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小体操垫在准备部分中的妙用1.小体操垫用于活动练习集合整队时,学生手提小体操垫,前后左右间隔2m散开,并将小体操垫放在身体右侧,手提部位向下(垫子打开后是横向的),学生前后的距离仍然是2m,不会影响后面动作的练习,确保安全(见图1)。垫子放好后学生就会有一个固定的点,不仅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王占芬  许波 《体育教学》2009,(11):67-68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发现一些用过的废旧纸筒,像保鲜袋的纸筒,燃放过的烟花纸筒,纺织厂缠丝的纸筒,服装厂用来卷布的纸筒,用完胶带剩下的纸筒等等。笔者把这些废弃的纸筒进行简单的处理,贴上五颜六色的即时贴,制作了多款体育器材并在体育课堂中进行了广泛的运用,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许多学校的篮球场地和篮筐数量有限,很难满足全班40多名学生的练习需求,特别是在投篮学练时尤其明显。为此,笔者利用呼啦圈、篮球网等学校常见的器材,自制了"联排篮筐",增加了课堂的投篮练习密度,提高了学生的学练兴趣。一、"联排篮筐"制作方法1."篮筐"的制作所需器材:直径约0.45m的呼啦圈11个(图1-1),篮球网11个(图1-2),小皮筋若干(图1-3)。制作过程:用皮筋将篮球网捆绑在呼啦圈上,  相似文献   

4.
<正>一、足球射门教学器材的开发教学现状:标准的足球场地面积大、球门少,两个球门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在教学中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方法就显得单一。器材开发:利用废弃的布料做成"球门",用挂钩固定在铁丝网上(见图1)。实效1:增加球门个数。在足球教学中,球门个数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练习密度,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能有效提高和巩固学生的技术动作。布"球门"的制  相似文献   

5.
<正>一、解读教材内涵,巧构体能练习内容1."强度补偿"型体能练习内容一堂合格的体育课堂需要一定的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强度补偿"型体能练习是通过分析教学内容的强度来选择体能练习,即教学内容强度大,那么体能练习可以选择小强度,反之亦然。例如,在教学跑类教材时,整体练习强度很大,那么体能练习可以选择小强度的内容。如,在教学"弯道跑"时,就可以选择小强度的有氧练习:左右换脚  相似文献   

6.
<正>一、协调性练习练习1:"旋转小陀螺"练习目的:解决学生跳跃过程中出现的"难以掌握身体平衡、斜着跳"等问题。练习方法:两脚左右开立,两膝微屈,蹬地向上跳起,根据能力转体90°~360°后落地(图1、图2)。练习要求:学生起跳、旋转、摆臂充分,全身协调发力,完成旋转角度要求,旋转后平稳落地。  相似文献   

7.
<正>废弃的报纸,稍微加工一下,就能制作一个漂亮的教具,不仅能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提高练习密度,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本文主要介绍巧制纸莲湘、彩带棒、三节棍和接力棒的方法和妙用(如右表)。  相似文献   

8.
<正>一、以趣味体验引领体育教学本次教学展示课中,一节以趣味田径为主教材的课程吸引了大家的关注。该课执教教师通过循环训练法统领全课,将学生分组同时进行不同项目的练习,依托国际田联软式田径器材,在操场上搭建起小栏架、小山坡、十字方格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场地,仿佛将课堂变成了孩子们游玩的乐园,让原本枯燥的田径练习变得丰富和趣味。新器材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练习的主动  相似文献   

9.
一、介绍游戏中的——自制教具 自制这个教具是受学校“坐位体前屈”仪器的启发,由于我们农村小学这种仪器数量很少,只能用于测试使用,不能满足学生练习使用。平时类似练习,尝试让学生压腿、站位体前屈、凭空坐在垫子上做坐位体前屈等,学生练习兴趣不高,成效不高,又不能很好地进行评价。后来偶尔发现学校装电脑的废弃纸箱,而且是正方形,学校淘汰下来一批电脑桌,上面的小木板和木条正好能利用上,经过精心设计,新的教具成形了,经过课上试验,效果不错,不但适合学生小组合作练习,比赛、探究学习,而且能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1.宜采用轻投掷物进行练习采用轻投掷物进行练习对学生掌握正确的出手角度和投掷方向,体会全身协调用力,学会快速出手动作是极有利的。可选用的投掷物有小皮球、布球、沙包、彩色塑料球、网球、水泥“铅球”、石子、小木棒等。这些轻投掷物有的可由学校购置,有的则可由学生自己购置或制作,这样容易达到“人手一物”的要求。如果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组织,不仅便于学生在课内外进行投掷练习和游戏,增加学生练习的次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投掷的技术水平,而且也可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对器材的重量和投掷的远度,一定要遵循先轻后重、…  相似文献   

