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日前,与同行聊及家访,有位同行脱口说道:“家访,家长来访。”听罢,不禁愕然。家访本是家庭访问的简称,意谓教师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以便了解学生家庭及学生在家情况,并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目标、要求及学生在校情况,何以同行将家访解释成家长来访呢? 愕然之余,对此发生了兴趣,想探个究竟。原来,当今教育界行“家长来访”者实属不少,不仅许多家长会来访,许多做教师的也乐于家长来访。为什么会产生“家长来访”这一现象呢?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管理制度举隅家长联系制度一、接受新生的教师,在幼儿入园前应进行家访;各班教师每学期根据情况进行家访;对缺勤一周以上幼儿必须进行家访。二、教师平时通过家长联系本及时与家长沟通信息,双方共同配合,进行教育;期末与保健人员共同填写幼儿发展情况报告单,...  相似文献   

3.
家是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养、家庭经济状况和人文气氛等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但目前家访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家访率下降。其一是教师收入偏低,有些老师为了尽早让生活步入小康水平,忙于为学生补课。无暇顾及家访;其二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他们把大量时间用于提高业务水平和提高学历层次上,无时间进行家访;其三是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学压力大,加之家务劳动的繁重,对于家访心有余而力不足。二、家访形式发生变化。家访本应是老师上门与家长共同商讨学生的教育问题,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等,但现今家访形式却发生了质的变化,老师主动上门变为了老师电访和家长校访、拜访。三、家访内容发生变化。由于教师家访次数减少,只有当学生出现大的违纪问题或屡教不改时老师才会主动家访,此种应急性家访一般又有其针对性(主要针对的是后进生),于是家访内容有时也就会不自觉地由了解转变为告状。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们就教师家访问题对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和走访,结果表明,大部分家长对教师家访有意见,80%左右的家长明确表示对教师家访不满意。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不少教师的家访正逐渐步入误区。误区之一:以集中开会代替家访。从调查情况来看,县城中学的教师几乎不走访学生家庭,农村中学的教师也很少家访。他们一般只是借助学校召开的家长会或举办的家长学校培训班,不分具体情况。简单通报一下学生在校学习成绩,或无视学生的各种差异,笼而统之地提出几条要求,结果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不了解情况,也沟通不了感情,根本谈不…  相似文献   

5.
教师正常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在过去一段时间曾形成制度,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但如今这种家访却变得越来越稀罕了,而恰恰相反,家长“校访”的却越来越多。笔者曾对50名学生家长、50名中小学生、5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他们对家访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家长说:我们欢迎家访。现在有的教师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只注重课堂教学,片面认为只有将课堂教学搞好了,别的都无关紧要,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会合,面对面地对学生的学习、素质情况进行商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付诸实施,有助于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家访永远是家…  相似文献   

6.
每学期初,我校都会组织教师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其中包括如何开展家访活动。家访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有效路径,不仅能够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且有助于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下面我就与大家分享几个家访中的案例。  相似文献   

7.
杨自起 《河南教育》2006,(4S):23-23
在鹤壁市第四中学,全校每名教师都有一本家访记录,上面详细记录着他们的家访情况。自鹤壁四中开展“百名教师进千家”活动以来,全校教师采取入家访问、信访、电话访问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亲切交谈,了解学生在家生活学习情况,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共同分析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况。截至目前,全校150名教师进行家访3000多次,遍及了学校每名学生,此举深受家长欢迎。一位家长说:“四中教师变叫家长到校为到学生家家访的做法非常好。原来一些教师‘叫家长’,  相似文献   

8.
我校坚持在登门家访制度的前提下,针对广大学生家长的工作特点和家访中所了解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家校互动新机制的探索。我们发现如下问题:一是家庭地址偏远难找或经常搬迁,导致家访失败。二是由于学生家庭住房条件和环境相对较差,教师上门使家长比较尴尬,不受欢迎。三是家长多为个体经商,早出晚归,上门家访常无家长接待,  相似文献   

9.
苏州一中学问卷调查显示,八成家长不愿老师登门家访。这个结果足实让人困惑:家长不是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吗?家长不是个个抱怨不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吗?那么他们又为什么不愿意老师登门家访呢?家长、孩子、老师面对面地交流不是再好不过吗?而河南一马姓教师暑期一个月时间骑车万里做家访,遍访全省36个学生,所到之处,受到学生、家长热情欢迎。久违的家访回来了。好心的老师让学生欢喜,让家长激动.也让通过各种途径得此消息的老师、家长、学生深深感动。为何?笔者下面就对这一调查做个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家访小贴士     
通过家访,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成功的家访可以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可以最大限度地争取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与家长共同探讨和制定科学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法、计划来帮辅学生。但并不是所有的家访都会受到家长的欢迎,以下小细节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暑假,我校全体教师开展了一次全面、深入的家访活动。根据这次家访的亲身经历,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的我深刻地认识到家访的意义是多么重要。一、家访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在家访过程中,我们全体教师感受到了家长和学生无比的尊敬。看到家长、学生高兴的样子,感觉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只有多见面,多交流,才会感觉亲近,感情才会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即使  相似文献   

