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变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20世纪80年代末黄希庭教授修订的“罗克奇价值观调查量表”,对437名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结论如下:与20世纪80年代末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对价值目标和价值手段的关注都发生了变化,但价值目标的变化大于价值手段的变化;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正在朝向世俗化、功利化和平民化的方向发展,而人生价值手段正在朝向具体化、现实化和理性化的方向发展;少数大学生崇尚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取向;女大学生、高年级大学生的进取精神低于男大学生、低年级大学生;要大力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  相似文献   

2.
华人在美国电影中的形象套话,主要体现为暴徒和效忠者。这两种套话的时间分别为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期,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90年代;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末,从80年代末至今。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国际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意识形态导向下的国际学校崛起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市场机制驱动下的国际学校繁荣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学校的新发展阶段。文章重点介绍"二战"后国际学校的发展态势及其特征,期望通过对国际学校发展脉络的系统梳理,为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4.
黎族作家文学起步于进入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历经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后期、20世纪90年代、进入21世纪至今三个阶段,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出现了不少优秀作品,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但从整体上看,在对本民族社会生活的描写以及文化思考方面还比较单薄,创作的艺术技巧方面也普遍有待提高;存在这些不足,除了基础的薄弱外,缺乏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的一段光辉的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正直、廉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其主要特点有:人民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主人的主人翁意识;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世界观;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继续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优良传统;崇尚统一、服从的心理;20世纪50年代末急于求成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是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出生的大学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受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在择业方面呈现出喜忧并存的特点。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教育,引导大学生面向生产一线和基层就业,是破解就业难问题的关键。学校、家庭、政府和社会等应共同努力,协同做好大学生择业观的教育工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7.
当今在校大学生绝大部分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于革命历史、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意识和感悟较浅.利用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中国化和民族精神的弘扬.  相似文献   

8.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策略,它在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也开始进行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并将小组合作  相似文献   

9.
从国内历史课程内容体系的发展沿革来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的历史课程;二是1978年恢复正常教学秩序至90年代末的历史课程;三是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课程。本文选取了较为代表性的1956-1957年教学大纲的高中历史课程、20世纪80-90年代上海地区的高中历史课程、21世纪高中课程标准的新历史课程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境外租赁业并购具有自己特定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境外租赁行业掀起并购热潮,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租赁行业重组降温,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并购绩效双刃剑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国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国家意识中具有塑造学生新的审美精神,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要通过采取国防教育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改革和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国防德育文化等措施,促进国防教育对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坚持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致力于发展面向知识经济的素质教育,着眼于大学生时代精神的塑造,使其真正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3.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需要,符合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特性。应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特点,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方式等方面三管并进,推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向爱国主义实践的转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校园化活动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应该在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塑造自尊、自信、自强的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庆精神主要包括爱国主义精神、创业精神、求实精神和奉献精神,对于当前我国对大学生进行育人教育方面既是“催化剂”,又是“解毒剂”。一方面,它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它又能够防范和化解市场经济在大学生精神领域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因为讲爱国,就是要居安思危,奋发图强;讲创业,就是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讲求实,就是要讲究科学、务求实效;讲奉献,就是要胸怀全局、多做贡献。用大庆精神育人,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儒家"塑造个人理想人格"的直接目标及"培养治国安邦贤才"的终极目标与大学生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政治精神相契合;儒家德育的"仁爱观"、"中和观"、"自强观"可丰富高校精神文化的人本性、和谐性和进取性;儒家的"思学观"、"践行观"可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7.
大学校园精神教育功能及途径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园精神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途径。大学校园精神包含了爱国主义精神、理想主义精神、道德修养的精神、追求真理的精神、创新精神等丰富内容。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反映了一所大学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更具感召力和影响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台;应从加强文化传统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和校风建设几方面传承、培育和强化大学校园精神。  相似文献   

18.
晚清新式历史教科书的编纂,是中西文明不断融合下学术分科和学制变革的产物,经历了由译介到自编、由学习欧美到学习日本的转变过程.历史教科书承载着构建一般民众普遍历史观、世界观和民族观的重任,而新史学以先进的史学理念掌控了国民历史知识的重构权,将以进化史观为理论指导、重视历史解释、强调史学致用、关注民史、反映人类社会全貌和重视史书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等观念贯彻到历史教科书的编纂中.此外,新史学试图通过增强历史文化认同来激发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主张,也在历史教科书的编纂中得到充分体现,直接影响了这一特殊历史载体的书写范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对大学生新增设的一门公共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讲史为平台,通过加强学生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课程,显示了新形势下国家对历史教育的重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课程的性质和体系,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实现课程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王俊松 《中国德育》2007,2(7):51-54,94
中国传统整体主义价值观是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也是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宝贵资源。在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中,有必要对中国传统整体主义价值观进行梳理,在与大学生现代道德要求的同构契合和异质冲突中,使其得到批判地继承和创造性地转换应用,帮助大学生形成具有时代精神、体现民族特色的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