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核心、最根本的力量,塑造和谐人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只有构成社会的每个成员拥有和谐人格,人自身的能动性、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才得以协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才有可能。当前我国社会人格现状的弊端及其危害,要求对民众的人格加以整合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它引领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是塑造和谐人格的根本指针。我们应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民众人格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塑造和谐人格。  相似文献   

2.
冯契“平民化自由人格”理论的现实意义、困境及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契"平民化自由人格"理论是对中国传统哲学人格理念及近代培育新人理念的继承与超越。在其理念中,"平民化"与"自由"的概念是极富时代意义而又内涵丰富的。文章强调在理想人格的塑造中把自由个性与历史必然性、社会责任和谐统一起来,这构成了构建和谐社会在人格塑造方面的一个重要的主体性条件。  相似文献   

3.
人格是一种历史范畴,个体人格的完善必须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相一致。现代编辑的理想人格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的德行人格、文化人格、审美人格的和谐统一与完美结合,“和谐人格”是现代编辑理想人格的本质特征。现代编辑理想人格的塑造必须通过编辑自身人格的提升与社会文化环境的正面影响这种双重路径共同达成。  相似文献   

4.
论当今我国社会的理想人格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里,理想人格模式的确立对于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的人格塑造起着标尺和导向的作用。当今我国在市场经济与建设现代社会的背景下,我们要建构的理想人格是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人格范式。而“四有”新人是当今我国社会理想人格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观的高度,科学说明了构建和谐社会,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原则的指导。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的心灵世界;坚持一切为人的发展,塑造健康人格,推进人与人之间和谐。  相似文献   

6.
现代新孝道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在继承传统孝道合理因素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对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的作用体现在:可以美化理想人格塑造的家庭环境;能够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能够为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提供有利的社会依据和文化依据。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模式,和谐说到底是人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个体人格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永恒追求。和谐人格是马克思主义人格理论现实层面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和谐社会国民人格的基本范式;和谐文化是塑造和谐人格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和谐指事物发展处于协调、均衡、有序的状态。构建和谐从传统的中国文化来讲,就是构建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对于如何发展理想社会的逐步深入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9.
冯契"平民化自由人格"理论是对中国传统哲学人格理念及近代培育新人理念的继承与超越.在其"平民化自由人格"理念中,"平民化"与"自由"的概念是极富时代意义而又内涵丰富的.强调在理想人格的塑造中把自由个性与历史必然性、社会责任和谐统一起来,这构成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在人格塑造方面的一个重要的主体性条件.其理论要想实现还是面临着一系列困境的.其人格理论在它体现出积极意义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我们今天要想培育自由人格、建构和谐社会,必须对其人格理念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0.
论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及其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人格的社会成员,塑造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创造性地提出大学生和谐人格的涵义、基本特征、塑造途径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核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先秦原始儒学极具价值的思想,是将社会和谐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但孔子的和谐社会理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是难以实现的.柏拉图的和谐社会排斥个人选择等级的自由,压制个性的发展.奥古斯丁以上帝的至上性、普遍性消解了个性、人性.空想社会主义试图给予人们以人文关怀,但脱离了现实的物质基础,人性无法得到充分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给我们指出以人自身和谐发展为基础的一种最理想的和谐社会,充满着人性的关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论的核心问题.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非常人性化的发展观,是在和谐中求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个特征,与科学发展观一样,共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12.
胡勇 《许昌学院学报》2011,30(1):113-118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地理解社会个体的和谐。和谐社会个体的含义为个体在专业化基础上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个体的标准表现为富足协调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高度完善的文化素养、健康的人格结构。和谐社会个体的实现途径主要是培育公平的价值实现环境。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追求的目标,建国后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和追求和谐社会,系统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和奋斗目标,对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有借鉴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一个道德社会。和谐是个体道德信念的重要内涵和应有之义,也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目标。通过分析个体道德信念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提出确立个体和谐道德信念的方法和途经。  相似文献   

15.
语言和谐是语言行为呈现出一种相互兼容、彼此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体现出与和谐社会本质相默契的语言社会功能.语言和谐是构建各种和谐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构建和谐社会,语言和谐是基础.人际交往中的语用和谐和社会语言环境中的语用和谐,应该是语言风格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相统一,大众化和独创性相协调.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一项重大决策,和谐社会的建立涉及众多方面,农民工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从目前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的现状入手,探索了农民工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以期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和谐思维是一种具体的思维,现代和谐思维是求实思维与价值思维的统一、矛盾思维与系统思维的统一、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和谐思维的现实过程是统一的多种思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和实践中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谐城市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地方政府应发挥领导核心和服务保障作用,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促进城市和谐发展。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作为社会细胞的组成部分,应主动融入和谐城市建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