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以"西域教门"为线索,研究我国回族武术产生、表征和发展的基本过程。研究证实:回族是通过古丝绸之路输入并经过改造的一个外来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崇尚《古兰经》,其宗教文化与武术技艺相互融通;回族武术源于明代,与元末以朱元璋为首的农民起义有着密切关系,最具代表性的查拳始创于山东冠县人沙亮,这是目前有据可查的查拳大师;吴钟是另一位杰出的回族武术名师,他是八极拳在沧州地区的第一位传人;民间俗称的"昆仑派"存在有其合理性;在回族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有查拳、华拳、腿拳、洪拳、炮拳、弹腿和摔跤,回族武术最终形成了"把式加跤"的特色。博爱、共享文化思想奠定了教门回族武术的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全国十四城市中小学体育优质课展示于2014年9月22日在重庆市杨家坪中学拉开序幕,笔者所在学校选送的《武术——腾空飞脚》一课,代表重庆市参加高中组体育课堂展示。在此次活动中上了一堂精彩的武术课,受到专家的肯定和认可,获得高中组一等奖,在此将磨课的过程与大家一起交流分析。一、教材选择要有吸引性本课执教教师在选择武术教材时,教研组许多老师为此都捏了一把汗,觉得武术内容学生接触不多要上出彩不易,但在第一次组内研讨课上大家觉得学生接受还  相似文献   

3.
国家体委首次列入的我国武术研究委管课题《武当拳派源流、拳系和内容研究》,由武汉体育学院、郧阳地区体委、武当拳法研究会三家共同完成,8月初由国家体委科教司组织专家、学者在湖北武当山通过鉴定.武当拳系,是中华武术群星璀灿中的一颗瑰宝,是如少林武术一样,同为中华武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然而,已故武术史家唐豪先生《少林武当考》一书问世后,宗其说者竟引申"武当无拳论".几十年来,对于武当拳系是否存在?武当是否有拳等问题,一直萦绕武术界而悬而未解.  相似文献   

4.
<正>一、封闭式运动技能情境创设多求变课例呈现:初中一年级《健美操——基本步伐》一课中,执教教师从健美操的基本步伐开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将基本步伐串联成简单的动作组合,请学生展示。热身准备部分进行基本姿态的组合——站立姿态—手位—足尖步—足尖步+手位等练习。在主教材部分,执教教师从基本步伐的踏步—走步—并步—交叉步—"V"字形步—"一"字步,到拳、掌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第2期《中华武术》发表了我的一篇《杨澄甫太极拳斜飞势演练探究》,意在改变拳友们错误的练法。当今拳友们演练“斜飞势”时,大多按照“野马分鬃右式”来演练。杨澄甫的弟子郑曼青、董英杰等多按如此练法,且《太极拳体用全书》中的三张拳照(第20页,第二十三节“斜飞势”;第42页,第五十六节“野马分鬃右式”;第49页,第七十一节“斜飞势”)是为完全相同的同一张拳照误导所致。这是历史“成书误操作”形成的。杨澄甫前一本书《太极拳使用法》是1931年文光印务馆出版的。“斜飞势”拳照与“野马分鬃右式”拳照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6.
老舍与武术     
谁都知道老舍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文学家,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杰出佳作,更是倍受欢迎,令人百看不厌。 其实老舍也是一位武术爱好者。他精通查拳,洪拳,六路短拳以及太极拳等。还是枪剑对击能手。可是他的这些爱好却还鲜为人知。 早在二十年代,他从事小学教育时,为了适应小学生喜爱武术的需要,他编著了一本《小学武术教材》。在三十年代,他在山东高等学校任教时,教书写作之余,  相似文献   

7.
陈铁笙  赵连和 《精武》2007,(10):20-24
赵连和(1883~1945年,一说为1901~1970年),字芝莲,著名武师,河北景县人。赵连和少年即学弹腿,又精习功力拳、节拳、十字战等,1910年被上海精武体育会聘为武术教师,为该会最早期的教师。在会教学长达三十余年,为该会作出了卓越贡献。1928年、1929年任上海市国术考试及1936年上海市运动会国术评判员。因其在弟子中精心传授,弹腿拳技始在南方各省广为传播。著有《潭腿》、《达摩剑》等书。陈铁笙(1864~1940年)精武体育会创建人之一,广东新会人,自幼习武,精潭腿等,又致力文学,擅长书法,富于组织才能,为上海精武体育会倡导、组织者之一,任该会秘书长。该会成立书刊编辑机构时,兼任总编辑,为"精武五虎"之一。1919年,"五虎"南下,把精武体育会扩展到广东。1935年秋,任广东省立体育专科学校武术讲师。1937年广州为日寇所陷,即避居澳门。著述有《精武本纪》,为此书孙中山亲题"尚武精神";另著有《国技大观》、《精武外传》、《精武医说》、《宣言演说资料》、《潭腿十二路》、《潭腿挂图》等,有"武术秀才"之称。  相似文献   

