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士”(即定型于孔子的“文士”),与西方中世纪的“士”(即“教士”)有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即后者聚集于教会,皈依于上帝,他们只管上帝的事,而把世俗事务全部交给凯撒们去管,他们与世俗王权仅仅保持着精神的联系。而中国古代的士,却把上帝撇在一边,而积极地参与世俗事务,依附、认同于世俗王权。这种价值取向的差异,使得二者在现实遭遇、思维模式以及人格、心理方面都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从而创造出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沧州“好人之城”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促进,互为基础。应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沧州“好人之城”建设中的作用,不断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好人之城”建设相促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以传播践行沧州“好人精神”为主旨,将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到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3.
洛克的“中道”观点的基础是他的上帝观。他认为,“上帝”观念不是天赋的,只能来自经验,并且,洛克从“自我”的认识中推论出了上帝存在。洛克把对上帝的认识外扩到认识论及社会实践领域。在认识论领域,洛克坚信理性与信仰之间可以实现“中道”;在社会实践领域,洛克意识到国家与教会之间也可以构建一个“中道”。纵然洛克的观点有不可回避的矛盾,但他对上帝的理性思考,以及由此而寻求“中道”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4.
北村大部分小说,都是在回忆。在《发烧》中,北村却以当下“非典”为背景,展现人们的生存危机。主人公以游戏生命的态度来体验自己的“存在”,与其交织在一起的是种种“荒诞”构成的悖论,共同完成了北村的救赎母题。  相似文献   

5.
总部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目前宣布,将澳大利亚城市墨尔本命名为“文学之城”,从而使该城市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的第13名成员。  相似文献   

6.
穆旦20世纪40年代诗歌中“上帝”字眼以及“神”、“主”等类上帝字眼的大量频繁出现,构成诗歌文本的特色,使他的诗歌文本呈现出浓郁的基督教色彩。本文以“上帝”这一意象入手,通过对他诗歌中上帝内涵的深入分析,探讨他将上帝意象引进诗歌文本的原因,进而诠释上帝意象在穆旦诗歌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易卜生长诗《在高原》中的"陌生人",他的身份是上帝遣来的。随着"年轻人"内心矛盾的激化,上帝从隐身为自然界的"光",到显现为"陌生人"的身影。"年轻人"相信"陌生人"的引导,他才克服了感情的磨难,最终坚定了自己"在高处"生活的决心。而"陌生人"带领"年轻人"找到的是自己心中的上帝。从本质上说"陌生人"是"年轻人"自我意志和上帝力量的统一,他具有神性,永恒存在,全知全能,将"年轻人"从尘世的痛苦中解脱。"陌生人"是诗人易卜生有意创造的神秘形象,体现了他在面临种种社会问题时对宗教的一种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8.
卫毅 《云南教育》2008,(11):12-14
那是一个悲情时刻——尽管决堤的水流最后并没有到来,但在那一刻。永诀一座县城的感伤是真实存在的。4岁的北川女孩申小玉前额上那道深长、残缺、化脓的裂痕透出一座废墟之城的悲伤。申小玉自己不悲伤。她还太小,不知道什么叫“死”、“不在”、“去世”。她只是疑惑,自己在绵阳市中心医院里呆了这么多天了,  相似文献   

