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教师评职称时需要提供发表的论文,这一硬性指标曾让许多教师对职称望洋兴叹。许多教师能够教书育人,却很难把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和教育观点整理出来,更遑论发表论文。取消发表论文这个指标让许多教师拍手称快。我认为,调整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考核。首先是师德。近年来,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教师开始变得浮躁,有的见利忘义,从事  相似文献   

2.
距离教师职称评审还有好几个月,不少缺论文的老师千方百计予以补救。他们中有的正伏案疾书,有的抓紧通过邮局或电子邮件向报刊投稿,有的为收到用稿通知而高兴……笔者是学校负责职称评审的材料员,也参加过职称初评工作,每年都会发现一些老师将一些通过非正规渠道发表的论文交上来,以致耽误了自己的职称晋升。在这里我要提醒广大教师,发表论文您要悠着点!  相似文献   

3.
<正>据悉,今年北京市出台了新规,将打破职称评审论文"一刀切"等条条框框,支持人才自选代表性成果代替论文,比如教育,只要有教育教学成绩成果就可以取代论文。降低论文要求,甚至取消论文要求,俨然成为目前不少地方职称评审改革的关键、核心和重中之重。但,我想,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一叶障目。  相似文献   

4.
教师申报高一级职称是否一定要有论文有的同志认为一定要有,而且必须达到规定的数量;有的同志认为不一定要有,尤其老同志可以没有……笔者认为,有无论文要正确对待。如何正确对待首先,要搞清论文的“含金量”。若是教师确实是从教科研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真经”,职称评审部门一定要对此予以肯定和褒奖;若是教师从歪门邪道弄来的“赝品”,职称评审部门一定要“打假”、“惩假”。固然,只要职称评审部门工作到位,真假论文的鉴别应不成问题。同时,职称评审部门更应清楚,什么样的论文应该多多益善,什么样的论文不应该充斥其中。…  相似文献   

5.
使用百度搜索"代写教师论文",结果是:"找到相关网页约805,000篇,用时0.001秒".网上代写、发表教师论文的网站铺天盖地,可见生意红火.我国一直将教育教学论文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重要材料,然而,此"材料"如此易得,其价值又在何处?笔者认为,教师职称评审之所以遭遇论文造假的尴尬,主要在于教师对论文写作的态度不端正.扭转愈演愈烈的论文造假之风,首先需要端正教师的写作态度.  相似文献   

6.
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发表论文难、申报社科项目难、评聘职称难,缺乏时间和机会参加培训、学术交流以及科研活动,生存发展空间堪忧。要解决"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除了英语教师自身合理定位、奋发图强之外,需要更多的外部干预,如改革职称评审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方能解除"大学英语"教师目前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行的教授评聘制度是典型的科研型教授评聘制度,是科研取向的职称评审制度。这种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与大学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有冲突,影响了大学教学职能的充分发挥;教师有较大压力,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导致教师为研究而研究,为职称而研究;导致科研挤占了教师备课或上课时间,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不合理、不公正,影响了潜心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设置教学型教授是解决现行教授评聘制度弊端的合理选择。职称评审应分为"教学为主"、"科研为主"、"教学科研并重"三种类型。有些大学在职称评审中单列"教学型教授"。大学教师的工作按重要性排序首先是教学,接着是教研、科研和社会服务。评聘教学型教授的条件和标准要凸显教学业绩。调查表明,在评聘教学型教授的条件中,课堂教学得到专家和学生好评排在首位,接着是教学研究成果突出、教学具有探究性、在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中业绩突出、获得省/市级教学奖励,科研成果的重要性排在教学成果之后。教学型教授应具有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必须发表5篇以上的教研论文,至少应该有1项省级以上的教研课题,必须主编1部以上的教材,必须获得至少1项省级以上的教学奖励。各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或各类大学职称评审委员会可以根据这些调查结果,结合已设置教学型教授的部分大学对评聘教学型教授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教学型教授评聘条件和标准。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缺乏独立的评审标准,教学业绩在评审中的作用被轻视,评审标准“论文至上、核心崇拜”,误导了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方向,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建议构建具有高职特点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增加教学业绩在职称评审中的权重,规范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聘程序。  相似文献   

9.
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还应进一步调整改进,相关"硬性"条件如对论文发表刊源的要求,相关标准的调整仍有尚不够彻底、公平、开放之嫌。因为只采用在"权威期刊"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来界定论文是否优秀的做法,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性,建议相关部门进行更大胆的改革,即彻底改变论文发表期刊"身份级别"的做法,对所有公开合法期刊一视同仁,以评审专家意见为主要意见,并结合被评审者的业绩贡献、教学成果等进行综合评审。针对发表论文刊源是否为"权威期刊""核心期刊"等界定和应用,可以部分保留此方法,但不应作为职称评审时的必要条件,而只作为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10.
<正>如今的职称评定,表面上看注重的是实绩,但细细想来,所谓的"实绩",往往是荣誉、论文、公开课等证书。笔者无意否定这些证书的含金量,但为过于关注这些指标而担忧。职称评定究竟该关注什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提出:改进乡村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笔者工作在教学一线26年,深深体会到一线  相似文献   

