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舞蹈,是用肢体语言来展现和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中国民族舞蹈是当今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现在所学习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就是要将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用舞蹈语汇继续传递和发扬。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如今的民族舞在教学上,更多的只是在强调动作的规范程度,和每个民族舞蹈的风格韵律的体现,而忽略了在完成动作的同时应兼顾着各个民族特有的民族情感的表达。因此,如何在舞蹈中将源于民族本身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更放大式的宣泄,成为笔者想要表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很多优秀的影视、音乐、歌舞作品的创作灵感都是取材于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充分渗透着文化积淀。民族舞蹈作为表演艺术的一大类别,最能反映出民族当地的性格情感和审美情趣,一直以来都倍受中外艺术学者和表演者的学习追求和大众的喜爱,其创作的来源也和各民族精彩纷呈,缤纷各异的文化底蕴、风土人情、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等有着非常大的关联。随着人类长期的历史演化和社会文化的进步,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在各自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雕琢下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民族舞蹈艺术精髓,从表演形式到舞蹈内涵上都闪烁着独特而精彩的灵魂,丰富多彩,魅力十足。本文就针对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进行深入和全面的阐述和研讨,结合传统和现代的民族舞蹈创作实例来展示民族文化背景对其演变和发展的重要影响,以期提高民族文化的受重视程度和隐含价值,为日后民族舞蹈创作工作在民族文化中的深入挖掘和开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风格多样。民族舞蹈教学课程,是我国的本科舞蹈教育的专业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艺术修养及民族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民族舞蹈课程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结合民族文化特征,充分利用民族舞蹈文化来实施教学。本文主要分析了民族舞蹈教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郭建兵 《教师》2020,(8):118-119
民族舞蹈是艺术院校舞蹈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是一种肢体协调训练的学习,也是一门传承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及民族文化的重要课程。文章就目前的民族舞蹈教学现状,以及民族文化与民族舞蹈教学融合的重要现实意义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一些推动民族文化与民族舞蹈教学融合的途径及策略,以期不断优化民族舞蹈教学。  相似文献   

5.
宫丽梅 《吉林教育》2005,(11):32-32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均有着厚重的传统文化,舞蹈艺术就是这辉煌历史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在舞蹈教学中,只有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丰富学生的民族舞蹈知识、积累学生的民族舞蹈素材,提高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更好地保存民族舞蹈的风格,使其传承、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杨燕 《文学教育(上)》2013,(24):134-135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经济融合的趋势越发加快,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精神食粮,其重要性愈发明显。民族舞蹈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民族文化精华、进行国外交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民族舞蹈不仅仅是一项人体肢体动作的艺术,也是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代表。它所展现的文化形态既包括传统民间舞蹈,也包括创编舞蹈,这两部分内容与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对民族的精神文化的发展、传统历史的变化以及人们舞蹈审美观的转变起着重要的作用。1978年以来,大批优秀的民族舞蹈作品涌现出来,呈现出一种崭新的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民族舞蹈文化以其特有的美感和艺术魅力绽放在我国的民族文化丛林之中,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习俗、价值和思维,是一种极尽民族特色的艺术表达。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是我们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艺术教育始终致力于传承优秀的民族舞蹈文化,不断探索新的课程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与形式,力图培养出新时代下民间族舞蹈文化的接班人。民间舞蹈依托于民族舞蹈文化而生,新时期下我们应将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本文通过探索民族舞蹈文化传承的路径和创新民间舞蹈的教学方法,旨在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民族舞蹈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陆季红 《现代教学》2015,(Z1):121-122
在传统型学校向现代型学校转变的今天,由于传统文化因素和现代文化因素的摩擦、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撞击、文化娱乐形式的多样性和普及性,特别是价值观念的转变等诸多因素,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舞蹈文化受到冲击。作为一名专职舞蹈教师,充分挖掘民族舞蹈中的教育资源,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撒下民族文化的种子,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情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尤其是在民族文化不断受到冲击的今天,更具有特殊意义。为此,我加强民族舞蹈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  相似文献   

10.
民族舞蹈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文章简单阐述了民族舞蹈的涵义,分析了民族舞蹈的特色,并就民族舞蹈的个性化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舞蹈。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有五十六个民族构成的国家,各个民族都具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舞蹈是其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长廊中的精华所在,这些民族舞蹈充分展示出了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等方面,众多民族的民族舞蹈共同构成了我国宏大的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是我国艺术文化史上的瑰宝。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发展中,苗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苗族舞蹈中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还承载了苗族的发展史,并最大限度地吸收了当代舞蹈艺术的诸多理念与技能,从而为我们展示出独具魅力的苗族舞蹈。这些舞蹈种类与形式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表现了苗族人民在文化建设以及文化发展中的巨大贡献。文章将从若干方面分析苗族舞蹈民族个性,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以舞蹈形式抒发内心情感的传承,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一个国家的民俗和品性来源于人民所生存的地域和周围所拥有的环境所形成的,在发展过程中,人民逐渐与环境、气候相融合,由此产生出属于每个地区人名所固有的生活习俗与方式,这些风俗的表现形式经由不同生活行为和思维方式体现在生产行为、品德表现、人与人的交流和运动及艺术表演这些活动中,生活行为和思维方式相互碰撞并产生影响。我国是一个民族文化十分浓厚的国家,走过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各个民族与地区之间生活习俗与文化产生良性的融合,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民族文化渐渐形成,在一些艺术表演中显得尤为明显,而在民族艺术中舞蹈又是最能代表民族独有艺术形态的标杆艺术,这也促成我国传统的、独有的民族舞元素蹈始终能传承下来。  相似文献   

14.
民族舞蹈是反映民族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民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起源于人民生产、生活中的肢体语言,是日常生活中抽象行为的一种艺术化表现.  相似文献   

15.
民族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虽然民族舞蹈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其发展也遇到了诸多问题,特别是高校民族舞蹈教育。通过分析民族舞蹈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设置不够丰富,过分重视舞蹈技巧,模式和内容过于陈旧等现存问题,从学校政策、课程设置、情感培养、时代精神等方面提出参考对策,为我国高校民族舞蹈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我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发展阶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分析与阐述,指出影响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发展的因素是社会,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推动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发展的动力;同时说明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及宗信仰的现实反映.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舞蹈如何舞向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舞蹈,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审美情趣和理论基础上的舞蹈,在其发展传承的漫长岁月中,总是保持着独特的舞式和舞风,其相对封闭的特点使其从内到外、从形到神,都固守着特定的、不可更易的艺术程式和运作规范。然而时易势移,站在当今历史基点上看待中国民族舞蹈的传统文化形态,就能很明显地感受到民族舞蹈在具有其独特个性的同时也有其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中国民族舞蹈要从历史走到今天,并将沿时间的河流无限地流淌下去,就必须适应不同时代的不同要求,而加以丰富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云南民族舞蹈教育实践出发,指出提高民族舞蹈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注重开掘民族舞蹈中的文化特性.具体可从民族舞蹈的文化品位、民族舞蹈的审美特性、民族舞蹈的文化人类学特性等角度进行.  相似文献   

19.
舞蹈是我国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原生态舞蹈,其在舞蹈语言,如:形态、节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民族特异性。舞蹈生态环境,对舞蹈特异性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将对社会、自然等环境对民族舞蹈特异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舞蹈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而且民族舞蹈的种类繁多且各具特色,充分地展示了不同民族的民俗、民风以及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我国艺术宝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强少儿民族舞蹈教学,可以让少儿感受民族舞蹈的魅力,同时也使民族舞蹈得到了传承,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