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志湘 《教学与管理》2006,(10):117-118
何谓“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即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的书面语言两个方面,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故合言之,称为语文。”由此看来,语文教学就是一方面教学生口头的“语”,另一方面教学生书面的“文”。 但是,语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明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科目,本身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使用的工具,教师要利用“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跟学生交流感情,向学生传授“语”和“文”的知识,那么,教师自身的语言,尤其是语音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当然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语”的第一范本就是教师的口头教学语言。这就对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首要载体——语音提出了要求,本文将要讨论的也仅限于有声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说:“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书碰语言合起来就是语文。因此,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者,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也。”这就说明“语文”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方面的教学。但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口语交际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脱节.口语交际训练方式呆板,忽视学生的畏惧心理等弊端:因此。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高才生”不善言谈、不善交际、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曾对“语文”做过精辟的论述:“‘语文’者,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也。”这说明,语文教学包含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个方面的训练。过去,小学语文教学只偏重书面语言的训练。近年来,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说话训练已势在必行,小学语文教学正积极研究和发展口头语言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在一起就是‘语文’。”而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说、写、思、听、读等的关系均十分密切:说得清,道得明,写起来就得心应手,文从字顺。说把无形的思维表层化,变成有声的语言。想清楚了  相似文献   

6.
荆超 《西宁教研》2000,(5):29-29,34
“语文”,顾名思义,“语言”和“文字”的结合,“语文”这个学科名称的来历,据叶圣陶说:“‘语文’一名,始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彼时国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这说明“语文”原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意思,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谓之“文”。  相似文献   

7.
早在一九二四年,老教育家叶圣陶就在《教育杂志》十六卷第六号写了一篇题为《说话训练》的专论,并且特地以“产生与发表的总枢纽”作为这篇万言长文的副标题,把说话训练作为语文教学的总枢纽提出来,显示了这位教育家独特而又精辟的见解。新中国成立以后,叶老在谈到语文教学时明确指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宜并重”。在这里,他不仅给“语文”下了一个确切的定义,还把学习口头语言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8.
谭惠儿 《课外阅读》2011,(7):263-263
叶圣陶先生提出:“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可见,语文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目标,想方设法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发展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9.
李浩 《语文天地》2012,(22):77-78
学生说话能力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大多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忽视说话能力训练。叶圣陶先生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是‘语文’。"说话能力是语文素质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  相似文献   

10.
如何摆脱当前语文教学的困境,走出误区?“这误区,简言之,就是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组织学生学习语言,以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的详尽分析取代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我们认为应该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应该摒弃以分析教材为主的教学框架模式,应该紧紧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组织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社会语言的能力。“构建‘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新体系。”这样才能从误区中走出来,语文教学才会收  相似文献   

11.
何谓“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即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的书面语言两个方面,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故合言之,称为语文。”[1]]由此看来,语文教学就是一方面教学生口头的“语”,另一方面教学生书面的“文”。但是,语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明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科目,本身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使用的工具,教师要利用“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跟学生交流感情,向学生传授“语”和“文”的知识,那么,教师自身的语言,尤其是语音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当然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学生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12.
语文科教学生学语文,学“语”和“文”。“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合起来说是语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语言积累,语文教学之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语言积累,古人为我们留下大量内涵丰富的论断,如“读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等等,说的都是因为有了足够的语言量,而下笔千言,出口成章。因此,作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的语文,语言是构筑语文素养的“秦砖汉瓦”。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根本”和“泉源”就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否则无异于舍本逐末,其结果只能是费力不讨好,“少、慢、差、费”。…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解释"语文"的概念时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而言之。"这就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包括口头语言学习和书面语言学习两个方面。口头语言又包括说话和朗读两种形式。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层次和情感;朗读能够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的熏陶,在提高学生语言感受力和想象力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交际的工具,或者说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语文,口头说的是语,写下的是文。就是说,“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教学。语言包括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语言内化是指人们凭借外部语言吸收知识,经内部语言进行思维活动,然后再凭借外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通过这种形式,理解语言运用,学会运用语言,同时丰富知识,以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可见,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的教学,即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那么,我们在语文实践中,如何利用语文课堂的主阵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申颖 《基础教育研究》2011,(20):21-22,24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早提出“语文”一词,意即“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而言之”。在初中阶段,口语表达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口语表达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从而透过优秀文学作品,品读生活,启迪心智。  相似文献   

18.
基于语文教学“语言是基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与文学是情感交流的媒介”这个特点,语文教学必须注意语言的应用和学习,通过教师课堂板书的严谨、规范和准确与学生语言文字书写能力的培养;教师课文诵读的音准、断句、流利与学生普通话语言朗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课文赏析的阅读、理解和分析与学生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师课堂口头语言的应用、示范与学生口头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师生教学双方的互动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对"语文"作过精辟的解释:"语文者,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也。"由此可见,口头语言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说话能力作为现代人最基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说:“语文就是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起着表率、引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