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樊慧敏 《海外英语》2012,(2):136-137
该文从生态翻译理论的角度,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依据,分析译者应如何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层面实现金融文本的有效转换。从语言维看,译者译词须适应金融特点,行文适应金融文体特征;从文化维看,译者在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方面做出适应性选择;从交际维看,译者应注重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方面的适应性调整。  相似文献   

2.
生态翻译学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有在其翻译生态环境做到多维适应选择转换,至少是语言、文化、交际"三维"的适应选择转换,才能产出恰当的译文。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翻译法入手,以部分钦州公示语翻译为例,探讨公示语汉英翻译的"三维"转换,认为在语言维转换上译文应符合英语公示语的行文规范;在文化维转换上应适应全球化的文化语境;在交际维转化上应注重交际效果而不是拘泥于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3.
生态翻译学认为译作的优劣取决于多维转换程度,最佳的译作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将生态翻译学应用于古诗英译时,要求译者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这三个维度上做出能动的适应和选择。以及物性分析为手段来实现古诗英译的语言维转换,可为译者的翻译过程提供有形尺度和客观参照。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对金介甫英译《边城》的译者、译文与翻译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研究。金介甫作为译者适应了翻译生态环境,体现了与生态环境中各要素的和谐统一。"三维"转换方面,译者在语言维对原文语言多层次、多方面进行了适应性选择转换;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该译本的突出优点,译者通过厚译、细译和异化归化的灵活运用,适应了原文的文化系统;在交际维,译本在个别地方存在改进的空间。总的来说,该译本充分体现了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具有了较高的整合适应选择度。  相似文献   

5.
生态翻译学将翻译视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译文是译者对其生态翻译环境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结果.以此理论为基础,探讨旅游外宣英译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指出在旅游外宣英译中译者应在参照译文可接受性的基础进行多维适应性选择转换,具体主要通过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才可能产出整合适应选择度相对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6.
覃丹丹 《考试周刊》2014,(16):86-88
本文根据生态翻译学中"多维的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运用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对旅游翻译进行具体分析。旅游翻译的语境复杂多变,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对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翻译适应选择论"是从"适应"与"选择"的视角对翻译作出描述和解释的新译学理论。翻译行为就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文章将译者对翻译环境的适应与选择作为切入点,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比较杨宪益英译《红楼梦》和霍克斯英译《红楼梦》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维转换上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译界的一大难题。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对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计》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分析,指出译者为了使译文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文的效果,可以大胆借鉴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理论,在充分把握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整体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保留文化负载词的语义形式,文化内涵,交际意图,力求得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9.
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中国在线零售网站纷纷通过网站英译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网站英译质量,有利于吸引国际顾客消费,提升企业效益.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能够启示译者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助力中国在线零售平台适应并生存于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0.
外宣公示语是对外宣传与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英译文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基于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其理论构架可以为外宣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提供崭新的视域。生态翻译学指导下的外宣公示语翻译关键在于译者能否基于"翻译生态环境"之下做到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以达到最高"整合适应选择度"。  相似文献   

11.
生态翻译学为产品说明书翻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适应产品说明书翻译的生态环境,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多个方面做出适应性选择转换,从而获得整合适应度高的译本,促进产品销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讨广告语的翻译,广告语是翻译的生态环境,译者与这种生态环境是相互适应和选择的,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在广告翻译中,译者在适应广告翻译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注重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与适应,最终在"适者生存"的基础上得到"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13.
赵瑞芳 《海外英语》2016,(15):145-146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行为",主要研究翻译生态环境和译者适应选择两者之间的互联互通关系,即翻译主体之一的译者和外部环境两个相互关联的因素如何影响翻译活动及翻译行为。儿童文学翻译应该与儿童文学本身的特质相一致,要既符合儿童文学翻译的生态环境,译者又要对生态环境进行选择。该文就儿童文学作品Stuart Little汉译本的翻译实例出发,分别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方面探讨儿童文学翻译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如何实现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湘西苗族“巴代”文化是苗族历代人民的劳动成果与智慧结晶,对其英译研究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外宣。该文以生态翻译理论为视角,从文化、语言和交际三个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视角对“巴代”的英译进行分析。并提出“巴代”的英译可以通过译者适应与选择、多维转换等生态翻译学视角来实现。同时应避免生态失衡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过程是译者适应和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文章从生态翻译学的"翻译即适应与选择"这一主题概念出发,对化妆品牌名的翻译进行多维度分析,即:从语言维、交际维和文化维层面探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适应与选择,为品牌名的翻译提供新的研究途径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生态翻译认为翻译就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本文将基于译者主导和适应选择。从“三维转换”(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角度来探讨北宋文化旅游景点的生态翻译过程,同时提出景点名称的建议性英文译本。  相似文献   

17.
《集宁师专学报》2020,(1):113-118
本文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译者在翻译工作中兼顾翻译生态环境的多种要素,进行多维度地选择性适应。尝试以"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为理论指导,具体分析生态翻译学理论对公示语英译的实践指导作用。在翻译实践上注重语言信息的转换、在翻译内涵上注重文化的传递以及译文在语言中的交际作用方面,综合运用"三维"转换翻译法、生态翻译法中"依归于原语生态"翻译方法,最终实现"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译文,以期对乌兰察布市景区公示语的翻译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是基于生物进化论提出的一门生态学途径的翻译学研究,认为翻译实际是一个"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指导,以旅游外宣资料汉英翻译及相关英汉翻译实践为例,着重从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阐述旅游外宣资料翻译的意合形合转换技巧。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公示语英译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常见的错误可以分为三类:语言层面上的错误、文化翻译错误、语用翻译错误。从生态翻译学理论中的"适应与选择"、"三维"转换、"事后追惩"三个视角分析,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是:译者没有做好译前的适应与选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没有做好"三维"转换;译者在译后没有受到"事后追惩"机制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生态翻译学理论提出,译者在翻译时应做到"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这为电影字幕英译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本文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对电影《一代宗师》的字幕翻译进行了研究,译者贾佩琳(Linda Jaivin)不但实现了语言形式的巧妙转换,且对影片中蕴含的中国文化以及台词中的交际意图进行了准确的诠释,不失为电影字幕英译的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