11.
<正>1.将小垫子折叠竖立成"A字"形,让学生从垫子上跳过。蹬地角度小,向前冲劲过大,是学生急于跳得远的一种心理表现,由于他们只注重了跳得"远",忽视了需要跳得"高",结果使腾空时间缩短,不仅难以形成收腹举腿动作,还极容易产生直腿落地,造成无曲膝缓冲的现象,发生摔伤事故。这时,通过练习跳过"A字"形小垫子,让学生在用力向前跳的同时,体会到了向上用力的感觉,延长了身体在空中的滞留时间,给了收腹举腿和曲膝缓冲以足够的空间。2.连续跳过"A字"形小垫子。让学生模仿"小青蛙"连续跳过两、三块"A字"形小垫子,让学生掌握空中的收腹举腿动作,同时还能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练习的情趣。3.将小垫子展开平放,让学生从垫子的一边跳到另一边。这种练习方法学生对需要跳过  相似文献   

12.
<正>利用小垫子的特性,充分开发与拓展它的潜在功能,并在体育教学中加以运用,使体育课堂教学越发精彩纷呈。一、球类练习(一)滚过"山洞"方法:在起点持球向"山洞"滚去,球顺利通过"山洞"者为胜(见图1-1)。建议:1.起点至山洞的距离可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适当调整。2.此练习可将若干只小垫子前后重叠立在地面,拓展为"打保龄球"。  相似文献   

13.
<正> 学校过去使用的跳垫,大而重,不易搬运,使用率不高。这里介绍一种小巧手提垫及其用法。规格: 手提垫长90厘米,宽40厘米(视使用者的坐高和肩宽而定)。垫内填絮旧棕,厚5厘米,重2.5公斤左右,中缝可以对折,两边有提绊,单手或双手可以拎提(见图)。用法: 1.准备活动时,学生双手提起可做器械操。 2.练习各种滚翻、跪跳起、肩肘倒立、头手倒  相似文献   

14.
<正>横幅常用于学校的宣传活动,是易耗品之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笔者尝试将废弃的横幅变废为宝,利用其色彩鲜艳、捆绑方便、长短可控等特点,设计了多种练习方法,帮助学生提升核心肌肉力量,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小垫子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常用器材之一,巧妙地利用小垫子,能有效地增加我们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一、利用小垫子提高滚翻的速度在滚翻练习时,把两块小垫子部分重叠,使重叠部分与单层垫子之间形成一个小斜坡,让学生在“小斜坡”上向下滚动,滚动速度加快,学生就易于掌握滚翻技巧,完成滚翻动作。二、利用小垫子练习立定跳远1.将小垫子折叠竖立成“人字”型〈“人”字〉,让学生从垫子上跳过。这种练习方法对帮助起跳蹬地角度小,向前冲劲过大的学生有较好练习效果。2.将小垫子展开平放,让学生从垫子的一边跳到另一边。这种练习方法学生对需要…  相似文献   

16.
<正>一、巧设标志,突出特征现象:《排球:正面上手传球练习方法11》一课中,执教教师设计了"打点比准"的比赛。"点"的设置是,在地上划若干条直线,在每条直线上等距离放置4个小标志桶。4名学生1组成1路纵队,第1名学生先开始传球打小标志桶(可打场地上任意1个小桶),球打到小桶后将小桶  相似文献   

17.
<正>一、见缝插针,增加练习内容案例:学习内容为跳箱"横箱分腿腾越"。男、女生各24人,跳箱4组。将学生平均分成4组,每组12人,面对跳箱成1路纵队站立,依次练习分解动作或完整动作。分析:由于器材特点和数量的原因,教师通常采用1名学生练习,10名学生观看,1名学生保护与帮助,学生完成1次练习之后,在较长的等待时间内无事可做,整节课,学生练习次数大约为3~5次,严重浪费了体育课有限的练习时间,降低了练习密度,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都市迷你摩托车源于西方,这种小车具有各种排量和车型,这种摩托车长约105厘米,高约50厘米,重量约20公斤,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迷你"摩托车。个头虽小,但是它"肝胆"俱全,除了体积较小以外,与其它摩托车的功能是一样的,加一升油可跑80公里,速度每小时可达60公里以上。这类"迷你摩托车"以汽油或电力驱动,大多类似于小的摩托车或山地赛车,在商店里通常都是以玩具的形式出售,起的名字也很有吸引力,诸如"超级武士赛车","迷你摩托"等等,不一而足。一款名为"袖珍火箭"的迷你摩托可载重100公斤,时速可达45公里。而另一款时速可达80公里的"超级摩托"卖…  相似文献   

19.
<正>一、地面基础练习1.俯撑于小垫子上练习目的:体会练习瞬间收腿的速度,勾脚尖的重要性,使学生们能够做到大腿贴胸,并保持勾脚尖状态。练习方法:俯撑于打开的小垫子上,通过提臀收腹使双脚落于小垫子上(图1)。双手于小垫子上的位置为由远至近(图1-2~图1-5),通过练习使双脚落于手掌中间,双手、双脚成一条直线。注意事项: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手的摆放位置由远至近,如有学生不能独自完成,教师需要安排帮助与保护者辅助其练习。2.俯撑于小垫子前跃过单(双)层小垫子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内心深处,总会有一种强烈的竞争意识,甚至有时候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会用一些"小花招",如果教师适当地介入、合理地引导,"小花招"可以变成"目标",谎言可以变成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