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促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融合教育环境下,特殊需要学生在社会交往、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等方面更有可能表现出明显不足,更加需要专门的社会情感能力培养来弥补短板。特殊需要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促进其全面协调发展、提高融合教育效果以及更好融入社会。考虑到不同类型特殊需要学生处理与自己、与他人、与集体关系时具有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特征,学校教育可以建立三级干预体系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具体路径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管理综合变革路径,面向社会情感能力特殊需求学生的拓展支持路径,以及面向高需求学生的个别化支持路径。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学校氛围对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的影响,本研究以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3569名留守儿童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考察社会情感能力在学校氛围与学生校园欺凌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学校氛围与留守儿童的校园欺凌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留守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留守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在学校氛围与学生校园欺凌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为此,学校管理者应从改善学校中的物理环境、学习环境、同伴关系以及外部环境四个方面着手,营造支持性的学校氛围,以此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降低他们遭受校园欺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启动了2011-2015新周期"公平有质量的学校管理"项目。其中,"社会情感学习(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SEL)"子项目在滇、黔、桂、渝、新5省(区)实施;"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研制"子项目在宁、陇、青、藏、蒙、川6省(区)实施。"社会情感学习(SEL)"是当今国际上关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内在质量提升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家校合作等支持性环境建设,在校内外形成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的人际关系与积极氛围,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情感和道德品质,促进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国外研究表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体验、探究活动中学习,体验教育也正是教学活动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新发展。实施"家庭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实施"校园岗位"体验,学会自我管理的本领;实施"社会生活"体验,感受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价值;实施"大自然"体验,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爱生活的情感;实施"学科间活动"体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自主合作能力。是实现体验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体验教育,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也促进了班级和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教育系统以考试驱动为架构,体现为"重认知,轻情感"。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社会情感发展与认知能力的关系开始受到学者、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本文以在甘肃省靖远、景泰县两地收集到1379名4-6年级小学生的社会情感发展与认知能力的数据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当地学生的社会情感发展水平与认知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学生的社会情感发展水平跟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并不低;(2)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社会情感发展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3)环境因素作为社会情感发展与认知能力的中介效应是显著的,环境因素在社会情感发展与认知能力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现状,本文以西部农村地区896名中小学校长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教龄、职称、月收入、学校位置和担任校长年限等自变量对中小学校长社会情感能力有显著影响;民族、学历、学校类型对校长社会情感能力影响不显著。建议关注性别差异,提升男性和女性校长的情感能力作用;重视校长培训体系,增强其社会情感能力;重视职称评定的激励作用,引导校长社会情感能力的提升;适当提高校长的薪酬待遇,帮助其满足基本需要;重视教育资源分配,关注农村校长情感发展;关注适应期校长的社会情感,鼓励校长社会情感实践。帮助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群体提升社会情感水平,促进基础教育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交往能力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全球开展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的五大能力之一,本研究以我国苏州市的测评数据为基础,从不同维度和层面来呈现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调查之交往能力维度的测评结果。研究发现交往能力与其他维度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均存在显著的中等相关关系;不同年龄、性别、学校和区域的学生交往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学生的交往能力受到个人背景及同伴关系、家庭背景、教师和学校因素的显著影响;交往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等生活结果变量也具有一定影响。研究启示是:亲密的同伴关系是提升学生交往能力的应有之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交往能力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学校氛围是提高学生交往能力的关键助力;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是发展学生交往能力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西部农村地区五个省1393名中小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对自己社会情感能力的自我评价较为积极,但在具体维度上存在差异;性别、是否班干部、是否寄宿会显著影响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由此提出了促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社会情感能力视角为基础,借助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参与式观察的方法,探究了社会情感能力在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同伴交往中的具体作用,总结小组工作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同伴交往的服务经验。研究发现,以社会情感能力视角为指导的小组服务促进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同伴交往,提高了留守儿童对自我和他人情绪的识别和管理,引导留守儿童学会换位思考,提升了留守儿童合作沟通、解决冲突等技能。  相似文献   

10.
李泽林 《教育研究》2012,(8):155-159
联合国儿基会"爱生学校"发展规划项目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实施中,以学生发展为重心,确保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和全面参与学校、家庭、文化、社会生活的权利,从校长治校、教师专业发展、弱势群体转变、育人环境改善、课堂教学变革、学校管理嬗变、家校合作推进等方面探索农村学校变革的路径。在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在未来的发展规划实施中进一步做好提高校长学校领导能力,加深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合作,注重学校变革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家长对子女教育能力,加快学校软硬件建设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Nation', schools in Singapore are now asked to develop themselves into excellent schools. To support this change, the way that schools are being appraised has been changed since 2000. The school today is asked to do self-appraisal using the new School Excellence Model (SEM), which is adapted from a business excellence model.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EM, its major implications to the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of schools in Singapore and the areas still to be address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del. In particular, school leaders should focus on the substance and not the form of the SEM, be systemic in their approach to quality improvement in schools and truly lead the way by being the first believing and practicing member of this movement. Key Words: excellence, leadership, quality, school, self-appraisal  相似文献   

12.
13.
大调曲是一种较古老的说唱音乐,有雅、俗两个流派,雅派追求典雅庄重,而俗派则力求贴近百姓生活、平易近人。清代中后期,大调曲以雅派为主;清代末年,随着大调曲逐渐流入民间,俗派产生。新中国成立后至“革”前,是雅、俗两派大调曲协同发展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大调曲逐渐衰落。挽救衰落中的大调曲,走一条以发展俗派、改良俗派为主的道路是非常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校本科研具备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特性,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学校及教师是研究结果的直接形成者与享用者。校本科研的基本过程是: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切实可行的来源于教学实践的真实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按照研究方案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活动,对校本科研的研究结果与过程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School Culture,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relevance of the concept of culture to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is explored. Two typologies are developed. The first proposes four ‘ideal type’ school cultures, based on two underlying domains; the second, a more elaborate and dynamic model, proposes two ‘ideal type’ school cultures, based on five underlying structures. Each is discussed for its heuristic, conceptual, methodological and explanatory potential in research in the fields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In distinguishing collegial cultures from collaborative styles, the article advances recent writing on collaboration. From the theory hypothese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cultur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improvement can be derived as well as techniques to test such hypotheses.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Given that the British Government is proposing to require all schools to provide the Secretary of State with details of, amongst other things, their respective truancy rates, this article sets out to demonstrate that attendance figures, as well as examination results, should be modified before publication. It reports on a study involving 5,429 pupils in their final year of primary education attending 138 junior/primary schools in a single authority in Wales and utilises child, home and school data.  相似文献   

17.
18.
针对春秋战国时期混乱的社会局面,孔子和墨子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仁爱”与“兼爱”的共同点在于他们的合理价值内核及最终的理想境界是没有分别的,他们真正的区别在于:“仁”的包容性大于“爱”;墨家主张爱无差等,儒家主张爱有差等。  相似文献   

19.
学校文化建设的要素及其建设在学校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应当将学校文化建设看作是学校管理的灵魂与核心,由此,需要认真探讨学校管理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儒、道两家,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学术思想,儒家因倡导“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富有积极的入世精神;道家因崇尚“清静”“无为”而富有辩证思维,却采取避世态度。对两家人生观的探研,利于把握古人的价值取向,亦有益于现代人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