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陶忠华 《云南教育》2005,(10):39-39
最近,读了这样一则教学案例,感触颇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某校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有一个叫杨颖的女同学,一上课她便“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2.
〔课例〕理解“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小语六年制第七册《三味书屋》)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一位老师教学时先问学生“奔走”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正确后老师接着问:“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  相似文献   

3.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作者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亲侄女。要讲与鲁迅在生活中的接触,对鲁迅伟大品格的认识和了解,那可以说她比一般的人都要深刻得多。但要在鲁迅逝世多年之后,写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来颂赞他,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对文章材料的选取,仍需要缜密的研究。这正是值得我们引导学生探讨和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周晔选入文中的材料,看来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但它却揭示了一个很好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女儿上小学三年级。一天,我下班回家,刚一进门,女儿“妈妈”一声便抱着我哭起来。我一愣,问她哪里不舒服,她只是摇头,从哭声中我听出她似乎受了什么委屈。我轻轻拍拍她的肩,让她做深呼吸,她平静下来后,向我讲述了体育课上发生的事情:那天上午她肚子痛,体育课前,当老师问哪位同学身体不舒服不能活动时,知情的同学报告了老师,老师便让女儿自己随便活动活动。过了一会儿,她肚子不痛了,便到  相似文献   

5.
庄婕 《小学语文》2009,(6):46-4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怀念文章,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中的优秀篇目,周晔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几件小事的叙述,展现了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有力地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品格,读来使人历历在目。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6.
笔名的回忆     
我对“笔名”一语的最初记忆,始于童年时代,也就是我在本村读初小的时候。一日,我从高年级国语课本上读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侄子周晔,便禁不住心下生疑:周晔的伯父怎么不姓周而姓“鲁”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去请教当时正在邻村读高小的家兄。家兄回答说,鲁迅先生本名周树人,“鲁迅”是笔名。我由此忽然联想到本村一位董姓长者,其人饱学多识,能诗能文,雅号“肃堂”,想必也是笔名了。从此我便喜欢上了笔名,不过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模模糊糊地觉得,能配得上用笔名的必是文人雅士无疑。   …  相似文献   

7.
石文静 《中国教师》2012,(6):51-53,80
<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写于鲁迅逝世九周年(1945年)。鲁迅逝世那年周晔才十岁。这篇回忆性文章是从亲人的角度,尤其是幼亲的角度来写的,既独特又真实。文章文笔朴素,感情真挚,没有夸张、没有拔高,比较符合她这个年龄的感受和领悟。文章一面世即受到好评,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时间也比较早,  相似文献   

8.
译文:我教老师母亲问她年幼的儿子:"宝贝,今天老师教了你些什么?"儿子骄傲地说:"什么都没教,妈妈。她反倒问我一加二等于几,我告诉她等于三。"  相似文献   

9.
笑话四则     
《初中生之友》2013,(17):62
人家睡觉都比你们强初中课堂上,一同学正在睡觉,老师突然把她叫醒,让她回答问题。那同学站起来揉揉眼睛,不知老师问的是什么,张大嘴说了一句:"啊!"老师本来是生气的,一听她的回答便说道:"对,就是选A,不过下次要说  相似文献   

10.
两个葱油卷     
王丹 《现代家教》2002,(11):39-39
今天下午起床后,保育员老师在整理床铺时,发现沛沛小朋友的床上有一个没吃的葱油花卷。于是我就把她叫了过来,问她:“为什么你的床上有一个花卷?”她马上下意识地用手捂住自已的裤兜,显得有些不安。我觉得她的表现反常,便又问她:“你的口袋里有什么?”这一问可好,沛沛用手死死地捂住裤兜,连连摇头说:“什么也没有。”看到这情景,我立刻明白  相似文献   

