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党报的科学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一、党报发展必须科学定位。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要搞清楚我是谁。“我是谁?”有的叫报社,有的叫报业集团,有的叫传媒集团,不管叫什么.我们是搞媒体的,是党报传媒集团.主要还是搞报纸。所以我们是这么提的,就是集中精力抓报业,风吹雨打不动摇。为什么这样坚持、这样定位呢?  相似文献   

2.
如前所述,美国报纸广告价格制定的最主要依据就是发行量。由此可见,发行在报纸中的地位有多么重要。美国报人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没有发行,哪来广告?”美国报纸的发行在历史上得到过两种环境的支持:一是文盲减少,刺激发行。据统计,1870年美国10岁以上公民不识字者占20%,当年的人口数量和报纸发行总量分别为3845万人和260万份,平均每15个人拥有一份报纸;1960年全国10岁以上文盲下降至1.9%,当年人口数量和报纸发行总量分别为17932万人和5830万份,平均每3人拥有一份报纸。二是农村人口向城…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原理指出企业的战略要围绕“4W+H”展开,办一份报纸同样要明确这五个问题:办报的目的是什么,在哪里出版,面对的读者是谁,什么时候发行以及如何维护正常的运行等。其中怎么办是最重要的都分,涉及怎么筹资,怎么投入,  相似文献   

4.
看客 《青年记者》2005,(10):62-62
近来,为避免报业恶性竞争,共同搞好明年的报纸发行工作,在中宣部等部门发出规范报刊发行秩序的通知后,一些地方的报纸纷纷签订了行业自律协议,如吉林省《吉林日报》、《长春日报》、《城市晚报》、《新化报》、《东亚经贸新闻》、《长春晚报》等报社签署了行业自律公约,要求在报纸发行过程中不得附带赠品及订报赠报;报价整订为140元~150元/年,零售价0.5元/份,零售批发价0.3元/份;对开报纸日出版量最多不超过24版,4开报纸日出版量最多不超过48版;不得进行如“全省发行量第一”、“发行量居全省之最”等夸大宣传。云南省《春城晚报》、  相似文献   

5.
四年前,石家庄市《书刊报》发行量已经跌到一万来份,现在,《书刊报》不但没有陷入困境,反而逆风飞扬,发行量突破十万,从一个外印点增加到全国三个印点,其他事业也蒸蒸日上。《书刊报》的发行经营策略可以用"三化"概括:即整订零售化、零售印点化和印点整订化。整订零售化在一份报纸刚走向市场时,或者一份报纸已经远离市场,又要走向市场时,零售比整订更重要,道理在于,零售对读者而言是主动购买,对报社而言是被动销售;整订反之。因此,报纸编辑部门编辑(生产)出来的报纸(产品)是不是适应读者(市场)的需求,从零售入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整个工作的突破口。就当时的《书刊报》发行部门来说,与其跑出去订几份报纸,还不如跑出去  相似文献   

6.
少留疑团     
初秋某日,我的一位从外地来武汉出差的朋友,拿着一份武汉当地的报纸问我:这报上说武汉将举行“两会一节”,请问“两会”是什么会,“一节”是什么节呀?我笑着反问:报上没有说明吗?他道:说明了我还问你干嘛?我拿过报纸细看,包括几篇报道迎接“两会一节”的消息和一篇相关评论在内,果然均未注明“两会一节”到底是什么会,什么节,而篇篇都只有“两会一节”的简称。 时下诸如此类留下疑团的种种简称、英文缩写以及其他交代不清的问题,在一些报刊的不少报道和文章中均屡屡山现。例如,有篇讲e时代报纸新闻实现形式的文章,无一处…  相似文献   

7.
最高职称     
前不久在北京开作代会.有位外地的作家朋友来我房里聊天。说着说着,忽地变了一种哀怜的腔调,说:“老韩呀,你这个人也真怪,名气还可以,就是没得过什么奖,也没得过政府的什么津贴,待遇上不去,怪可惜的。”  相似文献   

8.
只要有钱,你就可以办报纸。据说印度每月都有新的报纸创刊。然而报纸的发行收入是亏本的:印度斯坦时报每天26个版,每份成本为7卢比(一美元可兑换45卢比),而售价只有1.2—1.5卢比;每天30多个版面的印度时报,每份也只有2—2.5卢比。因此,报纸的生存关键在于广告的投放量。那些新办的报纸,由于牌子不硬,影响不大,很难吸引广告,总是很快倒闭。目前,印度全国报刊保持在2.5万余种,总发行量5500万份。 印度时报和印度斯坦时报是印度两家主要英文报纸,都是全国性发行,因此也是主要竞争对手,适应竞争的需…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访问了江苏省宜兴县报社,从所见所闻中感到,这张县报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可称是全国70多份县报中的佼佼者。《宜兴报》是一张八开小报,每期四版,每周三期,发行四万份,在全国名列前茅。全县平均每25人一份,每平方公里24份。而且,百分之七十是自费订报。甚至出现了订《宜兴报》要搭订其他报纸的情况——把它当成了一种“紧俏物资”。我向一位原不相识的张泽乡读者方伯寅问及对《宜兴报》的评价,他脱口而出:“我们欢迎,四个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内部问题不少,可是报纸极少报道,不但不揭自己,连同行也不揭,省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比如有的卖版面。我认识的一位负责乡镇宣传的朋友就不止一次买当地党报的头版新闻,三四千元,价钱不高,还可以砍价钱讲条件,若不交现钱,订多少份该报社主办的晚报也行。有时不明讲价,但你得到负责人家里送礼。至于学报之类的刊物卖版面的就更是家常便饭了。作者2001年就收到近十家学报寄来的用稿通知,无一不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之后,中央提出党报一定要贴进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我们在党报改革中也深切感受到,要改变报纸的老面孔,只有赢得读者的欢迎,才能真正发挥党报的权威性、导向性和战斗性。特别是在发行中,我们感到,要改变“要人订”为“我要订”,则报纸必须从内  相似文献   

