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公立大学目的的价值向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目的具有社会目的和大学自己目的两种形态.其中的社会目的又可分为纯粹的社会目的与政府目的两种.社会目的多变、复杂的性质,使其与大学本质和宗旨难以契合.中国大学由于对"世界大学通例"存在抵触意识,本土文化和制度资源中又缺乏理性的大学观念,因而一直以社会的目的为目的.而社会对大学制度和文化的强力影响使大学的本性和意义受到严重抑制.要实现大学目的的置换,则是一项需要大学内外部力量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
大学目的具有社会目的和大学自己的目的两种形态.其中的社会目的又可分为纯粹的社会目的与政府目的两种.社会目的多变、复杂的性质,使其与大学本质和宗旨难以契合.大学以自己的目的为目的,才能保证大学的理念、制度一体化,产生大学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而实现大学目的的置换,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学内外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我们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大学教育目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作为能够在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一千多年中被完整保存下来的社会机构。根苯原因在于其活动的主旨与人的心灵、精神需要相一致。大学教育目的中强烈的政治性意蕴,可能遮闭大学教育培育人心灵、修养人健全人格的本质,使大学无法发挥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坚持培育高尚、健全人格的大学教育目的,并以此为基础建构大学的制度和文化,是大学实现本质性进步必需的意识和思想。  相似文献   

4.
大学作为能够在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一千多年中被完整保存下来的社会机构,根本原因在于其活动的主旨与人的心灵、精神需要相一致。坚持培育高尚、健全人格的大学教育目的,并以此为基础建构大学的制度和文化,是大学实现本质性进步必需的意识和思想。  相似文献   

5.
统一性的高等教育目的不但可以整合高等教育中的各种冲突,而且对于论述高等教育的合法性至关重要。在高等教育中,长期存在两种相互冲突的目的观: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前者认为知识本身就是人们想获得的东西,与外在功用无关,强调为学术而学术。后者认为人们追求知识是为了获得其他进一步的目的,强调学生利益或社会利益。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专业化的社会行动者,给行动者以理性是高等教育的真谛。根据行动者的理性成熟度,我们可以把高等教育目的分为三个层次:经济理性、道德理性、思辨理性。把高等教育目的转化为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可以形成了一个大学教育目标清单:表达能力、就业技能、道德推理能力、公民意识、批判性思维能力、理性气质。  相似文献   

6.
怀特海作为杰出的哲学家和数学家,在教育思想领域也独树一帜.其教育名著<教育的目的>一书,由六篇论文和两篇附录构成,着重从教育的目的出发,论述了教育过程中应把握的节奏,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古典课程与现代课程的协调以及大学教育管理的诸多建议.这些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不仅成为流行国际的"过程教育"的先声,而且给予当时英国的教育以认真的总结与批判,体现了作者从多年教育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以及基于这些经验的价值思考.  相似文献   

7.
曹红 《教师》2010,(32)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北京大学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非凡的功绩,其教育思想成为了人类宝贵的遗产.本文浅析了蔡元培的大学教育目的观,其注重促进大学生"完全人格"教育和强调把学生培养成研究者的教育目的,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大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大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大学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对大学教育的目的进行反思,大学教育目的的功利化、工具化倾向,是造成当今大学问题的重要原因。惟有纠正这两种倾向,将教育的目的转向人,关注人的成长,才能使大学教育焕发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利文斯通的大学教育实践与大学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初到中期,利文斯通长期从事大学教育实践工作,并对大学教育作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大学教育思想。文章对利文斯通的大学教育实践与大学教育思想作了比较深入和全面的研究。指出这些思想不仅是西方传统的大学理念的代表,也影响着西方大学在现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代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以服务国家、社会的需要为办学目的,具有强烈的服务社会的内在动力和需求,同时受中国传统经世致用教育理念传承的影响,也受到美国现代大学服务社会的大学职能的影响。近代大学服务社会的具体形式包括识字活动等扫盲教育和平民教育、思想启蒙运动等社会教育、提升民众科学素养的科普教育和农业推广等。大学服务社会要想获得持续的效果,必须制定有效的运行机制,按照既定的理念和规划持续进行,防止出现短期行为和一头热的情况;同时也要设定大学服务社会的边界,防止过度侵入社会给大学和社会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