9.
“先锋作家”北村1992年以后的写作通常被称作“神性写作”。他立足基督的信仰,力图传扬上帝的救赎和永生之道,宣扬圣经“神圣启示”的权威性和唯一性。本文通过对北村后期小说的介绍,试分析基督教文化在其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E·L·多克特罗是美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上帝之城》是他在新千年世纪之交发表的长篇小说,全书由纽约一个基督教堂的十字架神秘被盗却莫名其妙地出现在一个进化派犹太教堂而展开,讲述了一个改宗的基督教神父佩姆伯顿与丧夫的进化派犹太教女拉比莎拉相吸引然后结合的故事。《上帝之城》打破了历史与虚构、通俗与严肃、小说与其他体栽的界限,将后现代派的艺术技巧与现实主义的细节描写融为一体,在美国现代文学史谱写了新的篇章。从新历史主义和新现实主义两个角度来解读它,共同捕捉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及对现实出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伟大且深刻的思想家,他本身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信徒.他一生中最关心的是有关于上帝的三个问题,即上帝是否存在,如何论证上帝存在以及真理是否与上帝同在.无神论者曾以“为何上帝的世界充满恶和苦难”来质疑上帝存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特殊的人生经历也使他较早时候对上帝存在产生怀疑.但他倾其一生去思考、探究,寻找答案来反驳无神论者的质疑,最终他找到了.即是人类天性中对自由的渴求构成了上帝存在的证据,并且陀思妥耶夫斯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上帝与真理同在.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出现,必然有它所依存的文化根源.“善行河北”植根于燕赵文化,“道德沧州”则得益于武乡文化的助推.通过沧州武德精髓与沦州好人文化内涵的比较,探析沦州成为全国闻名的“好人之城”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3.
市民教育是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产生的一项新生事物,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市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生活品质之城”建设中市民教育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市民教育工作实践,对如何在建设“生活品质之城”中推进市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康丽娉 《海外英语》2012,(7):254-255
格赖斯的合作原则是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原则。"暮光之城"系列的小说在美国的销售超过了5000万,其电影也是风靡全球,男主人公爱德华.加伦深受大家所喜爱,为了更好地理解他的内心世界,该文将应用合作原则分析男女主角之间几段经典的对话,从中找出他心中的真爱与挣扎。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在西方哲学中经常追问“存在问题”,进而海德格尔提出“此在是一种存在者”,它区别于众多的存在者,是因为它的存在是为了它本身.这一概念是他在对形而上学疑端的认识上提出来的,他指出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错误在于混淆存在和存在者,提出了自己的观念.本文通过对“此在”的内容及性质进行阐述.以此理解海德格尔对“此在”的诠释.  相似文献   

16.
法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建立起了其“人学本体论”。认为客观世界(自在存在)若脱离了人的主观意识(自为存在)就是一种荒谬的无意义的存在;它只有依赖人的意识才能得以说明,才能成为有意义的和真实的存在。用他的话讲即:“世界上没有一种真理能够离开‘我思故我在’”。接着他又进一步从他的“人学本体论”出发提出了充分反映其“自由观”理论基础的著名命题:“存在先于本质”。即:人不是由上帝或别人来决定自己的本质,而是用自己的自由意志和自由行动来创造自己的本质,自己决定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换句话说也就是,人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造成自己的本质。由此,萨特构成了自己“自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人是按自己面貌创造上帝的。传说中的上帝创造人所依照的也是自己的面貌.这个说法用来形容艺术家创造人物倒有些相似。易卜生认为:“艺术家所能创造的人物,只有是他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模特儿的一种。”别林斯基认为:“作为一个人,一个性格,一个天性,——总之,作为一个人格,难道能够不反映在作品中吗?当然,不能够。”  相似文献   

18.
天空之城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很好看的“天空之城”。 第一步:在长方形的卡纸上画出城堡的城墙,并剪出城墙的形状。  相似文献   

19.
古老的尼罗河,一望无际的撒哈拉沙漠,孤傲的乞力马扎罗雪山,激情四溢的足球,狂野而质朴的音乐,这就是你所知道的非洲的全部吗?其实在这块曾经孕育了人类最早文明的广袤大陆上,这只是沧海一粟。从本期开始,请读者跟随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神秘非洲那些你可能还并不熟知的非一般的风景。第一站就是南非的“母亲之城”开普敦。  相似文献   

20.
北村的世界     
北村的小说,由纯粹的语言实验而转向了“贴近”读者,这种话语的转换,表明了他走出“先锋”,同时侧重于意义的探寻,而在文本的意义世界中,北村的“对立”原则,使他在“拯救”的药方之中增加了“神”的到位,然而,这种“神学”工作,却又使北村的小说丧失了文学的本体意义。本文对北村小说作了一次全面的考察,在北村的世界中,总结了作者的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