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校园的校园安全是悬在学校上空的一条高压线,校园安全不保,就谈不上平安和谐校园。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及其机制建设是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措施。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安全责任不明,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等问题。高校安全教育应做到四个结合,层层签订责任书,板子打到具体人,要着重加强对安全教育者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业务素质,健全安全教育机制,使高校安全教育机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社会急剧变革和经济快速转型,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对高校的安全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同时,校园学生成分日益复杂、校园周边治安环境不容乐观,造成了校园安全问题频发,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任重而道远。新形势下,要树立“大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意识”,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大力加强安全知识教育,营造平安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共同营造平安和谐的高校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3.
加强校园安全教育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维护校园稳定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的需要。高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加强校园安全教育的紧迫性,并积极探索校园安全教育的有效路径,使大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是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保障校园正常治安秩序的有效途径,是社会发展和高校发展的重要基础和需要。本文从对“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视等方面,谈了对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园安全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与保障。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结合高校建设平安校园的基本现状,分析自救互救技能高校安全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大学生学习与掌握自救互救技能,使其及时处理应对突发事件以及意外事件。综述,大学生自救互救技能在高校安全教育中起着积极、促进作用,让校园真正实现安全、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6.
“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是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保障校园正常秩序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从“九年一贯”制学校特点出发,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通过“九年一贯”安全教育链的实施,动员学生一起构建“平安校园”。  相似文献   

7.
吴玮  曹玉洁  张莹 《文教资料》2008,(24):176-177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是个复杂而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时代的平等性和开放性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的挑战,阐明了作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高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建立和谐管理模式,通过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和谐社会意识等措施,营造和谐教育的优良环境,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8.
一、确保平安和稳定校园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作为以生命而存在的人,都渴望学校教育生活成为其生命成长的重要阶段。都期望通过学校教育而整体提升自身存在的水平。构建和谐校园,首先必须树立人本意识,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树立“以人为本,安全首位“的思想。建设平安校园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没有校园内师生的平安,便没有校园内的和谐,因此,学校必须:①加强安全教育。通过专家讲座,校园电视台和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开展“珍惜生命,拒绝毒品”教育、食品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和流行疾病防治教育等。②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定期对…  相似文献   

9.
校园安全职能部门作为校园安全管理的中枢机构,在创建“平安高校”中应该承担起重要的职责,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努力把工作重心转到监督检查、安全教育、服务协调和安全管理上来。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今天,高校校园的文化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加强高校校园的安全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要求,是满足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保障,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客观要求之一,更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环节。应在安全理念倡导、安全教育渗透、安全活动实施、加强硬件建设等方面构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避免出现安全评价体系不健全、安全保障制度不完善以及高校安全文化教育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校园,高校辅导员必须深刻领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精髓,在大学生教育和管理过程中,把握具有和谐理念的工作原则,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遵循高校教育管理的客观规律,将和谐理念、和谐精神贯穿到思想教育、平安校园建设、创设优良学习环境、培养科学与人文精神、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促进和谐校园建设,造就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安全保卫部门、学生部门、心理咨询部门等相关部门及学生自己开展的、旨在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技能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它是建设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履行学校法定义务、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试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大学生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优良的校园安全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是学校的安全稳定。本文分析了高校校园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安全保卫规章制度,构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健全安全防控体系,提升高校安全工作水平;建设高校安全文化,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进入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安全工作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特点。文章结合当前高校安全的现实状况,分析高校安全问题的原因和开展大学生教育的紧迫性及意义,提出高校开展安全教育的一些建议和措施,旨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我国构建平安校园和和谐社会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平安校园建设问题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建平安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在高校的具体落实,也是实现高校自身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从建设平安校园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当前影响高校校园平安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一、树立为了学生健康发展构建平安校园的指导思想学校安全工作是事关学生生命安全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我校建在居民小区内,紧邻闹市大街,存在许多不可预测的不安全的因素,面对来自各方压力我们明确提出构建校园安全的指导思想:“为学生奠定一生的发展基础,建设平安校园”。为学生创造“健康、快乐、平安”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校园平安不是保出  相似文献   

18.
影响高校校园安全稳定的因素有很多,教育工作者的麻痹心理是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前提因素,而大学生矛盾的政治心理、经济心理、职业心理是造成高校校园安全稳定的内在的、基础性的因素。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影响校园安全稳定基础性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的网络体系、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以改善高校校园安全稳定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9.
校园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必须构建更高质量的平安校园。文章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当前高职院校平安校园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和研究,提出基于“大平安”理念的平安校园建设的实施原则和路径。  相似文献   

20.
创建“平安学校”是保障师生安全和维护学校稳定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高校应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积极开展创建活动,为“和谐校园”建设和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安全、安宁、安静、安定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