8.
武术古籍文献是前人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是现代武术继承与发展所依靠的基础。《苌氏武技书》是近代武术学者徐震把清朝乾隆时期河南汜水人苌乃周所撰著的《培养中气论》和《武备参考》进行整理、编辑而成的一本武术专著,《苌氏武技书》内容之丰富、论理之独特,具有很高的武术研究价值,是最早、最系统地论述拳法为何要进行内外兼修及如何进行"形气合炼"的拳学文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校体育》2021,(3):82-83
<正>一、案例背景武术教材是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内容之一,然而一直以来,武术教学开展的情况并不乐观,很多学校甚至从没有上过武术课。究其原因,一是武术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较少;二是学生觉得武术动作单调枯燥,提不起学习兴趣,没有球类比赛和做游戏有意思。因此,造成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局面。为了让学生爱上武术课,实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笔者选取了对练拳作为主教材,以各大门派切磋武学的情境故事为主线,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有幸现场观看了部分小学体育课的展示,执教教师扎实的专业技能、机智的课堂教学组织、简洁明了的讲解、优美的动作示范、多样的教学方式与高效的目标达成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现就河南省伊河路小学段佳洁老师执教的《武术:少年拳第一套(1-4动)及体能练习》一课,谈谈观摩的感悟: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构建和谐的师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李小龙的武术老师是香港一代詠春拳宗师叶问和精武元老、节拳名家邵汉生。然而,李小龙青少年时代曾受教或曾受益的其他武术老师的名字,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李小龙曾向父亲李海泉学习过太极拳,向一位谭姓师父学习过洪拳,向一位不知名长者学习过蔡李佛拳,并向日本武术家大兵卫学习过柔道。他还曾向梁子鹏师父学习过内家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一节"多媒体在《武术——‘形神拳’》教学中的交互运用"的公开课为例进行分析,认为体育教学必须挖掘教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技术、技能储备,应该从会处教,教其不会,精心设计递进的练习,才能唤醒学生的技术技能储备,激发学练的积极性,用自然、朴实的教学去追求高效、灵动、和谐的课堂。  相似文献   

13.
<正>一、挖掘不同运动项目对不同专项体能的锻炼价值案例:武术《少年拳》(第二套)的一节课的教学中要求掌握45个动作。教师的示范讲解较快,如蜻蜓点水般点到为止。学生的学习只能浅尝辄止,出现了动作不到位、绵软无力等问题。一节课的练习密度不低,但出汗的学生却很少,大多数学生没有感觉到累。分析:有些教师没有深入研究或吃透教材,为了赶进度,在教学中专注于演练套路,丢掉了发展体能的武术精髓。在武  相似文献   

14.
<正> 少年拳(第一、二套)是国家教委新颁布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一项重要内容,它是由踢、打、推、冲等攻防动作组成套路的运动项目。我对少年拳的教学体会是: 一、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初应向学生讲明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介绍武术的健身价值,说明武术不受场地、气候、年龄、性别等条件的限制,运动量可大可小,可用于经常锻炼;破除学生对武术的神秘感,消除学习武术的畏难情绪,增强学好武术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正>1引言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邱丕相教授在《"温总理,你会武术吗?"引发的思考》一文中指出:由于多年来我们理论上未能有效地区分开竞技武术与学校武术的差异,实践上也多以武术训练法代替武术教学,从而形成了"基本功—规范化套路"的武术教学模式。而这一模式主要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但学生——学习的主体却一直未能成为武术理论和实践关注的中心。因此,导致学生对武术课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和武术课在学校体育中名存实亡的原因是武术课自身的问题。另外,不当  相似文献   

16.
以山西师范大学武术公体选项课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该课题进行研究分析。对山西师范大学武术公体选项课人数比例、学生场地器材满意度、学生了解武术的途径、学生兴趣、学生对武术不同项目喜好和武术教师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山西师范大学武术公体选项课开展存在以下不足:1)武术器材较老旧;2)武术教师对学生武术理论知识的传授较少;3)学生对传统武术套路的喜好胜过现代武术套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3点可行意见:1)体育学院做好体育器材新旧更替工作;2)武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武术理论知识的传授;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授学生些传统武术套路。  相似文献   

17.
少北拳源于少林武术,随着不断演化发展,与少林武术已有明显的不同。1996年4月,经过原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专家评审组评定,少北拳成为中国武术第130个拳种。其创始人张荣时先生,生于1929年,是130个拳种创始人中离我们最近的一位。少北拳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使广大读者对这一拳种有更深刻的了解,现编发张荣时先生撰写的《少北武术纲要》,以飨读者。张荣时先生文中对时下武术界流行的一些说法、用法提出了质疑,现一并编发,请广大读者明辨。——编者  相似文献   

18.
少北拳源于少林武术,随着不断演化发展,与少林武术已有明显的不同。1996年4月,经过原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专家评审组评定,少北拳成为中国武术第130个拳种。其创始人张荣时先生,生于1929年,是130个拳种创始人中离我们最近的一位。少北拳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使广大读者对这一拳种有更深刻的了解,现编发张荣时先生撰写的《少北武术纲要》,以飨读者。张荣时先生文中对时下武术界流行的一些说法、用法提出了质疑,现一并编发,请广大读者明辨。——编者  相似文献   

19.
武术教材在中学来说是一项较新的內容,不仅我们这次去中学进行教育实习时对武术的数学感到困难,就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也感到对武术教学缺乏经验。我们教学小组的全体实习教师,最先教初级拳一路也不知从何入手,但后来经过毛主席的《矛盾论》一文学习和郭兴福教学方法学习后,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体会,对武术的教学方法找到一点門路,特别是毛主席在《矛盾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学校体育》2021,(7):34-35
<正>2021年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优秀课评比活动中,笔者全程参加了水平一指定教材《爬行与游戏》单元14节课的评审工作,笔者结合本次评比活动中一节《低姿势匍匐爬行》课例,总结了基于"读取学生内心需要"的小学体育课堂新样态。一、读取学生内心需要,激发学生深度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