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知识梳理运动是物体的属性,并不是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形式由两个因素决定:物体的速度和物体受到的合外力.1.几种常见运动形式中的运动与力的关系(1)若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则物体运动状态将保持不变,即物体  相似文献   

2.
知识梳理运动是物体的属性,并不是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形式由两个因素决定,即物体的速度和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在分析时应全面地从这两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3.
邹翔 《广东教育》2006,(7):75-77
运动是物体的属性,并不是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形式由两个因素决定:物体的速度和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相似文献   

4.
邹翔 《广东教育》2007,(7):76-78
知识梳理 运动是物体的属性,并不是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形式由两个因素决定,即物体的速度和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在分析时应全面地从这两方面考虑.[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一、填空题 1.力不是____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_____物体在没有受到____作用的时候,总保持____状态或____状态.  相似文献   

6.
一些教师反映力学不好教,学生反映力学难学.其原因是概念抽象,理论性强.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或对教材不熟悉所致. 从人教社1987年新编的初高中教材可以看到,“力的概念”是逐步加深的.在初中物理第二章第一次提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初步概念;接着在“运动和力”的关系中又谈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最后在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一章才明确地完善力的概念:即  相似文献   

7.
谭程 《广东教育》2014,(10):45-47
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运动学问题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动力学问题时应明确以下要点:要点一、明确力与运动的关系.【要点归纳】在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时应明确以下两个要点:1.建立惯性的概念,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2.对力的概念更应明确.: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1.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时才会运动B.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C.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D.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图12.如图  相似文献   

9.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1)含义①如果物体不受外力,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我们认识力,其实是从力所产生的效果开始的.首先,我们从物体的形变来看力的作用效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会有相应的表现,称为力的作用效果.如竹竿受力时会变弯;沿弹簧的轴线方向拉弹簧,它会伸长,压它则缩短. 接下来,再由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来看力的作用效果.人们在生活中有这样的经验:球不踢,不动,桌子不推不动;踢出去的球不再受脚对它的力,最终要停下来,停止对桌子的推动,桌子也停下来.在历史上,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对类似的现象进行思考,他认为:如果要使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在他看来,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运动要靠力来维持.  相似文献   

11.
一、牛顿物理学的基石——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意义(1)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3.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相似文献   

12.
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其受力决定的,也就是说,物体的受力情况必须与它的运动状态相适应.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已知力可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反之,已知运动情况也可求力.纵观近几年高考题,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必考内容之一.本文就此分类浅析.  相似文献   

13.
动力学的任务是回答物体做各种不同运动的原因,即解决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具体说需要处理两类基本问题:第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知道物体的初始条件(初位置和初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也就是确定了物体的运动情况;第二类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由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即可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的力.解决动力学问题,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做好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弄清所给…  相似文献   

14.
学生往往对“惯性”这一概念存在很模糊的认识、当让他们解释课本第67页图3—7车上木块倾倒的原因时,这种模糊认识可归纳为下述几个方面。一、认为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因而把物体的惯性看作是驱使物体运动的一种“力”即“惯力”,运动物体本身就具有这种力。所以他们说:“因为小车遇到障碍物,阻止了它向前的运动力,而与车一起运动的木块还有向前的力,所以它向前倒下。”而实际上恰恰相反,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向后的,它并没有受到向前的力。二、把惯性和惯性定律混淆,认为只有物体不受力时物体才具有惯性。所以他们说:“因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都具有  相似文献   

15.
建立"正确的新概念"最大障碍就是"错误的前概念"的干扰,解决这类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客观事实向"错误的前概念"进行质疑,只有对"错误的前概念"产生了动摇,才有可能使"正确的新概念"得以建立. 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落脚点就是解决四个问题: 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吗? 2.什么原因使运动着的物体停下来? 3.维持运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4.运动和力的关系是什么? 下面给同学们谈谈学好"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维技巧--质疑、推理与尝试应用.  相似文献   

16.
必修1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全选出来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且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数B.伽利略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提出质量并不是影响物体运动快慢的原因C.亚里士多德通过理想实验提出力并不是维持物  相似文献   

17.
一、单项选择题 1.图1中正确地表示斜面对重物的弹力是:( ) 2.用理想实验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科学家是:( )  相似文献   

18.
一、本月知识学习指要要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1)它阐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2)它揭示了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惯性,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物体的惯性大小不随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3)它指出了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即匀速直线运动.要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1)它表示了力与加速度的瞬时关系,即加速度与合外力有着直接的关系,而速度与合外力无直接关系;(2)定义了1N的力;(3)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物体所受的外力方向相…  相似文献   

19.
开始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接触到力的概念时,学生往往对其中阐明力的作用实质的“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的概念感到难以理解,因为这似乎不太符合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实际情况。为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引导其设想:假设地球静止不动且表面绝对光滑,而上面只有一个人,这人如何移动?这时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有的说可以依靠旱冰鞋,有的说可以运用跳跃法。经分析逐一否定之后,略加启发,给出一个可行的方案:一阵风吹过来,给人一个力的作用,人就会发生移动。这时给学生的印象似乎是:力使物体运动起来。再进…  相似文献   

20.
备忘清单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意义: ①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等价性. ③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即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