12.
邓燕华 《班主任》2002,(4):16-17
家访是老师与家长保持联系、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是班主任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有责任心的班主任是不会忽视家访的作用的,但在家访过程中班主任往往会遇到一些尴尬。一、心怀戒备,不冷不热教师家访为的是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共同寻求教育方法,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大部分家长对教师的家访是欢迎的,可也有部分家长心存  相似文献   

13.
浅谈家访     
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亲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各方面素质,了解家庭教育情况,真正实现"家教合力"的教育平台。家访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同时对家长也能产生很大的触动,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就会同心协力,这必将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进行家访工作要注意哪些细节呢?一、要做好家访准备工作一是制定家访计划。家访计划是家访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制定周密的家访计划,才能保证家访工作有的放矢地开展。家访计划一般包括时间安排、  相似文献   

14.
"大家访"活动开展以来,岚皋县教育系统广大教师积极为困难学生解民忧、办实事,促进了家校近距离联系,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受到社会普遍好评. 为了让每个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该县教体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开展"教师大家访"活动.一是制定了"大家访"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活动要求.二是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带头进行家访;教师分片或包村进走入学生家庭、田间地头,与家长直面探讨交流,了解掌握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在家表现,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思想、学习情况,介绍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教育政策,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解释和宣传,指导家长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呼唤家访     
刘晓明 《农村教育》2004,(12):37-38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加入教师队伍的.那个时候.每日早晨安排一个小时的政治学习.白天除了上课教书外.还要组织学生参加各样活动.晚上主要是备课和评判作业,除此之外,学校要求各班主任每周要安排一次家访活动。通过一次次家访,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了解加深了.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曾几何时,家访悄然改成了家长座谈会,  相似文献   

16.
家教荟萃     
家长不妨常“校访”教师家访,是架起家校桥梁的好途径。家长到学校了解子女的在校情况,谋求共同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案,此举也值得倡导。如今,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学生至少四五十人以上,教师家访难以达到百分之百的覆盖率,且由于工作时间紧、学生居住分散、家长工作时间不一致,造成教师家访难。教师需要将学生在校表现、学习情况、身体状况等,及时与家长交流,尽管有时可通过电话进行交谈,但总觉有未尽事宜。倡导家长“校访”,主动权交给家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近期表现、学校的有关信息、本人的最佳校访时间,让学生带信或电话先行预约,以利及时“…  相似文献   

17.
案例:周一下午刚上班,几位班主任就“冲进”校长室“理论”。原来是因为家访的事。这个学期学校对班主任的工作也进行了量化考核,其中规定班主任每月家访不少于4次。由于学校地处农村,通讯条件差,家访的路途又远,而教师有一部分又不是本乡本土的,所以很少有教师愿意去家访,学生出了问题就“叫家长”,结果学生不愿意叫,家长不愿意来,效果很差。而学校认为,家访是拉进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距离的一种良好的传统教育方式。所以,这学期做出决定:教师要定期家访,也得到了教师的认可。问题却出在了考核上,怎么来确定教师去没去呢?政教处采用了查…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少不了与家长打交道,少不了家访。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交际空间的扩大,家长的活动范围也不再局限于本地区了。我校是铁路中学,我们班相当多的学生家长是列车员,他们没有固定的休息日,每当我利用双休日进行家访时,不少家长正在跑车不在家。这无疑给教师...  相似文献   

19.
一个教师,为了教育好学生,不仅要讲究课堂艺术,也要讲究家访艺术。家长们的职业不同,性格特点各异,家庭情况也不一样,教师必须根据每一家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家访。无论家访的时间,家访的形式,还是与家长交换意见的语言,都要有所选择,认真推敲,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家访。一个班级里有四、五十名学生。他们的家长工作都在不同的岗位上,职业不同,在家有空闲的时间也不相同。为了避免家访不扑空,我掌握这样的规律:1、工人家庭中午访。因为工人多半三班制,有时当夜班,有时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家访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常规,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班主任在一学期中至少要对每个学生做1~2次家访。但凡学生思想上、学习上以至生活和身体方面有了什么情况,教师会自然地想到做一次家访,以便沟通情况,商量办法,及时教育和帮助学生。“文革”以后,家访渐次冷落;到了近些年,在许多学校,只听说频繁召开的家长会,已很少看到教师在进行家访了。家访传统的失落,我看有以下诸种原由:一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使许多学校和教师视学生的功课为第一要务,凡被认为与此无关或不甚相关的事情,统难再摆上议程。在有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