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鸡蛋里的爱     
创设问题情境,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总是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为主。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容易局限在教师预设的提问中,难得见到学生可以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和发表意见的机会,也就是缺少课堂教学中的质疑,这样的课堂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创新能力,有鉴于此,我们要用质疑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问题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被运用于语文课堂。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问题教学"的运用让语文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任何改革都是为了发展,但并不是任何改革都一定能够实现发展。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建立在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基础上的。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新型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注重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体化体验,注重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说,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而创新的发展观。然而,被称为革命性变革的本次课堂教学改革,却忽视了这样一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振伶 《考试周刊》2012,(41):29-29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具体表现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课堂参与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合作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让语文教学取得实效。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袁宽龙 《江西教育》2004,(20):17-17
如何在教学中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我认为,一要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二是恰当的运用讨论、探究等学习手段,制造和谐安全的学习气氛。2002年秋季.我和昌北片区十几名骨干教师共同设计了“注重合作学习.创设有针对性的问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课题。该课题以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为原则和目的.结合我区的实际,解决了我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课堂.我认为新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充满了人文关怀、问题探索、知识魅力的课堂。新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努力构建新的语文课堂,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相似文献   

7.
苏秉亮 《考试周刊》2011,(78):45-46
作者主要论述了“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理念在语文课堂中的具体运用,认为应该以问题为中心,建构起整个课堂学习过程,同时侧重从问题提出后的教学设计策略的角度进行分析,强调问题的提出应以“学生”为衡量的标准、设计的中心,尽量使问题切合学生的实际.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8.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提倡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语文课堂上,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了解学生,要选择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力图超越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所需求的思维型教学文化。这种思维型教学文化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问题。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语文教学应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这正是新课程对理想的语文教学状态的期盼。然而,教学期待的达成有赖于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或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是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去解答问题,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就是要改革旧的教学方式,教师由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指出:“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吴宝亭 《教师》2011,(31):31-31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课堂上的提问已经不仅仅是以提高和启发学生兴趣、思维为目的,而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带着问题走进语文课堂.并可以形成一种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要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部分。本文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现状,提出问题教学法在语文课堂运用的优化策略,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3.
在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把“以问题为本的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几乎成为教学的共识。朱绍禹先生曾说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问题贯串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基本保证,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引领和学生发现而提出的富有一定思维含量、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诸如费功不讨好、教学模式僵化、活动环节“作秀”、去语文味现象、滥用多媒、学生当堂练写时间少等弊端,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语文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探索出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中的问题最好是学生提出来的,但是,日常教学中常遇到学生提不出问题.或不愿意提出问题的尴尬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两手准备:一方面,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备课的时候.认真研究学生的心智水平,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样在教学中才不至于被动。  相似文献   

16.
一、转变教师观念,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要鼓励学生提问.敦师必须要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问题性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端正态度,以实际行动真诚欢迎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提出问题,课堂上允许学生插嘴,以消除学生的顾虑,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有些学习差的学生可能提出一些肤浅的甚至不着边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孙素梅 《成才之路》2009,(14):38-39
目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存在着“乱、浅、缺、和”几个方面的问题。“乱”就是说话吞吞吐吐,语无伦次,缺乏条理;“浅”就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深究;“缺”就是只会从问题到答案,缺少分析过程;“和”就是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缺少主见。其病根与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往老师事先安排好的框架里钻。从设计问题到学生回答问题,从课文分析到板书,没有哪一个环节不想套住学生。  相似文献   

19.
吴琳 《阅读与鉴赏》2010,(6):8-8,10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健全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仁智互见.提出了许多好的教学设计和方法。在这里我想从语文课堂的问题情境设置角度.再提启发式教学,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心得。  相似文献   

20.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做到:1.巧妙运用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去体验作品的情趣。2.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发言的好习惯。3.运用电教手段,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