12.
张虹 《新闻前哨》2004,(12):77-77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人民日报社所属的环球时报实现发行和广告收入“双过亿”:报纸发行近200万份,实现收入1.2亿元;年广告收入也从创刊时的5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2亿元。该报的迅速崛起成为国内报苑盛开的一朵引人注目的奇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新闻事业发展很快,各报竞相扩版增刊:小报扩大报,4开扩对开,4版扩8版,8版扩16版,你增加《经济周刊》,我来个《生活周刊》,你办报中报,我办系列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提高。但办任何事都要讲个“度”。读者对日盛一日的扩版增刊风,并非一律拍手欢迎,还发出了“上面扩版,下面磕头”的微词。 报纸扩版增刊后,如若都由读者自己选订也好。但现在不少地方报和行业报,不是由读者选订,而是派订,层层下压订阅指标。每到岁末,发行大战便硝烟弥漫,怎不令读者“磕头”免战? 有的扩版增刊后,信…  相似文献   

14.
报纸发行销售也和其它商品一样,是市场经济行为;也是推销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在报纸发行销售中,摸清消费者心理也是发行销售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搞发行的人,掌握报纸消费者心理也很有必要。笔者当过编辑记者,曾经也走上街头征订销售过一个月的《襄阳日报·周末》,近两年又在发行部搞发行工作。通过近年来的发行销售,与同行们探讨,摸索总结了一点发行销售中的消费者心理活动,仅供同仁们参考。一、举棋不定,欲订非订的心理。近几年,有很多报刊征订都采取了自办发行,许多报刊都建立了发行运行机制,发行、征订、销售方式…  相似文献   

15.
发行公司同事告诉我,自从《浏阳日报》改版以来,主动要求订《浏阳日报》的市民明显多起来。这就是我们改版追求的效果。做新闻其实跟我们做人一个道理,你关注谁,谁就会关心你。新闻要做得受老百姓欢迎,你就得去关心老百  相似文献   

16.
报刊发行须算成本账。一是要算清发行成本回收周期。印报、送报的总成本分摊到单份报纸后,靠订报款何时才能回收成本;一是要算清投入产出比。编印、发行报纸的总投入能够带来多少广告及其他经营方面的收益。算好明细账,有利于成本控制,确保实现有效发行。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卖什么吆喝什么,卖报纸当然也要吆喝。吆喝卖报,用行业术语讲就是报纸发行宣传,是报纸发行工作的重要环节。如果把报纸发行比作一条龙,那么发行宣传就是“龙头”,整个发行过程中起着引导读者了解报纸的诱导作用:为报纸进入市场鸣锣开道的架桥铺路作用和扩大报纸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良好形象的公关作用。因此,可以说报纸发行工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行宣传做得如何。但是,多年以来我们的宣传媒体却忽视甚至无视自我宣传,其主要原因是“官办官订官看“的旧体制所致。随着近年来  相似文献   

18.
不可回避的现实党报,这个曾经被称之为“不愁嫁的皇帝女儿”,如今已面临“待嫁”的危机。有的大报过去发行一百多万份,近两年下降到了三四十万份。在内地或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有的几千万人日的省,省委机关报只发行十几万份,几百万人口的地市级。市委机关报发行不过四五万份。如果剔除发行中的行政因素。数字恐怕还要再下滑一节。相反一在日报发展出现严重滑坡的地方一晚报类报纸却日趋兴旺。为了保证党报的发行.当地党委每年都要召开各级领导干部会议,部署党报发行工作。会议年年开。但发行形势仍不乐观、地方党报在街头报摊报亭受…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08,(11):6-7
据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什么报纸一份能卖几百元?你出生那天的报纸就有可能。  相似文献   

20.
掂着一份份越来越厚的报纸,看看大多数仍然是对开4版或四开8版的地市报,分明感觉到两者的竞争,就如拳击赛场上轻量级选手与重量级选手之间不平等的较量.仅从纸张数量这一点上,厚报就相对吃香。正如有的人说:订一份数十版的大报,每天花费多不了几毛钱,但每月的废纸还能多卖不少钱哩。地市报尤其是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市报,盲目扩版在办报上,经济上,发行上,目前都是不允许的。那么,在这场不平等的较量中,地市报只有等待打败呢?还是也可以如黔驴技穷的故事那样,庞然大物般的黔之驴被生气勃勃的小老虎吃掉? 地市报的数量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