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6年9月,我在乌鲁木齐为弄到一张返京机票而焦躁不安。多亏自治区一位副主席相助,在我的介绍信上批上“专家返京,务请照顾”八个字。我把有批示的信递给了售票厅主任,他看看批字,问我:“专家是谁?”我说:“就是我。”“啊?你?”他狐疑地打量着我。在他看来,我好像太年轻了。似乎“专家”本人也不应来跑票,因此,他的神情依旧猜疑与冷漠。  相似文献   

2.
6月27日下午4时多,保山市档案馆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就是市委书记熊清华同志。要到档案馆看看,这是熊书记一直惦记的一件事。这天,他在百忙中悄然来到档案馆,真让档案局馆的领导和职工感到惊喜、兴奋,甚至有点茫然和措手不及。熊书记一进门就微笑着说道:没有提前通知,是因为我是抽空来的,听说你们工作干得很不错,我想亲自来看看。熊书记和蔼的话语,打消了大家的紧张情绪,气氛一时显得那么和谐而自然。在档案局馆领导的陪同下,熊书记先观看了档案展览,然后查看了档案库房管理、档案现代化管理、馆库设备设施等情况。当看到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集到的滇西抗战档案珍品时,他高兴地说:“这批档案很重要,是一笔财富啊,你们做了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3.
何申 《中国编辑》2004,(4):49-50
常有认识与不认识的作者打电话来,说他写了部长篇或中篇请我给看看。说得都非常客气,而且也是真心实意地要听意见,但却把我弄得神经很紧张。推辞到最后,我往往拿出撒手锏——请原谅,我从来没有做过编辑,实在是看不好稿子啊。也怪,一般说到这儿,对方也就不再坚持了。于是,我如释重负。  相似文献   

4.
我有一个朋友,是个童话作家,早在十年前,他就像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相信大灰狼真的守在教室门外那样,坚决地相信爱情。在他和相恋了八年的女友结婚时,两人幸福得一塌糊涂。童话作家送给女友一柄锋利的匕首,他说:我今后要是背叛了我们的爱情,你就用它刺进我的胸膛吧。许多前来观礼的女孩子被感动得香喘吁吁,揪住倒霉的男朋友的耳朵说你看看人家,你看看人家的爱情。  相似文献   

5.
我总想着,什么时候得便去北京看看这位可敬的老人。当《新闻爱好者》杂志即将走到25周年的日子,而我,不日也将走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的时候,去看看他老人家的想法,也就越来越强烈。可是,当我打开电脑,想查一查有关他的一些资料时,看到的却是他老人家已经仙逝的消息。  相似文献   

6.
我在光明日报先搞副刊、后搞电影评论、而后又编副刊的那些年里 ,结识了一批青年朋友 ,有的至今还保持着联系。记得我到文艺部当美术编辑不久 ,一个青年人来到编辑部 ,他衣着随便 ,不修边幅 ,一头乱发像一丛野草 ,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 ,腋下夹着一幅白布蒙着的油画。他自我介绍 ,他是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的学生 ,画了一幅画想请编辑看看。我帮他把白布揭开 ,一看是一幅人物画 ,画面的正中是一个女邮递员 ,两手握着身旁的自行车把 ,画名叫《信鸽》 ,我觉得此画不错 ,人物形象美丽生动 ,心里暗想可以刊用 ,就请老美编、版画家荒烟(已故)来看 ,…  相似文献   

7.
胡荧 《新闻天地》2011,(11):32-33
从风华正茂到花甲之年.从赵日可更名为申长城.在漫长的39年里,他履行承诺守护着一段亲情。 在老母亲失去独子承受着剜心之痛时.是他挺身而出.承接着一个家的责任:当老人家生病住院时.是他在病床前衣不解带地照顾:当老人家提出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时.他又义不容辞地陪同母亲前往……9月9日.在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时,他表示:现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让老母亲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8.
马上要回南京了,便想去看看黄老永厚先生。于是中午约了怀一、建春一道去。一进门,先生说:"巧了,兄长黄永玉刚刚打过电话来,叫我到他那去,我说等二刚呢,他说那就和二刚一道来。"我只是在电视  相似文献   

9.
入境问书     
鸣谦  红萧 《出版参考》2005,(9):49-49
我有个不太好的习惯,每到朋友的家里,不去参观人家装修豪华的客厅,也不急于陪着朋友聊天,而是往往直奔朋友的书房,看看他的书架上都有些什么书。我把这个不太好的习惯称为“入境问书”。“问”久了,我有个发现,就是朋友们的藏书几乎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0.
1986年9月,我在乌鲁木齐为弄到一张返京机票而焦躁不安。多亏自治区一位副主席相助,在我的介绍信上批“专家返京,务请照顾”八个字。我把有批示的信递给了售票厅主任,他看看批字,问我:“专家是谁?”我说:“就是我。”“啊!你?”他狐疑地打量着我。在他看来,我好像太年轻了。似乎“专家”本人也不应来跑票,因此,他的神悄依旧猜疑与冷漠。“我怎么不是专家呢?”我被迫掏出证件给他看:“第一,我是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此次代表中国人才研究会出席新疆人才研究会成立大会并做了学术报告;第二,我是作家;第三,我是光明日报的主任记者。……”  相似文献   

11.
李文明 《新闻世界》2005,(10):25-26
如果有朝一日视,力恢复.我的愿望就是:第一就是看看爸爸妈妈和我的老师同学.第二好好看看蓝天白云和青青的草.还要看看我的生活着的这个美丽世界……  相似文献   

