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被称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到了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系列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虽然国家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并付诸实施,但10余年后的今天,由于种种原因,东北地区再度出现经济增速减缓、体制机制创新难以突破等问题。但东北老工业基地并不是"振兴无望"。国家提出了"再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创新提供了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家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实施好这一战略,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东北老工业基地教育共享体系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门机构,承担着发展科学研究、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服务就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东北老工业基地教育共享体系的建立对于因地制宜地内化国家创新精神,加快经济与教育的结合,形成适应东北老工业基地当地特征与要求的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大意义。一、东北老工业基地教育共享体系的内涵东北老工业基地教育共享体系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为扩大其…  相似文献   

3.
振兴东北:东北地区曾经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方针,将其纳入了国家经济工作日程。东北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京三角”之后中国内地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并将创造一个“新东北时代”。  相似文献   

4.
东北制造业在经历了蓬勃发展到步履维艰的整个过程中,国家一直对东北地区经济非常关注,先后两次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如何提高东北地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首要任务,本文首先对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升级的优势和困境,提出了经济常态化下新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施策略及路径.  相似文献   

5.
加快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尽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潜力与优势尽快充分发挥出来,是我国经济全面发展过程中应着力解决好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龙头企业必须做强做大.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政治基础和保证.因此,加强企业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加快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必须提高认识,采取切实措施,狠抓落实.  相似文献   

6.
浅析东北老工业基地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将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点理论与现实中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问题相结合。从理论阐释、现状分析、途径探讨等方面进行研究,试图找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我就“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环渤海发展战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影响”研究课题谈点看法和建议,供参考。 第一。“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环渤海发展战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影响研究”为什么能够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图书馆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地方高校图书馆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系及其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在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服务的途径,以期为当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对高等教育如何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为东北各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本文从调整专业结构和加强培训中心建设两个方面谈如何培养适应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各类人才。  相似文献   

10.
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为辽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就辽宁而言。如何根据省内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针对东北经济振兴,理论界已开展了广泛的讨论,提出了诸多良策。在此基础上,阐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6年来取得的成绩,同时通过对东北地域文化的特点和优势的分析,客观地分析东北振兴在文化环境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重新审视东北地域文化,启动文化生产力,这对积极探求东北振兴新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和“大大连”西拓北进战略的推进,为建设和谐新旅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为加速构建和谐新旅顺创造了有利条件。作为大连主城区,旅顺要尽快赶上全市经济发展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壮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临港产业、特色旅游产业和生态农业产业,建立起符合城市功能的产业体系,促进经济总量的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3.
运用回归与ARMA模型方法,采用1985-2008年的年度数据,对科教兴国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背景下辽宁省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辽宁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存在着长期的均衡的协整关系,高等教育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但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14.
关于转变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里对其转变的客观必要性、转变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进行客观分析,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力拉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现实进程中,东北区域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安排必须积极跟进,为创建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提供能源支撑。为此,必须改善天然气市场运行模式,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利用区域之外天然气资源,构成和谐的供求市场;推动天然气价格体制改革,形成科学的价格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寻找到东北区域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路径,为国家实施能源储备战略做出区域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力拉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现实进程中,东北区域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安排必须积极跟进,为创建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提供能源支撑。为此,必须改善天然气市场运行模式,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利用区域之外天然气资源,构成和谐的供求市场;推动天然气价格体制改革,形成科学的价格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寻找到东北区域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路径,为国家实施能源储备战略做出区域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完成对东北老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是实现东北工业振兴的大问题。在东北实现老工业技术改造和升级的过程中,盲目追求先进技术是不合适的,而应该选择适用技术。所谓适用技术就是要与东北工业当前的技术水平相适应,与东北工业所面临的生产要素水平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后,东北老工业基地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被边缘化的倾向。因此,充分利用有利的国外市场和资源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中国东北的发展置于东北亚区域内,有利于东北地区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振兴和发展。同时,中国东北地区的振兴也为周边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会,能够进一步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才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定性因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以职工技能培训为主的继续教育,事关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全局,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劳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GERALD FRY 《比较教育学》1996,32(3):333-360
Guided by the growing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economic regions rather than nations, we utilize the Northeast of Brazil and the Northeast of Thailand as case studies to consider the fruitfulness of a subnational approach to comparative research. A major goal of this inquiry i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economic, educational, demograph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embedded in critically important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Our thesis is that subnational comparisons between countries are often more meaningful than aggregate, cross-national ones. The intent of this inquiry, therefore, is not to equate Thailand and Brazil, but rather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subnational comparisons. The overall economic and educational evidence we present reveals the Northeast regions of both Brazil and Thailand to be substantially disadvantaged. Without a subnational comparison, however, we propose that the overall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each country cannot accurately be determined. Gross generalizations and conclusions based on measures of central tendencies ignore important subnational differences and disparities in development within a coun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