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游”本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深刻揭示了审美体验的实质和中国古典美学作为审美体验论的实质。郝经继往开来,进一步提出“内游”概念,把中国传统美学对审美体验的认识推上了顶峰。“内游”具有四种特性:内在性、情感性、超越性和直觉性。郝经的“内游”说将儒、释、道三家关于“游”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对审美体验作了一次完备的界说和阐述,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周斌 《河池学院学报》2013,(4):14-20,56
“游”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禅三家是“游”范畴的重要文化渊源。“游”范畴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审美演进历史,并形成了其区别于其他范畴的审美特征。“游”范畴的审美理想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当中,促进了“游”文学的生成,而“游文学”概念的提出则提供了一种文学史的新写法。  相似文献   

3.
意象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理论之一,在艺术创作活动中有着主体的审美意义,而且,对西方现代诗派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可以看作是中国古典诗论在西方现代诗派中的美学转换.要阐明意象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审美意义,首先得对意象的有关理论作一探讨.意象的概念最早见干《周易》,古人所谓“《易》者象也”即认为《周易》就是一部关于“象”的著作.《周易·系辞上》说:“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这里的“意”是“圣人”之“意”,即圣人体察的天意;“象”是符号化的卦象,与审美和艺术创作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其将不可见之意用可见之象来表达,则有着暗示与象征的意义.汉人王充将意与象缀合成一词时说:“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候,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  相似文献   

4.
"游"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审美形态之一,它是中国古代学人对于人的存在的诗性之思的结晶,这种"游"的精神实质与中国传统体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体育从身体与精神两个层面极大地发挥了中国古典美学中"游"的美学精神,对现代体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子程 《集宁师专学报》2006,28(2):39-43,76
无论是论述诗歌艺术创作构思还是诗歌意境之创造,人们在论及兴时,多把兴局限于诗学范围之内。我认为,若从美学的角度讲,“兴”———这一古典美学范畴,应是审美领域中一个普适性的概念。将“兴”定位于审美心理范式之内,是关乎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及其它审美领域的一个普遍性的心理现象。从这样的角度讲,“兴”应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王夫之才把“兴”推崇备至,并把“能兴者”与豪杰相提并论,也把“兴”和国家的兴衰治乱联系了起来。所以,认真地研究“兴”,发掘并赋予其新的美学内涵,有助于我们从更大的学术视角来审视它的现代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宗白华先生其独特的“散步式美学”方式对中国古代美学中“游”这一审美范畴作出了富有现代性意义的诠释,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和生命力。本文从对“游”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审美内涵的探析出发,并结合宗白华的“散步式美学”对于“游”的审美意蕴的发挥,为现代人达到审美的生存寻求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7.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与批评的重要美学范畴,是绘画的灵魂,是权衡中国画成败、优劣的主要标;位。中国画的意境既是客观事物精华部分的集中反映,也是作者自己情感体验的化身,是我国古典美学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也是我国古典美学和文学艺术理论中的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重要美学概念。  相似文献   

8.
刘建玲 《考试周刊》2014,(28):27-27
"游"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领域的重要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游不再是尘世中的闲暇优游,而是超越的人生态度,是对物我两忘中心灵高度自由的强调。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悲剧、喜剧重要的民族美学特征是 :悲喜两大艺术元素的交叉和交融。悲中含喜是中国古典悲剧的一个民族美学特征 ,它和西方悲剧强调悲剧的“纯度”、“单一性”不同。中西古典喜剧的一个差异可归纳为 :西方喜则大喜 ,充满可笑性 ,表现了“热度”,使人乐不可支 ;中国则是大喜加小悲 ,可笑性中带有严肃性 ,体现了“力度”,令人破涕为笑。造成悲喜交融特征的原因 ,一是中国哲学观念的影响 ;二是现实生活的影响 ;三是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中国古典悲剧、喜剧的民族美学特征 ,并没有给悲剧、喜剧的艺术风格带来混乱 ,反而使之更具有辩证的哲理和诗意的潜流  相似文献   

10.
"空白"作为诗词意境的重要特点,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表现极为丰富,它拓宽了诗词的审美空间,延伸了诗词的表现力,彰显了诗词的独特魅力."空白"带给古典诗词独特的美学特质:空灵、简洁、无言之美,营造出云山烟水与冥无的美学境界.深入把握"空白"论的美学特质,不仅是我们更好地鉴赏中回古典诗词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我们深入体验中国传统美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韵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势”的思想古来有之,并且渗透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古典文论中。纵观关于“势”的各种观点和思想,可见“势”与艺术创作的种种关联。本文就是对这一问题作一个简单的梳理和探讨,以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周扬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在中国的接受者和推行者.本文以"写真实"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周扬文艺思想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继承与发展,及其在接受和推行过程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从书法美学的"势"范畴出发,借用现代符号论美学的"基本幻象"概念,我们可以明确书法的艺术特质就在"虚幻的律动"形式的创造。而这一基本幻象是点、线、墨变化运动与老庄自然观、孔孟"挺立道德主体"的人生观紧密结合的产物。它的确立为视听艺术内容与形式无法真正割裂的美学原理提供了证明。  相似文献   

14.
庄子对“有情有信,无为无形”之“大美”——“道”的倡导,为艺术创作与审美提供了理论借鉴;庄子所描绘的“无声胜有声”的审美境界,恰恰符合了艺术审美特征;庄子总结的音乐艺术审美从“有声”而入“无声”、从“实境”而入“虚境”的渐进过程,提示了艺术审美的普遍规律,形成了独特的“有无相生”的审美理论。庄子关于“有”与“无”的辩证论述,昭示了其“有无相生”的审美辩证法思想,对中国艺术审美影响久远。  相似文献   

15.
按照“典雅“说的规定意义,对古代典籍的学习是文艺创作的“根柢“,是联系古今的纽带,创作者必须通过“模经“、“积学“,汲取前人思想精华,纳其精粹,从而才能进入“典雅之懿“,即在审美创构活动中进入“典雅“之境。可以说,正是这种重视历史文化积累的美学精神,形成了中国美学雅俗论中的“典雅“说。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中国美学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理论概念,这一关学概念贯穿了唐以后的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也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可以说,中国园林美学、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  相似文献   

17.
长信宫灯是汉代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无论在审美与实用、造型与色彩还是理性与感性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从该灯的功能、工艺、艺术性等方面对其设计美学加以诠释,以探讨我国古代工艺制品的设计审美,对现代设计艺术如何进一步发扬传统艺术不朽光彩的美学问题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形神是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在其发展流变中,显示出对于艺术创作的深刻影响。形神观念以及衍生的"形似"和"神似"的辩证运动,在中国的艺术传统中发挥着深远的作用,而且还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美学的特质。从中国艺术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内涵而言,形神范畴体现了中国的视觉艺术理论的特殊品格。同时,我们亦可从现象学的角度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妙造自然"是中国美学关于艺术与自然审美关系的一个传统命题。"妙造自然"说以"天人合一"、心物交融的独特视野看待艺术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艺术内在的生动气韵与自然万物的内在生气的同一性,以及艺术家独立而超越的主观创造精神。"妙造自然"说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意蕴,具有普遍的艺术创造原理的意义,堪称中国艺术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刘熙载在理论上格外重视辞赋创作主体的活动,从赋家的创作心理、创作过程到赋家自身的人格修养和魅力,都有独到的论述。对人品的重视折射出刘熙载儒家功利性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