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比喻作为修辞的一种在英汉成语中的表现形式方面有很大的异同。所讨论的成语多半习语性强,它的意义并非各构成单词的总和,这就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比喻是汉英成语常用的、形式十分灵活的辞格之一。汉英成语中的比喻形式多样。它们同是比喻,却手法不一,韵味各异,是所谓同工而异曲。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汉语言文学中的瑰宝,在文学作品中常常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其他形式无法取代的。同样,英语中也存在成语,它们同样简练通俗,生动形象,深受广大文学爱好者的青睐。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成语均以其独特的语言特点,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文学发展、心里思维和价值标准、外来语、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成语及新词五方面对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中成语的文化内涵进行比较,为更好研究两种语言的对比提供资料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韩娅娟  李银美 《科教文汇》2008,(22):253-253
由于历史、宗教信仰、传统习惯、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影响,汉英两族人们之间的认知图式必然会有着不同之处。而认知图式的不同,势必会影响到汉英习语的翻译。本文试从认知图式的角度来分析英语和汉语的成语翻译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成语翻译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4.
钱国宏 《百科知识》2014,(11):43-39
正"蛛丝马迹"是个使用率很高的成语,释义为: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很多人望文生义,认为"蛛丝马迹"中的"马迹"是指马的蹄印,甚至连《中国成语大词典》《汉语成语考释词典》都把"马"解释为骑马的马。其实,"蛛丝马迹"中的"马"与拉车驾辕、四蹄如飞的哺乳动物马没有任何关联,而是指一种活动于灶台上的小昆  相似文献   

5.
成语是语言中的精华,而且还是各个民族文化和地方语言精华的载体,同时也明显的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必须先了解这门语言的精华所在——即成语的文化内涵。如何正确理解和翻译成语也就成了学习外语者的一大难题。不同文化对跨文化翻译过程中对成语和部分谚语的翻译和理解不同,引用某些具有文化特色的成语和谚语的原语及译语,来体现语言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成语学习,并从汉英文化对成语及谚语的理解和翻译中,了解成语和谚语的翻译对跨文化交流的作用和影响,加深我们的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关于汉语数字成语的英译问题,笔者概括总结了几种常见的翻译方法,希望能为汉英翻译和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李定国 《知识窗》2008,(11):61-61
“换汤不换药”的含义是:名称或形式虽然改变了,内容却没有变。但是,有不少成语辞典把这条成语中的“汤”当成是煎药的水。于是有的“成语释史”便解释为:“煎药的水换了,但是药方却没有变。比喻名称或形式虽然改变了,内容还是老一套。”其实,这是误解,因为大多数成语辞典均注明这条成语的出处是清·张南庄《何典》第三回。那么,  相似文献   

8.
成语是人类语言的精华。英汉两种语言成语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文章从比喻、社会习俗、文化背景的不同加以分析,针对其特征探讨了直译、意译、套用、直译意译兼用的几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同时参考《中华成语大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对《孟子》一书进行筛选,得到成语262条。本文对这262条成语的修辞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出自《孟子》的成语内部结构具有对偶、排比、夸张、比喻、借代以及摹拟等特点。并且众多成语修辞并非独立运用,通常是两种修辞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高静 《科教文汇》2008,(20):233-233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同时参考《中华成语大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对《孟子》一书进行筛选,得到成语262务。本文对这262务成语的修辞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出自《孟子》的成语内部结构具有对偶、排比、夸张、比喻、借代以及摹拟等特点。并且众多成语修辞并非独立运用,通常是两种修辞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成语"老莱娱亲"大意是说,老莱为了父母高兴,装傻做出怪样.比喻孝顺的子女,形容孝道.  相似文献   

12.
豆豆在做作业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成语“藕断丝连。字典上是这样解释的:“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已经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牵挂着。”成语的意思弄清楚了,但是豆豆还是不明白——“藕断”为什么会“丝连”呢?小朋友们,你知道其  相似文献   

13.
黄廷勇 《百科知识》2021,(25):67-72
成语是古代汉语词汇中一种特有的、长期沿用的固定短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来自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祖国大地,山河壮丽,美不胜收.在汉语词汇中,也有不少与好山好水有关的成语.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山水的成语. 稳如泰山 有个成语叫"稳如泰山",比喻像泰山一样安稳,形容地位极为稳固. 组成泰山的岩石有一部分是花岗岩,质地坚硬,抗风化侵蚀的能力比较强.当然,经过成年累月的风吹雨打、日晒雨淋,泰山的形态还是会发生一些细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成语、熟语及惯用语是语言中相对固定的表达方式,分析其中动物词汇的使用,对比中法两种语言所赋予的比喻或象征意义,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求证: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
徐悦虹 《金秋科苑》2009,(10):167-167
成语、熟语及惯用语是语言中相对固定的表达方式,分析其中动物词汇的使用,对比中法两种语言所赋予的比喻或象征意义,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求证: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
李沁园 《科教文汇》2009,(5):267-267,274
汉英歇后语词典的编纂,有其需要遵循的原则。在词典宏观结构以及微观结构的安排上,汉英歇后语词典要做到恰当的选词立日和详细释义。汉英歇后语词典词目的翻译是汉英歇后语词典编纂中的关键性因素,汉英歇后语词典的翻译要做到准确具体,籍此来体现汉英歇后语词典的编纂目的。  相似文献   

17.
“狗急跳墙”这一成语,是指狗在危急时会做出意想不到的举动,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后果地冒险。“狗急”为何能“跳墙”呢?原来,动物体细胞内贮存着一种叫三磷酸腺甙(简称ATP)的高能化合物,它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和蛋白质),平时它除了用一部分维持体温和日常  相似文献   

18.
动物生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有大量有关动物的习俗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文章从中国文化中十二生肖动物谈起,主要对汉语和英语语言中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和谚语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两种语言中动物所代表的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避免语言交际中的误解。  相似文献   

19.
王燕  王姬  唐山 《发明与创新》2010,(11):22-23
一、研究的问题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大家一定十分熟悉,人们通常用它来比喻讲话不看对象。但是,牧主在养牛场或养鸡场里经常播放动听的音乐,却可刺激乳牛多产奶、母鸡多生蛋,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可见,"对牛弹琴"也是一项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20.
小璐填字     
游戏规则:根据横向、纵向提示说明,把相应的文字填入答题纸的空格处。纵行一、中国军队的全称。二、成语。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三、“贪生怕死”的反义词。四、支撑人和脊椎动物背部的脊柱。五、指对母亲的父亲的称谓。六、成语。形容因激动或羞愧而脸色发红。七、动画片中的一个卡通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