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个性时代的呼唤下,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注意个性教育。下面从发掘教材个性、发挥教师个性、发展学生个性三方面浅谈语文个性教育。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个性化,是语文教学的新发展,也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课题。语文教学个性化的实施应从发掘教材的个性、发挥教师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展示个性、尊重个性、塑造个性,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的需要。让语文教学焕发个性光彩,就如引一渠活水清流,必然会让语文教学呈现勃勃生机。一、找准切入点,发掘教材个性  相似文献   

4.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尊重个性,展示个性,塑造个性的时代。语文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就必须将语文个性教育作为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要把发掘教材个性作为现代语文教学的切入点与突破口,把发挥教师个性作为现代语文教学的磁场与内驱力。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泯灭了其个性,就像花儿少了雨露,即使开着,也不会鲜艳。语文教学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在听、说、读、写诸方面给学生个性以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尤其是阅读与写作上,语言教学必须冲破传统的羁绊,走向自由的境地,让…  相似文献   

5.
展示个性、尊重个性、塑造个性,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的需要。让语文教学焕发个性光彩,就如引一渠活水清流,必然会让语文教学呈现勃勃生机。一、找准切入点。发掘教材个性语文学科实施个性教育,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打开一本语文书,犹如打开了一个美丽而充满个性的世界。语文教科书中选有大量富有个性的作家写出的具有个陛特色的作品。文学长廊的任何一部作品,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到体裁的运用,从对生活的思考方式到感情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6.
小学启蒙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语文作为主课程,是渗透审美教育的主要载体。在低段语文教材中充分发掘美育素材,将其渗透到学生美育素养的培育中去,对于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也是实现美育目标,促进学校、学生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一、从教材中挖掘美育的素材低年级学生处于学习识字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要将审美教育渗透进教学当中,需分两个阶段进行。一、充分发掘小学语文教材所蕴含的审美因素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无处不在,90%以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语文教育中个性缺失的现状,笔者认为,实施个性化教育应从教师教学个性化和学生学习个性化两个层面着手。一、教师教学的个性化语文教育要发展学生的个性,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个性素质。这种个性化素质一方面表现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另一方面又涌动于个人教学的艺术风格之中。语文教师的个性化素质首先表现于研读教材的过程。语文教材中所选范文均出自于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家笔下。可以说,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个性化资源库。但是,它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关键还在于我们的教师是否善于发现,善于挖掘。语文教师只有敏锐地体察到…  相似文献   

9.
不可将语文学科的个性淹没在共性中○语文课堂教学不等于语文教学○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莫把学生带入“研究语文”的误区一、共性与个性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材、教法的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进行。这是语文教材、教法改...  相似文献   

10.
感恩教育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材处处渗透着感恩教育内容。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利用教材、拓展教材,让感恩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知恩、感恩、报恩,树立正确的感恩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他山石     
论语文教学中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发展思维是语言训练的要求。语文教育中的思维训练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教学是把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而语言和思维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使语文教育真正做到语言训练、思想教育和思维发展的高度统一。 一、发掘教材中有利于发展儿童思维的因素 教材是发展儿童思维的主要材料,是进行语言训练的主要依据。小学语文中包含着许多思维因素,可直接用来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发掘教材中有利于提高语言水平和发展儿童思维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育是落实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多数理工类高校,忽视语文教育,致使理工类高校语文教育边缘化。为此,要嵌进理工类高校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认清其目标和任务,树立大语文教学思想观念,张扬教材的个性,并实现教材建设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正>如何在小说教学中运用美育?这主要是指语文教师按照美的规律,针对语文教材中的小说作品,从审美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深入发掘小说中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的教学情境,以审美为切口来优化小说教学,同时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我们应该充分发掘小说作品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人物形象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典  相似文献   

14.
创新教育是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语文创新教育有着独特的发掘角度,选准切入点是成败的关键.从教材入手,善于设疑提问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教师要创新思维,对教材的处理要创新,对教材的发掘角度要创新,要针对教材设计出有新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杜娟娣 《文教资料》2011,(28):58-59
语文教材无论在教学评价机制中还是在学生意识中,都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语文教材的重要性得不到应有的体现。语文教师要把语文教材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作文教学、审美情趣培养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善于欣赏、发掘和运用语文教材,使教材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教学和学习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让语文教材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得以更完美地彰显。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尊重个性、展示个性、塑造个性的时代。语文教学已不可抗拒地面临这个时代。反思语文教改的曲折历程,压抑语文教育的个性,就是堵塞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呼唤语文教育的个性,正是为了引导一渠活水清流,让语文教学呈现盎然生机。一、个性教育:语文教学的现代话题语文教学应当“发展个性和特长”,这是最新修订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增添的要求,它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个性教育问题。这是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体现,无疑给语文教学开拓了新的领域,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活泼的气息。由于新的高中教材在这方面也做了相应的改革,这对打破…  相似文献   

17.
刘艳萍 《考试周刊》2008,(49):37-37
语文教育是对人进行终极关怀的教育,应注重学生自己精神世界的构建,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凸现主体性;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实践,发掘独创性。个性的张扬,体现了语文的价值、语文教育的灵气。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使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浙编中学语文教材十分注重各种素质的综合发展,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发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注重审美情操、品格情操的熏陶与培养。过程的实践责任在于教师:即采用何种方法去熏陶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笔者认为:教育中必须使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联结,注重“音乐美、图画美、情境美、品格美”的熏陶与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美育教育的承载体之一,需要教师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美育资源,并使其潜移默化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学会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进而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和品德修养。文章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探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20.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是凭借教材,通过识字、阅读、作文和课外语文活动,使儿童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文章乃至文学的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教材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审美教育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生活、人物形象的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途径主要有:钻研教材发掘美、导入情境体会美、想象意境体验美、品词品句理解美、诵读课文抒发美、鉴赏人格塑造美、课外阅读欣赏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