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广播》2008,(6):73-73
由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北京首家外语广播网络电台(www.netfM.com.cn)4月30日正式上线开播。外语广播网络电台是北京电台第—个拥有独立域名并以网络电台的架构同时面向听众和网友进行节目传播和交流互动的网络广播平台。  相似文献   

2.
栾轶玫     《视听界》2006,(6):90-92
“网络电台”是当下广播发展的一个热点词,它是新旧媒体融合的产物,是传统广播在网络时代的延伸或者说是重生。本文主要从宏观视角关注当下网络电台的生态环境,分析网络电台的三角格局与发展的二元模式,以期对中国网络广播进行静态图式扫描。一、网络电台的三角格局网络电台(或称网络广播)即在网上提供音频服务的广播业务提供商,向听众提供包括在线收听、下载以及播客上传与RSS聚合等多样服务的一种新型广播形态。它与传统广播的网络版不同,有自己原创的节目及独有的互动方式,RSS及播客技术的应用使得其发展空间空前广大。目前中国国内的…  相似文献   

3.
科技进步促进了传统广播与网络媒体的互动和融合,从传统广播的网上传播,发展到专门的"网络电台",近年又涌现出"播客"和"让用户创造内容"等新样式.在这互动融合中,广播突破了地域性限制和保留性差、选择性差等不足,实现了随时随地点播,突破"播者"与"听者"的界限,实现更为便捷的互动,拓宽了商业经营渠道,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前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播客"等资源,积极"让用户创造广播内容",积极利用网络优势为传统广播发展服务,利用传统广播品牌和内容优势发展网络广播,使传统广播和网络广播在互动中实现深度融合和提升,从而实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骆伟 《新闻前哨》2014,(1):73-75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传统传播媒介之一的广播,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听众面前,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扩大自身影响、抢占广告份额,是每一位广播媒体从业者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传统广播与网络电台各自优劣的分析,着重探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广播向网络电台发展的趋势及方法,强调传统广播应朝多向性发展,特别是与网络电台的融合,进一步发挥广播独特传播优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王欢 《声屏世界》2014,(9):62-64
"传统广播+互联网"模式 "传统广播媒体+互联网"模式是指传统广播媒体自办网络电台,主要表现为传统广播媒体开辟网络站点,通过互联网传送广播节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台网融合"。我国网络广播的"传统广播媒体+互联网"模式经历了传统广播网络版和传统广播自办的纯网络电台(Net Radio)两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孙羽 《东南传播》2021,(8):138-139
互联网时代,传统广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网络电台App与传统广播之间的融合在不断深入.基于此,本文对现阶段的传统广播媒体的发展现状和网络电台App的应用优势进行了简要分析,结合云听App、阿基米德FM和蜻蜓FM等电台App论述了网络电台App对传统广播的促进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广播日益趋于专业化,各地专业的音乐电台也随之兴起.从各地的调查来看,音乐广播的收听率一直保持良好态势,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也随之颇受关注.音乐节目主持人有着他们自身的特点,和听众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有着不同于其他主持人的特色.本文将从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特点谈起,之后分析了主持人和听众互动的内容,最后提出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与听众进行有效交流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林 《出版广角》2021,(3):76-78
移动互联时代,网络电台普遍存在盗播侵权事件频频发生、传播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主播的专业水平差距较大、网络电台社群传播的组织黏性较弱等问题.因此,网络电台要加强对用户上传内容的审核和筛选,防范盗播侵权风险,打造PUGC生产模式,丰富和创新传播内容,开发品牌节目,培养专业主播,增加主播与听众的互动,增强社群传播的组织黏性.  相似文献   

9.
吴梅红 《新闻窗》2009,(3):61-62
网络电台是以宽带网络为载体,以音视频多媒体为形式,以互动个性化为特性,为所有宽带终端用户提供音视频点播、直播、录播、互动等服务的业务。它是在数字化和网络化背景下产生,是互联网络技术与传统广播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网络电台已成为亟待开发的广告蓝海,而既有的广告方式大多传统单一,基于广播与网络的双重媒体属性,网络电台的广告应用有着更多的应用方式。本论文提出了音频原生广告、精准推送广告以及以听驱动的多媒体广告等带有鲜明网络特征的几种创新广告方式。  相似文献   

