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收藏界》2007,(1)
著名西洋画师——郎世宁是唯一一位侍奉过三朝清帝的外国人,他融合中西画风,创作了不少描绘清廷生活的不朽名作。郎世宁曾经为皇帝和后妃画过肖像,他在保持欧洲绘画注重人物解剖结构长处的同时,又适当地吸取了传统中国“写真”技艺  相似文献   

2.
大家议论     
傅抱石《大涤草堂图》为何画不对题 1994-14T《傅抱石作品选》6-3《大涤草堂图》是傅抱石的画,而邮票上部的题字却是“元气淋漓,真宰上诉。八大山人大涤草堂图。”八大山人(朱耷)是清代画家,显然画不  相似文献   

3.
2005年9月28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2005-25“洛阳赋图”邮票一套。这套邮票不仅设计印刷精美,也为邮人留下了广阔的研究空间。一、邮票说明带来的误解“洛神赋图”全张边纸上有一段说明文字,原文是“《洛神赋图》系东晋顾恺之作……”这似乎告诉大家“洛神赋图”是顾恺之的原作,然《中国文物辞典》云:“洛神赋图卷”传为东晋顾恺之绘。不过多数学者都认为顾恺之确实画过“洛神赋图”,只是原本早已不存了,现在大家能看到的“洛神赋图”都是后人的摹本。  相似文献   

4.
近见《上海集邮》第7期刊登的《作品展中看原作》一文,在介绍我的设计作品时,其中有明显的不妥之处,请能给予更正。 1.《南方水果》邮票图稿,画于80年代,不是“文革前”画的;其中“芒果”一图应是“橄榄”。  相似文献   

5.
由大山主演,湖南电广传媒投资千万打造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宫廷画师郎世宁》不久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相信随着该剧的播出,郎世宁的书画作品也会更加引起市场的关注。观察近年来郎世宁作品的市场成交情况,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郎世宁的作品中,有一些成交价格已创“天价”,而另一些署名郎世宁的作品却在市场上表现平平。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6.
在《送他一只“肉夹馍”》里,笔者用较多篇幅介绍了夹马术中的“双车夹”,在众多夹马方式中,双车夹堪称“主力军”,最具杀伤力。剑锋所指,鲜有不应声而倒者。限于篇幅,未对夹马术作全景式展开。事实上,要想比较全面地解析夹马术的丰富内涵,一篇几千字的短文实难胜任。今不避管蠡,再作续篇,还望方家赐教。  相似文献   

7.
看过影片《红牡丹》的观众,无不为女主角精湛的马术表演所折服。可是,你知道,真正的表演者是谁吗?她就是红牡丹的饰演者姜黎黎马术动作的“替身”,也是饰演九月菊的青年演员赵凤霞。那么小赵是怎样练就了这一身的马术本领呢?原来,小赵从影前是内蒙马术运动员。1977年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赛马大会上,她骑一匹高头大马,英姿飒爽、威风凛凛,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甩掉所有对手,一举打破两项男子高障碍和高宽混合障碍全国最高纪录。从此,马术冠军赵风霞的美名传遍了内蒙古大草原。  相似文献   

8.
2006年5月16日《中国集邮报》发表了沈庆达的《推测“全国山河一片红”图稿之谜》(下称《推测》),全文洋洋洒洒,关键却只是一句话:“《大一片红》是《扛领袖像图》的修改稿。”也就是说,万维生2003年2月“公开亮相”的《扛领袖像图》是“全国山河一片红”的“第一稿”。看来,“一片红”设计图稿的争论至今仍未能“画上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9.
第二轮生肖邮票已出至一半,由于邮资调整,邮电部门将“画”与“字”两枚票的面值对调,“画”图成了挂号邮资,“字”图成了平信邮资,与前5年正好相反,让人看着别扭。其实何必非要墨守“一平一挂”的成规,两枚都印成平信邮资有何不可? 自1994年以来,为庆祝两国建交,中外联合发行邮票已形成系列,效果不错,但名称却过于含混。比如今年的《花卉》和《珍禽》,多年以后的新集邮者在目录  相似文献   

10.
最近,笔者新收藏了一枚新都火柴厂出品的特大型火花。这枚火花与我国1978年5月8日发行的的T28《群奔马》小型张邮票同图,规格为174mm×86mm,这几乎也与《群奔马》小型张同样大小。画面采用了徐悲鸿1942年画于重庆一位朋友家里的《群奔马》图。画面题字为:“壬辛大暑悲鸿”。  相似文献   

