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祥林嫂是鲁迅小说中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对其悲剧形象的分析,以及对她的死因的探索早有"四权"说的定论,然而从现代婚姻爱情观、女性意识、性格命运的角度来解读,也会有新的发现。本文正是从这几个角度进行切入分析,以现代人的意识观念去解读祥林嫂,找出祥林嫂悲剧产生的另一因素,得出祥林嫂的悲剧产生的必然性,其目的是为了重新认识鲁迅在《祝福》中所塑造的悲剧性形象以及产生悲剧的思想意义,去体会祥林嫂这个人物的不朽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结合莫言的几部重要小说作品,分别从母亲的体貌、母亲的命运、母亲的命运等三个分论点出发,对莫言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及其精神内涵进行分析。文中通过分析对莫言小说中刻画的母亲体貌以及表现出来的母亲宽大、无私、坚毅、智勇的精神形象,母亲必然会经历的宿命式的悲剧,以及母亲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无畏,探究母亲角色在莫言创作中占据主体地位。从而得出莫言对于母亲形象塑造的独特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3.
曹禺,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他在作品中刻画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的女性。回顾这些女性人物,我们不难发现,曹禺描写了大量的女性悲剧命运。本文从曹禺早期的"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进行解读,来分析曹禺是如何通过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描述,来深度探究悲剧形成的根源,对封建社会中遗留下来的愚昧落后思想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4.
苔丝悲剧命运的四维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一部巨著,主人公苔丝是个悲剧人物,悲剧成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从经济及社会、宗教传统道德、男主人公本质原因以及苔丝自身弱点四个维度来解读苔丝的悲剧命运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性助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学说来分析《永远有多远》中三个女性人物的女格,从女性意识、性格决定命运的角度挖掘白大省悲剧命运的根源,论证“永远有多远》女性性格决定命运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悲剧与命运观关系问题,一直受到文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则以解读经典文本《俄狄浦斯王》为例,从新的角度,阐述命运观与悲剧的关系,正视悲剧中命运观的艺术性存在,并揭示出存在于文学样式中的“命运”的独特含义。从形式的视角说明悲剧是一个具有必然性的完整的命运幻象,并剖析悲剧精神用命运形式来表达的原因及其所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孙丽丽 《文教资料》2008,(23):25-27
悲剧起源于古希腊,所以我国有很多悲剧作品仍然沿用古希腊悲剧风格.<雷雨>没有摆脱希腊命运悲剧的模式,其中的人物被赋予了浓厚的悲剧色彩.他们每一个人都逃离不了命运,被命运所牵绊.即使他们对待爱情再执着,理想再完美,再想妥协,可是命运没有给他们开启那扇希望的"窗户".  相似文献   

8.
莫言在《透明的红萝卜》三次引用戏文,戏文内容深情且情感悲凉,影射了人物的情感与命运走向。戏文与人物相互对应,相得益彰,戏文凸显人物,人物紧随戏文,给读者解读人物形象与读懂文本情感提供了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善于描写人物的悲剧命运,她以自己的独特感受,在对普通人的极尽描写中,从性格上的不彻底和情欲两个方面体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挖掘出人物悲剧命运的性格原因。  相似文献   

10.
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研究,大都以揭露封建礼教为主旨.最终归结为对“神权、族权、人权、夫权”的彻底批判。本文试图以人物命运的发展——即祥林嫂三次命运的转折:1、第一次到鲁镇。她满怀希望从婆家逃出;2、改嫁给贺老六。从坚决不从到顺从命运的安排。这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3、第二次回到鲁镇。在死了丈夫、失去儿子的双重打击下,怀着一线生机重回鲁四老爷家.最后走向死亡为主线.从悲剧的两个构成因素——人物性格和环境入手,除了分析家庭的、社会的环境因素以外,还从三次命运转折中,祥林嫂的前后外貌、举止来分析人物的性格和精神世界。其中她在作品中仅有的几次笑,最能代表她命运的起伏变化。只有全身心地感受人物的生活、个性、背景,拓展探索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视野。才能感知、了解把握人物的命运,以更好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11.
抄捡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事件,它涉及到贾府长幼矛盾、主奴矛盾、封建统治者与民主力量之间的较量,是贾府走向衰落的转折性事件。查抄中显示了王夫人的无能与险恶用心,表现了晴雯、司棋等人反抗权势的人性光辉,还通过王熙凤、探春对贾府悲剧性命运作双重观照。这次事件使大观园的理想遭受到彻底毁灭,许多人物命运中透露出浓重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2.
莫言的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为女主人公暖设计了有着数重打击的悲剧命运,人生路上的三次重要选择是其不幸人生的直接原因。面对暖与"我"在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困境中做出的艰难选择,我们读者将会发现一切道德评判都显得捉襟见肘、无用武之地。深沉的悲剧意味由此产生,我们突然发现,除了他人、社会、人性这些因素会导致人生的悲剧以外,还有某种我们无法把握的神秘力量在操控每一个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主人公亚哈船长是个性特征极其复杂的人物,其性格特征与其个人命运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通过对亚哈的极端个人主义、骄傲专横、自负及缺乏理性自律等性格特征进行探究分析,来解读他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4.
哲人曾言:性格决定命运。皆因人是社会性动物,生活在集体之中,每个人都要跟别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在社会交往中,人物的性格各异,行为上的契合和碰撞就构成了命运的起起落落。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学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冲突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物性格与性格上的冲突,人物的悲剧,其实展示的是人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尤金·奥尼尔的悲剧表达了他对现代人内在世界、复杂心理和悲剧命运的探索.奥尼尔认为命运的神秘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属性,莱维尼亚可以说是现代人悲剧命运的抽象化身.其悲剧源于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表现为两种纯粹价值的矛盾,这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16.
奥菲利娅作为《哈姆莱特》中的女性形象,虽出场不多,却起着联接剧中主要人物的作用,她的命运变化既与剧中其他人物形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受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此,解读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因素对于恰切理解剧中人物性格特征、深刻把握作品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川端康成作品《舞姬》中的波子是一位命运充斥着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她的事业、爱情与家庭均不顺遂,因此开始了自我反叛。波子的反叛终究软弱且流于表层,故未能实现人生的改写,反而加重了自身命运的悲剧色彩。通过对波子悲剧命运与反叛性表现进行解读,分析波子反抗失败的原因,探究波子所代表的人物群像的生存困境,从而获取相应的人生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人物放在传统社会的政治和伦理情境下探究其命运走势,通过与传统社会中的政治人物进行类比,试图还原他们相似的心理特点和命运轨迹,试图探寻传统社会中女性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以及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9.
金庸小说中的人物都有着各自的命运。有的人天生命好,再加上个人努力,为自己赢得了满意的结局。而有些人一生被一张无形的命运之网缠住,任凭苦苦挣扎,最终还是难逃悲剧的命运。命运悲剧让读者感受到悲伤的同时也寄托了美的奋进精神,这才是悲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人物的生存状态是方方小说创作的一大题材内容。方方笔下人物出现了两种生存状态。这种生存状态的论述揭示了方方小说另一个重要的主题———命运,由命运的解读笼罩了小说人物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