11.
网络和手机的日渐普及,使传统媒体受众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分散,但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传统广播仍是听众的第一选择。强化内容建设永远是广播发展的第一要务。传统广播,加强专业内容建设,满足主流听众需求;网络广播,用户特点决定内容设置;手机广播,内容生产是产业链轴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提高,网络在我国的普及率逐渐地上升,网民的数量也在飞速的发展。个人网络电台以其自由、"无厘头"的张扬特征被广大网民所喜爱,发展势头迅猛,这对传统的广播系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笔者将从传统广播与个人网络电台的优势与劣势的角度出发,研究传统广播如何在网络时代应对个人网络电台,找出其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刘曦 《中国广播》2015,(1):20-22
广播与互联网的融合正在逐渐深入,一种新型的广播形态——网络电台应运而生。网络电台的出现改变了大多数年轻人收听、参与节目的习惯,甚至让更多的年轻人成为节目的创作者、播出者。虽然网络电台的兴起抢占了一部分传统电台的受众份额,但传统音乐电台仍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今后的音乐广播应结合网络、传统媒体的各自优势,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以新浪微电台、蜻蜓FM、喜马拉雅电台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广播形态正令广播这种传统媒体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值得注意的是,此类网络电台不再甘于充当传统广播电台内容"搬运工"的角色,而是选择开展内容自制。本文基于对国内网络电台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认为目前网络拥有用户数量庞大、数据分析技术、制作方式灵活等优势,同时又兼有投入大、成本高,专业人员缺乏,内容监管缺位、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网络电台要抓住当前利好的产业发展环境,通过提升自制内容标准化水平,形成基于互联网特性的差异化内容来寻求内容自制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银河台作为国家级网络广播电台,是依靠中国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诞生的新兴媒体,有着传统网络广播所不具备的政策平台优势,兼具传统广播和网络电台的专业性和鲜活性。本文以银河台为例,从国家级网络广播的产生、优势及意义、发展构想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省级广播传媒面对的受众群体大部分是农民,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的互动,随着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两者互动的主、次关系,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变化,互动的频度加大,互动的过程加快,两者的互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一、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互动关系、形式、内容的变化1.互动的主、次关系发生变化。随着广播频率专业化,广播由“广”播到“窄”播,由“大众化”到“小众化”,一改广播传统的播出模式,而是注重听众的需求规划节目,树立听众导向节目观,使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互动的主次发生了变化。现在,农村受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播网银河台网络电台于2005年7月28日开通。目前办有一套综艺类节目和四套数字广播节目。综艺节目内容涉及时尚、音乐、教育、情感、娱乐、彩铃、职场等,共设有14个栏目。2006年4月初推出的四套数字广播分别为相声小品、长篇评书、中国民乐、古典音乐节目。现在五套节目全部实现24小时直播,同时利用网络工具与听众实现互动。  相似文献   

18.
李清 《中国广播》2010,(3):63-65
中国广播发展进入网络化时代,网络电台成为传统媒体向网络拓展的新媒体平台。政府级网络电台有着无限发展空间和升值潜力,成为引导舆论风向的重要阵地。江苏广播网创立的网络电台新模式,积极探索新媒体发展之路,整合广播资源,加强合作与联动,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优势,有效扩大对外宣传。在实践中思考前行,为传统广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申红 《视听界》2006,(5):95-95
网上广播不受传统广播覆盖范围、地域的限制,可以超越更广更大的地理空间,甚至进行全球化传播,不论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只要打开网络都可以随时收听。互动是网络广播的一个巨大优势,它打破了传统的“你播我听”的被动式收听模式,使听众成为收听的主体,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收听。针对这一特性,电台可以根据不同的收听群,设立不同类型的节目。网上广播的技术优势使得广播电台能够便捷地建立起自己的专业资源库,并为听众对广播节目资源的检索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网络广播彻底改变了广播稍纵即逝的劣势,使广播成为“留得住的声音”。江苏…  相似文献   

20.
广播现场直播节目在新闻发生现场和听众互动,这种模式为听众所喜爱。但是,这一互动环节在研究中往往被等同于和非现场的听众进行互动,因而被忽略。其实,广播现场直播中的现场互动是广播和听众的重要黏合剂,是体现直播现场感的重要手段,是强化传播效果的利器。用好广播现场直播节目的现场互动环节,可以从少数人入手影响大多数,精心设计可以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广播现场直播节目中现场互动的发生条件、影响原理和方式、节目中的权重比例以及如何设计、策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