11.
邮票也时尚     
在美国“世纪之庆”系列邮票的“1990年代”一组中,有一图名为《时尚》(图1,部分图刊第30页),票图是一位打扮入时的年轻人,长发、墨镜、合成纤维衬衫及喇叭型长裤等,正是这一年代的一种流行装束;同样,在另一名为《吉布森女郎》邮票(图2)上,是美国插图画家查尔斯·吉布森用钢笔创作的时髦女性,画中她的发型在当时美国年轻女性中迅速流行起来。在冰岛1985年的《国际青年年》邮票(图3)上,也展现了一位形象颇为新潮的女郎。  相似文献   

12.
成春到 《收藏》2008,(9):77-77
不久前,笔者下乡走亲戚,在一位亲戚的家里见到了一幅黄山寿作的《关圣人夜读春秋图》(见图)。我这位亲戚年近七十,据他介绍,这幅画是他祖父解放前在上海做生意时作为“财神爷”供奉的。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1,(8):135-135
清代“扬州八怪”中以郑板桥最为出名,诗文书画俱佳,恣情山水,多与骚人游。板桥最爱画竹兰石,凛凛有生气,书法自创“六分半书”,隶楷参半。在其众多存世画作中,竹石兰是永远的主角,此2011春拍推出的《竹石兰蕙图》即为其中力作。“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在《竹石兰蕙图》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黄茨娅 《收藏界》2014,(3):83-84
“叽叽喳喳,叽叽喳喳”,那一片热闹非凡的喜鹊叫声吸引了我,兴高采烈地靠近它。呀!原来是一幅俏丽的《鸣喜图》,这幅画是我国著名现代画家陈之佛创作的。  相似文献   

15.
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的《西藏唐卡》(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大型画册收录了140幅唐卡,其中包括《西藏文物》邮票第3图原图在内的两幅“天体日月星辰运行图”。画册第180页的说明摘要如下: “(图四,纵157厘米,横138厘米)上面画了很多星球,每一星球画一动物图形来表示,各按一定轨道运行。从所画动物图形看,与内地天文学上把天体划分为十二宫是完全一致的,计有牛(金牛宫)……羯(摩羯宫)”。“随着月令的推移,星宫所在位置也不一样”。“藏历与内地夏历干支纪年一样,用十二地支属相纪年,又以十天干配五行”。  相似文献   

16.
1956年发行的《东汉画像砖》(特16)第1枚“井盐生产”,以成都一带出土的画砖为图。某些集邮书刊对此图曾作介绍,只是关于煮盐卤的燃料等略而不详。《中国集邮百科知识》(华夏出版社)称“灶门有1人烧  相似文献   

17.
方耀成 《收藏》2008,(9):128-128
1968年8月1日发行的文12《毛主席去安源》邮票(如图),题材和主图取自1967年10月1日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的,由“集体创作”、刘春华执笔的《毛主席去安源》油画。画中精心塑造的青年毛泽东形象,身穿长衫,脚着布鞋,手持红伞,足踏山径,面迎朝阳,意气风发。1968年6月,时任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的江青,对此画十分欣赏,称赞:“非常好,把主席的神气都画出来了。”  相似文献   

18.
张永声 《收藏》2006,(4):54-54
舍下藏有一幅龚贤《江山水墨图卷》,绢本(绢的经纬线不同,一为单股,一为双股)纵16.7厘米,横332厘米。图中题有“甲子(1684年,龚贤66岁)秋”“半亩、龚贤画并题”款。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有诗就有渔,先民创画就画鱼,而把画与诗合成题诗画则起于隋唐,盛于两宋。作为鱼文化的一枝,无论是诗画渔事渔翁,还是直画活鱼,大都是画展美景诗传神韵,文图并茂两相益彰地为鱼文化增色。 1.画诗垂钓图。古人的《磻溪垂钓图》表现的是商末姜子牙钓渭滨遇周文王的故事,读史者观画即明,不读者也许茫然,唐诗人罗隐给画题诗:“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罗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法,从传统马功能价值的蜕化及现代马功能价值的时代诉求提出研究缘由.认为我国马术运动面临的机遇是:马种资源的丰富是我国马术运动发展的“圆心”;我国闻名世界的民族马术原生态文化符号是我国马术运动发展的优化“半径”;马术运动发展符合休闲时代人们的理性抉择;马产业链的形成迎合休闲时代人们的多元诉求;具有比较优势的举国体制是我国马术运动发展的“增长极”.中国马术发展存在的问题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是马术运动发展的瓶颈;马产业整体发展战略的不尽合理是马术运动难以吸引人们参与的主导因子;传统文化价值观与马产业的融合与对接不力是马术运动难以发展的文化认同阻碍因素;“贵族运动”酿成的“形象遮蔽”难以让马术运动深度发展;专业人才匮乏是阻碍马术运动纵深发展的“技术”因素.最后提出我国马术运动科学发展的3条宏观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