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西部地区1997—2010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互动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和库兹涅茨法则。从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关系看:第一产业还有大量富裕劳动力急需转出,第二产业将来吸纳劳动力潜力较大,第三产业未来吸纳劳动力空间有限。将来要继续优化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努力挖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努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2.
利用1978年——2008年云南的统计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其结果表明:云南省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就业结构的调整对城市化进程的作用强于产值结构变化对城市化进程的作用;城市化进程对产值结构变化影响较小,而就业结构对产值结构的影响较大;城市化进程和产值结构变化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是逐渐加强的。因此,科学规划与发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市化推进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第—克拉克定理提出了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具有互动效应。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验证了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协调,存在较大的结构偏离度,实施"双转移"战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陈福宁 《林区教学》2012,(12):35-36
克拉克、钱纳里、库兹涅茨等经济学家的研究证实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紧密关系。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引起劳动者就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状况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劳动者的就业选择。相反,劳动者就业结构能否适应产业结构的要求,能否随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也是影响产业发展水平的因素。基于此,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互影响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对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荣志远和王展祥两位博士对我的“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不同步探因”一文提出以下四大争鸣观点:产业结构变化有一般规律,无标准结构;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或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没有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关系;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低,第二、三产业吸纳劳动能力较弱导致了不同步升级和第一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不断下降是我国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升级不同步的本质意义;就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在于提高二、三产业的就业弹性,提高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此拟一一进行解答,即发达国家标准是用于判断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同步的最好参照物;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同步性可以进行比较分析;制度障碍、推力有限和拉力不足是就业结构升级滞后的主因;多渠道构建农业劳动力合理流动平台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的高效益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梳理吉林省改革开放以来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过程,运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法和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法,对吉林省产业结构效益水平进行测度和分析,并提出提升产业结构效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该文研究的是芜湖市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通过大量的数据、图表,对芜湖市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分析。对产业结构分析中发现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和贡献度最大,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对就业结构分析发现芜湖市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比重最大;并对两者进行协调性分析,发现芜湖市的第一、三产业人才过剩,而第二产业却供给不足。利用计量模型做了回归分析,提出政策建议,认为须加强第二产业的就业供给,同时要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率来吸纳就业。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产业结构变动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和SSM分析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乌鲁木齐的产业结构变动。结果显示,乌鲁木齐的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差距较大,只有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高,一、三产业都存在劳动力过剩的情况。就业结构的偏离度较大,且波动性很大,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不协调。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且产业竞争力较弱,产业结构效益低下,有待于进一步的优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甘肃省产业——就业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甘肃省产业——就业结构之间关系的因果关系检验及其二者之间的偏离度分析等三个层面,探讨了甘肃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结论。  相似文献   

10.
WTO 给我国的人力资源带来什么——从我国经济的宏观方面来看,中国加入 WTO,将毫无疑问会加速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进程,提高 GDP 产值,增加就业机会。加入 WTO 以后,会有利于我国与主要的经贸大国进行更广泛的经贸合作与竞争,以便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资源.市场、资金、人才技术等各方面的机遇,在世贸组织整体范围内加速推进我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乃至产品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其中尤为紧迫的课题是尽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提高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