11.
2当有人征求伊莎贝尔的意见时,她总爱说:“随便。”因此,父母、老师、朋友也就很随便地应付着她。过了一段时间,当妈妈问伊莎贝尔早饭吃什么时,她说:“随便。”妈妈说:“那好吧,剩饭归你,亲爱的。”当爸爸问伊莎贝尔,她是否想坐他的车去上学时,她说:“随便。”爸爸说:“那好吧,你可以走着去。我不顺路的,亲爱的。”当老师问伊莎贝尔,她是否想分发试卷时,她说:“随便。”老师说:“那好吧,伊莎贝尔。詹妮,你来发吧。”当詹妮问伊莎贝尔,放学后是否愿意一起去玩时,她说:“随便。”詹妮便和哈斯特一起去了公园。但伊莎贝尔是个聪明的女孩,那天下…  相似文献   

12.
庄华涛 《中国德育》2013,(19):74-76
中午,正在办公室与同事闲聊,一位老奶奶走了进来。一进门,老人便用农村人常有的大嗓门问道:"我找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是哪个?"还以为是哪个孩子犯了什么错误,惹人家家长来找我这个班主任算账的,便连忙站起来问老人有什么事儿。老人也不作自我介绍,而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说道:"老师,替我管管美美吧,我真受不了她了。"原来是美美的奶奶。我忙让老人先坐下,等平静点再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早上给她一块钱,她非得要两块,还说中午不要钱了。中午回家,又要两块  相似文献   

13.
爱是……     
这年思莹五岁。在幼儿园.老师教了她一个字“爱”.可是年幼的她并不知道爱是什么。“妈妈,妈妈,爱是什么呢?”回到家书包都还没放下.她便迫不及待地问妈妈。  相似文献   

14.
爱是……     
这年思莹五岁.在幼儿园,老师教了她一个字"爱",可是年幼的她并不知道爱是什么."妈妈,妈妈,爱足什么呢?"回到家书包都还没放下.她便迫不及待地问妈妈.  相似文献   

15.
杨云 《班主任》2011,(8):34-35
下课后,一个小女孩突然从我身后走过来,轻轻叫了一声"杨老师",我问:"有事吗?"她欲言又止。我没教过她,也不认识她,心想她可能有什么困难,便低头诚恳地说:"没事的,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她迟疑了片刻,说:"老师,您长得特像我哥哥,每次看到您,我  相似文献   

16.
案例: 我的女儿正在上小学二年级。她平时在家里挺活泼开朗,可是一到学校便变得沉默寡言,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看到老师就低着头躲开,还萌生了不想上学的念头。我们问她是什么原因,她说班主任老师很厉害,有一次因为上课说话她受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从此在心理上留下了阴影。我不知道到底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这种对老师的惧怕和抵触心理。  相似文献   

17.
小凡,圆脸短发,文静美丽。幼时患过轻微脑炎,写字较好。前四年级时没参加过一次正规考试,是一名旁听生。案例一:新学期第一节课,我微笑着问她:"你叫什么名字?"她怯生生地站起,不语;"你今年几岁?"她不语;"学习用品准备全了吗?"她还是不语。一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别问了,她可气人啦,哪个老师也问不出她一句话,她上课从来不举手,不发言。"大课间时,我跟同学借了一个毽子,找到了在墙  相似文献   

18.
我问哥哥哥哥告诉我老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老师是粉笔磨消了自己能把老师比成什么照亮了别人传授了知识我问爸爸还能把老师比成什么爸爸告诉我当{训州亏时老师是明灯当你登高时老师是云梯当你烦赚时老师是安定片当你消沉时老师是兴奋剂我又问老师她微笑着拍拍我的头说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你需要什么我就愿意当什么能把老师比成什么@尹媛媛$皖界首市新马集中心学校初一(1)班!学生 邮编:236508~~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所写的回忆鲁迅的纪念性文章。作者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生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 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女士在鲁迅逝世九周年时所作。文章以一个孩子和亲人的视角,通过作者印象最深的几个场景的回忆,展现了鲁迅先生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