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炜 《编辑之友》2015,(12):60-65
数字化时代电影和电视的媒介形态仍契合麦克卢汉的"热媒介和冷媒介"理论,但是电影和电视各自的形态演化轨迹和发展过程却不能得到很好的阐释.麦克卢汉晚年提出"媒介四定律"发展了"热媒介和冷媒介"的理论,从媒介静态属性的把握扩展到对媒介发生发展动态过程的研究,给数字时代各类新兴媒介形态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
李超 《东南传播》2021,(7):65-69
出于对结构功能主义、媒介技术决定论以及批判理论等传播学研究方法在分析大众媒介上的不满,雷蒙·威廉斯尝试从技术与文化两个层面来建构自己的大众媒介观.关于大众媒介的起源,他否定技术决定论,而是强调作为文化科技的大众媒介的诞生离不开复杂社会形构,而在大众媒介效果上,他指出不能仅从科技的"高低"而露出某种文化悲观主义.在此基础上,威廉斯提出改造大众媒介的两条路径:在对电视文本分析中提出了"流程"理论;同时倡导改变大众媒介所有权,建立一种民主的传播体制.  相似文献   

3.
吕弘彦 《东南传播》2021,(12):63-66
早期"火车效应"与"吸引力电影"的部分成因可以被理解为是观众关于某项媒介经验的缺失.近二三十年,电影叙事正发生着"媒介经验"转向:一方面,有较多数量的商业电影作品、电影放映现象以经典电影文本内容作为指涉对象;另一方面,电影作为旧媒介却反过来从电视、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介中获得相关经验以作为叙事与表意元素.在近十年的华语电影中,媒介经验具有参与元叙事与作为使用习惯两种身份与功能.媒介经验转向也引发了使电影沉浸感受到了挑战,对观众作出了技术性区分的文化迷思.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传媒之间的相互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本文以电视图书这一跨媒体出版物为例,分别从媒介特性、表现手法、传播理念与影响力四个方面论述了电视与图书两大媒介合作的依据,验证了传媒融合是实现文化资源增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陈静 《新闻爱好者》2011,(13):20-22
"中国达人秀"作为国内热播的娱乐真人秀节目,其成功是多方合力打造的结果。本文深入探究其成功的社会文化根源,即全民的普遍参与,大众媒介尤其是电视媒介和网络媒介的推波助澜,举办方与企业的完美商业运营,精巧的策划制作和艺术加工,这些使得"中国达人秀"成为当前中国大众文化最热门的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6.
唐俊 《编辑之友》2021,(9):70-74
近年来,开办超高清频道成为电视业进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超高清升级使电视从"冷媒介"向"热媒介"逆转.然而,分辨率和清晰度的提升并不意味着电视竞争力的增强,超高清频道亦面临多方面的市场挑战,且"热电视"具有与以往电视不同的传播偏向,必然走向"贵族化"、高端化,因而发展受限.在网络时代,新兴媒介的特征是,具有鲜明的融合性,既不"冷"也不"热".电视业应超越频道思维,将超高清应用融入互动式数字媒介及产业链的大范畴中,把"热"(高分辨率、高清晰度)与"冷"(强参与度、强介入性)结合起来,拓展传播偏向,以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王强 《东南传播》2022,(11):118-120
电视戏曲节目将我国传统优秀戏曲艺术与电视媒介有机融合,形成了富含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视听文本,其文本为众多戏迷票友设立了进行艺术展演的空间,充分满足了他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和传承的决心。本文以集体记忆理论为依托,阐释了集体记忆建构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内在关系。以此为基础,分别从价值维度、艺术维度和认同维度,对《模唱大师秀》节目文本进行观察分析,揭示出电视戏曲节目建构集体记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21,(3):73-83
电视的未来考古,是电视媒介考古和电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电视媒介的技术特性,使其必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作为人类曾经最为亲近的"视觉机器",电视未来的失却中依然潜藏着可能。从"动态视窗"到"全知视觉",再到"交互视界",电视未来一般想象形态的流变与人类社会的媒介化进程相同构。电视的未来考古研究,即是从"过去的电视媒介"中发现与译解电视未来想象的文化密码。虚拟媒介考古学和未来考古学等理论资源,为其研究的路径及方法制定提供重要参照。作为电视史研究的新视角,以中国电视为例进行未来考古初探,有助于在回思过去中重识当下,进而开拓未来寻回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陈颖 《新闻界》2007,(3):78-79
"守门人"在电视传媒中具有信息的检查功能,代表媒介组织和受众的要求和需要,对信息作出鉴别和选择,决定其能否进入大众传播渠道.同时,"守门人"还具有对所传播的信息的加工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桥梁功能等.电视"守门人"的把关好坏,对电视娱乐节目的品质好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电视"守门人"必须树立正确的把关意识."守门人"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受众意识、电视文化意识、发展创新意识是影响其对电视娱乐节目把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包韶睿 《东南传播》2016,(1):101-103
当下大众传播社会盛行消费文化。以电视脱口秀节目为例,其话语在被消费的同时也成为各种消费者的"发言人"。因此以消费者视角关照电视脱口秀节目的话语体系具有意义。《金星秀》自开播起屡次刷新中国脱口秀节目收视记录,取得收视与口碑双赢。通过分析发现,它的主要消费群体是"90后"甚至是"00后"的当代青年。因此本文以《金星秀》为例立足于青年亚文化视角从话语空间、话语权力、话语形态入手分析电视脱口秀节目的话语体系,寻找青年人的媒介需求所在,探索电视脱口秀节目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