12.
记者亲自到现场采访,才能了解真实情况,写好新闻报道。当前,我们要搞好改革的宣传报道,尤其要深入到现场,深入到群众中去。今年五月,我在兴化县大邹镇采访,听说兴四村种粮大户魏芳兰思想好,会经营,年收入万元以上。我一听来了兴趣,想去看看这个“泥腿子”如何神通广大。镇领导人说,这里是水乡,路不好走,镇上的船又坏了,不要去吧,叫魏芳兰来谈谈就行了。我说要看看他种的地、长的庄稼,他的农  相似文献   

13.
我家有一张很大很大的照片,那就是我爸爸和妈妈在暑假里的新照。 看,我妈妈多漂亮啊!浓浓的眉毛又黑又长,弯弯的像月牙,粉红色的脸,红红的嘴唇,挽着高高的发譬,穿着纯白色的婚纱,她坐在椅子上,面带微笑,显得是那样安详。再看看爸爸,身穿合体的白色西眼,系着鲜红的领带,他握着妈妈的手,紧挨着妈妈站着,睑上流露出满足的微笑。每当我看到这幅照片,就会想起照相那一天的情景。 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照相馆。爸爸和妈妈开始化妆了。我呢?当时高兴得东跑跑、西跳跳,时而帮着妈妈拿胭脂盒,时而帮着爸爸系领带,时而回答他们提…  相似文献   

14.
品评:证件     
我的同事李上铁有一天加班晚了,等他从杂志社出来的时候,已接近凌晨,公交车早没了,他只好打的往住处赶。还没走多远,就被拦了下来,3个穿警服的人向他走来。一个很高大的警察先是啪地敬他一礼,然后,挺公事公办地说,请把证件拿出来看看。这3个人都头戴钢盔,其中一个人手里还端着一杆冲锋枪。虽然上铁在北京已厮混多年,但这阵势还是头回碰到。  相似文献   

15.
在西北天山的皑皑白雪中,盛开着一种世所罕见的雪莲花。多年来,他一直珍藏着一枚雪莲花瓣,夜深人静时常常放在耳边静静地聆听。他说他能听到雪莲花开的声音,爱听花开的艰辛与悲壮。他叫孙进军,一位来自天山的山东汉子。从他的身上,我读懂了雪莲花的美丽与圣洁,更明白了那些花开声后面还生长着许多动人的故事。6年前,18岁的孙进军从胶东半岛的一个小山村,来到天山脚下的一座军营。在那里,他听说天山上有一种圣洁之花叫雪莲花,便渴望有一天能亲眼看看那花。新兵下连时,孙进军被调进新疆军区后勤部宣传科担任打字员。受新闻干事…  相似文献   

16.
读了《出版工作》1983年第12期中的《老糊涂遭遇的小事情》一文,不禁使我忆起去年4月发生在我们门市部的一件事情: 有天上午,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同志来到我们柜,拣了一本人卫版《实用内科学》上册翻看着,接着又看看下册,满意地买下了。他一边付款一边对我说:“这部书我想买多时了,还常托人从外地带,可一直没能如愿,今天真是凑巧,终于在你们这里买到了!”说完,老人道谢走了可是,三天后,这位老人又来了。他一见着我就连声致歉。原来,老人的大儿子出差到外地刚回,也给他带回了这套书,因此想退掉三天前在我们这里买的那套书。  相似文献   

17.
10月24日晚,人民日报社社长许中田同志在办公室突发心脏病,永远离开了我们。同志们悲痛地说:“许社长太疲劳了,太累了。”作为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我深有同感。让我们看看他临终前15天的繁忙工作历程吧:10月10日后的这15天,他先后出差两次,分别到了湖北省和上海、广州两市,四个休息日都在工作。在三地都到报社驻地机构看望职工、在大会上讲话;分别拜会了当地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请他们继续支持人民日报的发行工作;看望自费订阅人民日报的老读者;到当地新闻单位调研。出差回京后,他先后与新聘任的记者站站长座谈,与记…  相似文献   

18.
万凡 《新闻天地》2008,(10):20-21
与潘老的第二次见面,是在湘雅附二医院的眼科病房,得知他眼部需要动一个小小的泪囊支架手术,我去看他。还是头回见到的那般矍铄,而色如初。一见面,他就举起叼着细长香烟的手示意我坐下,他的右鼻孔插了一道氧气管,左手拇指上还夹着一个心电图测试仪的夹板。  相似文献   

19.
时间:2006年6月22日,上午。地点:陕西省安塞县政府礼堂。……我们县档案局有一个名叫袁延峰的同志,他出版了本叫《档案映像》的书,昨晚,我看了很久,让我很感动!一个普通的档案干部,能扑下身子,把平淡无奇的档案工作总结的这么好,研究的这么深刻,太让人感动了!当前,我们的少数领导干部,一天到晚只想着怎么跑官要官,再看看袁延峰同志。你们呢,你们能作出他那样的成绩吗?我建议你们,都抽出时间多看看袁延峰同志的《档案映像》这本书……他的成绩和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广大领导干部学习和发扬。包括我,也要向袁延峰同志学习……在这里,中共安塞县…  相似文献   

20.
要作有心人     
回想自己采写成功的第一篇,《再也不能随便浪费现有的耕地》时,我觉得是在唠嗑中得来的。那年初春的一天,一位转业地方的老团长特意回到曾工作生活过的部队看看,茶余饭后他偏要拉上我陪他转转.我愉快地答应了。我们边走边“呼嗑”,当走在营房后的百亩耕地时,突然他脸色一沉不无感慨地说:“唉,耕地逐年减少了,再不能这样随便地浪费现有的耕地了,要管好土地这个聚宝盆呀。”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反复地咀嚼着那位老团长语重心长的话语,』恩来想去第二天就写出了《再也不能随便浪费现有的耕地》的消息发给报社,《前进报》在19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