11.
正近来,有教育媒体报道了河南等地欲试点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改革的信息,其中相当吸引眼球和引起争议的是不再将教育论文发表作为副高及以下职称的评审条件。这一规定似乎为教师松了个"绑",对于那些欲晋升职称而整天苦于写作论文的教师来说,确实是一则重大利好消息,是有关部门给教师发放的最大最好"礼包"。但从教育这个行业和国家利益及发展来说,不一定是好消息。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 "科研素养"已成为新时期教师的必备素质,职称晋升,名优教师评定都密切地关注了这一点--把论文发表作为必要条件之一提出。广大教师也能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地反思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撰写论文,有力地改变了过去"死"教书,教"死"书的不良现象。但许多老师苦于对论文的撰写不得法,很少有文章发表,渐渐地也就失去了信心。  相似文献   

13.
江珍华 《广东教育》2011,(10):61-61
一年一度的教师职称评审开始了,教师们又忙碌着做各自的评审材料。然而,当看到参与评审的教师那茫然失措与无助而失望的表情,感觉确实是不容易的。这让非常神圣的职称蒙上了一层层阴影。有的通过层层关系做假材料、假证明、假优秀证书,有的通过关系或钱发表论文,等等。  相似文献   

14.
从中小学二级到一级再到高级,这三部曲无疑是每一个教师都渴望跨越的。因为事关“经济”,事关“前途”,于是如何跨越这道坎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心头大事,而这一切都因为有“论文”这个紧箍咒。暂且不说论文是否应当成为职称评审之必要条件还是附加条件,也不说要发表多少论文以及在什么档次的刊物上发表,也不论这论文是抄来的、买来的、还是杜撰的,我想反过来追问的是:论文,你为什么是教师心中永远的痛呢?按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每天的教学与管理,日常的所见所闻,渐之以日积月累的积淀,这必定会成为教师的一种体验和感悟。有所思,或想说点什么,…  相似文献   

15.
一阵清脆的铃声过后,电话那边总有一位教师急切的话语响起:"是《新教育》吗?你们的杂志是省级专业教育期刊吧?我有教学论文发表会被认定吗?""听说职称评审条件要有变化,发表论文会加分吗……"一段时间以来,编辑部不断接到来电,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咨询的教师中,不仅仅是待评者,其中不乏已受聘于高级职务的教师:我省教师资格评聘办法会不会有调整?  相似文献   

16.
曾经参加过市里的教师职称评审工作,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一位平日十分优秀的孙老师竟没有通过评审,被残酷地挡在"门槛"之外。在我的记忆中,孙老师的工作一向踏实认真,还担任过多年的毕业班教学工作,但让我惊诧的是,在孙老师的申报材料中竟没有一次校级公开教学,没有一篇发表论文,没受过一次市级以上的表彰。反观现实,的确有一些教师,甚至是工作多年的教  相似文献   

17.
显然,能够让中小学教师参与正高职称的评审,有利于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在目前体制下,职称评审或许成为撕裂教师人际关系、打击绝大部分教师积极性的手段。因为,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还没有一个职业标准来科学界定教师的工作。所谓评审,往往采用论文、公开课、获奖等标志物来评定,但是这些论文、公开课、获奖等,在中国的人情社会里,很多时候是不客观、不公平、不科学的。所以,即使有的老师因为满足  相似文献   

18.
陈璞 《现代教学》2012,(4):25-26
谈到教师的职业规划,可能教师们最认可的衡量指标就是职称的晋升。当下上海已经步入了教师退休低谷期,按照现行的职称评审方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面临着相当长时间内没有职称晋升指标的尴尬,即便有几个教师退休让出指标也是杯水车薪。许多早已有资格有能力的中青年教师在评职称路上是  相似文献   

19.
部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主要是重科研成果评定,轻教学质量考核;重科研成果数量要求,轻成果质量评价;重科研成果要求,轻学风教育;学术道德失范等。究其原因,其中就包括对教学与科研地位缺乏正确认知,不能根据学校定位的差别确立相应的评审规则等。据此,要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职称晋升机制,更好发挥职称评审的价值导向功能;要建立平行对等的学术教授、高级讲师职称制度,施行区别化的分类管理;要建立完善的职称评聘分离制度,激发教师持久的发展动力;要建立"自律""他律"相结合的职称评审制约制度,营造健康的职称评审环境。  相似文献   

20.
论文与期刊     
路新民 《开放教育研究》2006,12(1):F0003-F0003
手头有两条报载新闻,一条是广东省人事厅去年底发出通知,明确规定取消该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中关于论文发表期刊的要求,统一调整为在具有CN刊号、ISSN刊号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另一条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取消了以往硕士生必须发表论文才能毕业的规定,只要毕业论文做的好照样能毕业;同时北京大学正在试点推行中文系教师聘岗时已经实施的论文代表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