版中.离不开对广告版面的设计与排版,由于我们所使用的方正飞腾报纸排版软件.对于些复杂的广告设计在操作上实现起来非常麻烦,有些广告创意甚至根本无法使用方正飞腾报纸排版软件来完成制作。因此,在报纸的广告设计中通过使用了其他一些较为专业的广告设计软件,比如,最常用的就是CorelDRAW软件。对于报纸的排版而言,不论使用什么样的广告设计软件制作版面,都必须将其排入到报纸的某一个固定的位置.使整个报纸版面成为一个整体后,才能进行输出制版印刷。  相似文献   

19.
一正文部分的技术加工技术加工是编辑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加工的目的是使原稿清楚,能保证排版、制版、校对、印刷等工序顺利进行。科技书籍由文前、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文  相似文献   

20.
郑宇 《电子出版》2000,(6):31-32
Trueflow,网屏崭新型智能化印前工作系统,汇集了最新的.AdobePDF解释器核心技术和网屏的印前工作流程技术以满足数码网络产品时代的要求。Trueflow是网屏对日益增长的高速,高效,低成本产品市场需求所做的最好回应。隋著公司向电脑直接制版(CTP)输出和数字印刷领域的快速推进,为了更好地提高效率和生产率,印前工作系统成为建立理想的数码流程处理和网络生产的关键要素。高速数字化处理Trueflow完全可以满足今日的输出要求,它支持电脑直接输出软片(CIF),电脑直接制版,数码打样,以及用于远程印刷的PDF文件的分配。该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