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2008,(19)
小石潭6月11日在《检察日报》上撰文:每年高考,高考移民都是躲不开的话题。陕西省咸阳市教育局局长张存日前介绍,高考前,咸阳市招生办通过严格审查,取消了十几名"高考移民"的资格。(据《华商报》6月8日消息)  相似文献   

2.
区域新闻     
今年高考移民现象明显减少内蒙古加大惩处力度记者从内蒙古招生部门了解到,今年高考移民现象比往年明显减少。截至目前,内蒙古高考报名中涉嫌高考移民的考生909人,比上年减少了104人。而在西部其他省份以及海南省这些高考移民的迁入区,高考移民现象也比往年下降了许多。  相似文献   

3.
愈演愈烈的高考移民现象,实质是在当前高考监督机制和录取机制不完善情况下高考移民收益大于移民成本的产物。通过提高高考报名门槛、加大对教育不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和缩小各地分数线的差距等方法,从根本上提高移民成本、降低移民收益,才是缓解、遏制考移民的良方。  相似文献   

4.
《教育》2010,(1):14-14
内蒙古自治区高考移民专项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审近旧透露,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区已立案涉嫌“高考移民”案件54件,涉及63人。近两年,共挖出高考移民1100多人,“高考移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5.
李开周 《教师博览》2009,(11):57-57
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及高考招生线不同,形成了“高考高地”与“高考洼地”,为了享受到加分等政策优惠,便出现了“高考移民”群体。其实,高考移民早就不是新鲜的名词,历史上就记载了一起南宋的高考移民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从社会学角度分析高考移民问题。功能论认为高考移民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是因为它破坏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格局,导致原有的配置格局失调;冲突论视野下,高考移民的本质是移民考生与当地考生追求自身利益的冲突;从批判论的视角分析,现行的高考制度和应试教育体制是产生高考移民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部门公布:今年内蒙古共有3700多名考生因“高考移民”或涉嫌“高考移民”被取消录取资格,这一数字相当于去年内蒙古查处高考移民人数的8倍。这是内蒙古首次采取自查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办法治理屡禁不绝的“高考移民”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考移民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的产物,并折射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教育平等权。本文主要从教育平等权、教育机会平等权、教育权的司法保护三个角度来思考高考移民现象,得出的结论就是高考移民的受教育权应该得到维护,教育主管部门应从教育平等权的角度制定相关的《考试法》、《高考法》等,切实维护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尤其是高考移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刘典 《中学生百科》2012,(27):39-40
在高考中,部分考生利用各地存在的高考分数线的差异及录取率的高低,通过转学或迁移户口等办法到高考分数线相对较低、录取率较高的地区应考,这被称为"高考移民"。其实在科举盛行的古代,早就有"高考移民"一说,由此可见"高考移民"的确为我国教育界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仔细研究历史,你会发现古代参与"高考移民"的,有我们认识的"熟人"呢!在古代的高考移民中,大名鼎鼎的诗人白居易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读《自居易年谱》,瞧出来一点小猫腻:自居易祖籍山西,生在河南,户口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考移民现象在国内许多地区愈演愈烈,各地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对高考移民进行封堵。高考考生是否具有通过在异地参加高考进而接受高等教育的受教育权?高考移民行为是否可以被干预?  相似文献   

11.
"高考移民"群体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已成为涉及到全国各省的教育和社会问题。"高考移民"有其合理因素,是考生实现平等受教育权、追求考试公平的自我救赎行为。同时高考移民从本质上是移民考生追求稀有资源而采取的越轨行为。高考移民问题最终解决必须"封堵"和"疏导"并举,"治标"与"治本"并重。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语文》2005,(7):9-9
“高考移民”——高考移民不是什么真正的移民,它不具备移民的特征,它不具备到目的地定居、工作和参与当地社会生活的特点,其动机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到目的地定居,其最终的结果也没有形成到目的地定居的事实。它所造成的事实仅仅是作为一种移民假象去捞取高考实惠的一种手段,高考移民是通过搭桥户、空挂户等非法户口转移手段而达到的一种临时移民假象,发生在有国家高考招生优惠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其中海南省最严重的地区,高考移民多达15000人/年,比当地居民的考生的一半还要多,“高考移民”成为当地居民的普遍用语。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高考移民现象引出移民问题,在对移民问题进行分析中知道其原因是各省市高考分数线差异,进而对高考分数线差异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最后提出增加投入、调整区域差异和寻求效益与公平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高考移民"作为目前社会上的一个热点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本文从经济学资源配置原理、供需理论和教育成本收益理论对"高考移民"现象进行了分析,试图从经济学角度对"高考移民"现象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整地认识"高考移民"以及与它相关的各种因素,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解决它。  相似文献   

15.
社会学视角下的“高考移民”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考移民"问题作为目前社会上的一个热点问题,正在逐步引起大众的关注,已日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其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使得从社会学角度分析"高考移民"问题显得格外必要。文章从西方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冲突论、社会行动论和社会建构论多个理论视角对"高考移民"问题进行了分析,有利于获得对"高考移民"问题更深刻的认识,进而有利于推动我国的高考改革的不断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高考移民"的利益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移民”是参与各方围绕利益博弈的结果。现实利益的存在是“高考移民”参与各方博弈的基础。“高考移民”现象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政策有缺陷、地方政府受经济指标束缚;学校存在声望提升的压力。因此,必须采用行政控制、法律规范、体制创新等手段来解决“高考移民”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公平视角下应对“高考移民”现象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移民现象反映的根本问题是高等教育公平问题,高考移民现象拷问现行户籍制度和社会的公平正义。解决高考移民现象引发的教育公平问题,需要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和考试制度,规范现行立法和就业保障制度,这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考移民”现象虽早已存在,但它凸显出来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还是因为2005年的海南“高考移民事件”。分析“高考移民”,人们常采用教育的视角。笔者以为,尽管“高考移民”属于教育问题,但仅用教育的观点来诠释,视野难免会有所偏狭;如果切换视角,以经济学的眼光、利益的维度来审视,可能会解读得更全面。事实上,“高考移民”从来不乏利益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移民”是参与各方围绕利益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高考移民"作为目前社会上的一个热点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本文从经济学资源配置原理、供需理论和教育成本收益理论对"高考移民"现象进行了分析,试图从经济学角度时"高考移民"现象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整地认识"高考移民"以及与它相关的各种因素,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解决它.  相似文献   

20.
“高考移民”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的产物,并折射出一系列的社会。本文主要从教育平等权、教育机会平等权、教育权的司法保护三个角度来思考“高考移民”现象,认为应从教育平等权的角度制定相关的《考试法》、《高考法》等,切实维护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尤其是“高考移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