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大学语文边缘化的处境,作为大学语文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呼吁争取大学语文应有的地位,另一方面,要努力探索大学语文教学艺术,特别是在经典文本的教学中教师在知识涵养、情感素养、语言修养、教学思想等方面的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水平,吸引学生回到大学语文的怀抱。  相似文献   

2.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表面上,文本解读是为了上好语文课,实质上文本解读是实现文本与教师之间情感的融合,既能够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又能够促使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提升。一.关注情感点,营造情感氛围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石,情感也是文本与课堂的灵魂。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互文性,是关于文本建构和文本解读过程中当前文本和其他文本关系的理论。互文性理论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提升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改善师生被动交流的局面,提升师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心性,给大学语文教学注入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文本解读来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以让学生得到自主发展的过程。作为文本解读的主导与主体——教师,要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体味、体验内中情味或情感,寻绎文本语言背后的特殊的意味、意蕴,最终使学生获得对于文本的理解,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高质量的文本解读是确保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第一要著,基于此,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有效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作为语文教师,要注重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在立足于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有效对话,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内涵,感悟文本情感,实现个性化解读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教学是教师文本解读与教学实施的结合。教师在文本解读中,要有整体意识,从学生、教材等角度进行整体观照,从深入的文本解读材料当中选择有效的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一、把握儿童的心理特点文本解读的核心是教师,但教学的核心主体却是学生。当教师站在成人的角度审视文本、解读文本时,教师的文本解读是带有教师强烈主体意识的。教师将解读得到的信息转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维就是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再者,文本是由一个个传承中国文化的汉字,它不是“死板”,它承载着创作者的思想、观念、价值观,情感倾向等,都需要我们去解读,去品味,才能踏上语文教学的求真之旅。由此,笔者以为,不管语文教学理念如何翻新,教学手段如何变化,进行丰富、灵动、多元的文本解读,始终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必须要过的“铁门槛”。  相似文献   

8.
大学语文教学要追求诗意效果,要努力营造极具艺术魅力的“教学意境”。要营造“教学意境”,语文教师应该美化课堂语言,催生学生审美情趣;假借空灵艺术,引发学生深层感悟;强化文本对话,唤醒学生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9.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出现了一种形式化的倾向。这种形式化表现为教师过分追求“牵一发”“格式工整”“独特新异”等。解决这些怪现象的根本在于教师进行文本解读的视角必须由自我转向学生,文本解读的内容必须由形式化走向对文本的语言与情感表达的关注。本文提出的教学策略是:一、品味语言,推敲文脉,语文的味道不能变;二、触发情感,唤醒体验,动情朗读不可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出现了一种形式化的倾向。这种形式化表现为教师过分追求"牵一发""格式工整""独特新异"等。解决这些怪现象的根本在于教师进行文本解读的视角必须由自我转向学生,文本解读的内容必须由形式化走向对文本的语言与情感表达的关注。本文提出的教学策略是:一、品味语言,推敲文脉,语文的味道不能变;二、触发情感,唤醒体验,动情朗读不可少。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诗教学不能等同于白话文教学,朗读的节奏与语气要区别于白话文的朗读。现代诗重视让学生赏析而不是解读,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诗所要表达的情感的体验,而不是知识的传授,明白朗读诗文≠朗读课文;文本赏析≠文本解读;情感体验≠知识传授。  相似文献   

12.
通常情况下,对话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或教学策略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其主要形式之一。教师如果能在生本对话中有效地铺路搭桥,定会提高教学效益。 一、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文本情感,挖掘文本内涵。如,教学《出塞〉,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解读诗歌的前两句上。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低效,其中表现为课堂解读文本的无效或低效。教师文本解读主要存在的问题:迷醉形式,架空语言。学生解读文本存在的问题:阅读期待较低,缺乏情感共鸣;疲于应付"应试训练",个体经验介入不够。细读文本,要重视内容确定、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  相似文献   

14.
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度文本解读要求教师掌握文本主要倾向,钻研文本表现手法与语言特点,思索本文教学与教育的价值,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就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文本解读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为广大教师开展文本解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文本解读"受到越来越多语文教师的关注和重视,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其对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态度。而在现实课堂中,教师由于职业惯性思维和精力有限等原因,疏忽对于教学文本的自主解读,逐渐陷入一些文本解读的误区,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本文拟通过对解读误区的分析,帮助教师重识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规范与高效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深刻的把握,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感染和熏陶;语文教学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和谐统一起来,更需要教师深入地解读文本。笔者觉得解读教材不妨从以下三要着手。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阅读教学中,或缺乏正确的情感导向,或情感如空穴来风,使学生无法体会文本的思想情感,影响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情感氛围,诱发学生的"接受心境";要让学生体验语音变化,领悟情感涵义。这样,才能使学生沉入文本,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8.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方法。文本解读得越到位,阅读教学的效率就会越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优化阅读环境、进行多元解读、关注价值取向,使文本解读更加深入、更加全面,让学生更深入文本的内核,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掌握文本的结构特点,从而有效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9.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特的经验、感悟与情感。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感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疑问,从而培养出鲜活的生命个体。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规范与高效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深刻的把握,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感染和熏陶;语文教学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和谐统一起来。更需要教师深入地解读文本。笔者觉得解读教材不妨从以下“三要”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