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正>一、"体罚""惩戒"及"奖励"界定的多变性"体罚"是通过教育手段使学生的身体感到疼痛或者极度的疲劳,对学生心理进行打击,使学生受辱。"惩戒"是通过一定的惩罚使学生引以为戒,二者有共同点,而区别就在于体罚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如果"惩戒"过度就成了体罚。"奖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对学生行为的一种肯定,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在教学比赛结束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法》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是教师不可逾越的师德红线,如何科学、合理、准确地把控"体罚"、"惩戒"与"奖励"三者的度,是科学设计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每一名体育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一、厘清"体罚"、"惩戒"与"奖励"的行为与概念"体罚"是无目的、恶意地对学生的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由于教育法律法规中三令五申要求教师不得体罚学生,导致很多教师出现了"谈罚色变"的心态,特别是公开课上,几乎是一味地表扬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是由于教师没有正确理解"惩戒"和"体罚"的含义。一、"惩戒"与"体罚"的定位案例1:在一节体育课上,教师在整队时发现学生A不停地与其他学生讲悄悄话,经提醒后,学生A虽有所收敛,但不一会儿又开始与其他学生聊天。想到学生A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减负”是减去超出学生生理、心理承受能力的过重的课业负担。过去,在应试教育挤压下,体育课被占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根本得不到保证。因此,体育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应当加强的薄弱环节。“减负”决不能拿体育开刀。   然而,针对农村中小学体育的实践,我认为那些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倒是需要通过“减负”来加以改革的。无需讳言,那种违反学生身心特点,简单粗暴的教育教学方法,动辙训斥、辱骂、体罚学生现象,可以说充斥着许多信息闭塞的农村中小学体育课堂。这是不利于…  相似文献   

5.
<正>通过本次研讨活动,与会的京、浙两地体育教师达成了一个初步共识,即构建"学为中心"课堂模式,提出"课堂教学要落实以发展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在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地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一名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受益。一、课堂为谁而设——从关注教师教什么转向关注学生学什么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部分体育课堂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言堂""教教材"等现象,如何落实以人为本,不妨尝试"先学后教"的生本课堂教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校体育》2020,(2):32-33
<正>当下,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练"与"赛(评)",或只注重了学生的"练"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与"赛(评)",从而导致了"学""练""赛(评)"脱节或分离,出现了体育课成"训练课"等不良现象,"教教材""轻能力"等弊端屡见不鲜。如何落实"教材三个一",实现"学、练、赛(评)"课堂教学实践的一致性,让学科核心素养能真正落实在课堂上,笔者结合2019年12月在浙江省温州乐清育英学校举行的温州市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校体育》2020,(7):70-71
<正>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练赛"的优化、联动、协同发展,最终形成"学练赛"一体化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学练赛"一体化是在世界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践行"学生本位""能力本位"课程体系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方面,以"能力为先"作为价值导向,"学练赛"一体化视角下的体育课堂评价必然要为实现这一价值而发挥其功能。一、厘清"学""练""赛"三者关系,明晰学练路径,探索学练模式关于"如何认识一体化视角下学  相似文献   

8.
<正>体育课堂中的"叫停"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而中断学生学练活动的一种教学行为。在学生的动态表现中,如果教师能捕捉稍纵即逝的有利时机,合理使用不同形式的"叫停",并实施具体有效的措施,对提升课堂效率、避免意外伤害事故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正>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的反常行为客观存在。如果教师对此视而不见,到最后体育课必然会课不像课,不断影响教学效率,还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如果教师对此处理得简单、粗暴,那么有可能会触犯"体罚"这个大忌。所以,对反常行为的教育研究十分必要。为此,我们进行了调研,发现反常行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可以分为不同类型,要注意因材施教,讲究策略。1叛逆行为——任性型1.1任性型的课堂表现有些学生在分组教学中趁老师不注意,会溜到其他组里去表现一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师方面1.常"看""看",即查看学生的健康体检表。因每个学生的爱好、性格、生理、心理等特点不同,有些学生自身存在旧病或先天性疾病等,但怕被其他学生嘲笑,而不告诉任课教师和同伴,在课堂活动时又缺乏安全意识,而导致病症发作,引发事故。针对上述现象,教师在每学期开学时或学生每次体检后,要针对学生的健康体检表,进行细致、认真地排查,对有旧病史  相似文献   

11.
谈体育课中的“罚”西江大学卢考纯,李秀兰关于课堂上“罚”的问题(本文所提到课堂中的“罚”系指体罚与变相体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国内对此问题也众说纷纭。由于对“教”、“育”、“罚”的认识上不一致,因而对课堂上出现的“罚”,就必...  相似文献   

12.
<正>体育课堂是通过身体运动和思维参与的动态性课堂。因此,如何设计出有效、趣味、可实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成为体育教学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下午第二节课,我拿着夹板,朝着学生们走来,大老远就听见学生们叽叽喳喳,抱怨着今天又要进行体能训练和测试。"看来大家不怎么乐意啊?那我们今天就进行小游戏、小比赛吧。"讲到这里,队伍中顿时响起一片掌声。接着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了解路线图和场地器材。"这个小栏架要求跳过去的。""那个垫子拱桥要求钻过去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一、用心地"望其表现"要探寻事物的本质,则需要从现象入手。作为体育教师应该用心地观察"不合群"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发现"不合群"学生具体有以下4种表现形式。1."性格使然型"性格内向,不善于和其他学生交流;性格造成行为怪异,与其他学生在行为举止以及思考方式上有较大的不同,不易被其他学生理解。2.心理成熟型  相似文献   

14.
倪胜勇 《体育教学》2012,(6):58-59,2
"补偿性体能"是一种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教学行为,与"课课练""循环练习"不同的是:不再套用运动训练学的体能训练模式进行移植或嫁接,而是通过诱发学生学练动机与兴趣的练习手段,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持续参与感悟和享受运动的乐趣,进而促进体能与技能的发展。通过不断探索与研究,我们在实践操作层面尝试构建了一种"补偿一介入"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体能练习以"辅助"或"补缺"内容存在于体育课堂中,一般安排在主教材前后,或融合于主教材中。根据练习方式的不同,分为"三式"即,"单列式""游戏式""嵌入式"。一、"单列式"体能练习方式在体育课中,教师为达到体能学习目标,在主教材前后安排一定时间的专门性练习,它具有直接性、实用性和简易性等特点。1.案例呈现。在《蹲踞式跳远》一课中安排810min的专项练习:收腹跳3组,每组练习10次;连续单脚跳3组(起始点距  相似文献   

16.
<正>一、基本原则在体育课中,不管个别学生是有意还是无意干扰课堂的言行,教师都应该在第一时间制止,以保证整体学生的"利益"。当然,如何处理问题很关键:武断呵斥或强行制止,容易产生"对抗"的局面,教师很难找到"台阶",对教学过程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一个基本原则:针对正在进行的具体行为,通过"连环三问"引发学生的反思,引领他们的行为步入正轨。  相似文献   

17.
《体育师友》2019,(5):6-8
乐享体育课堂是作者所在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的一种课堂模式,以有趣、有效和有活力为教学理念。其中,有趣是手段,有效是目的,有活力是过程。"生命之绚丽、乐享之活力"是乐享体育课堂的特质,"乐"既指对体育课所表现出的兴趣和向往,也是在对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后流露出的一种满足感和发自心底的自信,"享"则贯穿于课堂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体育核心素养中体育品德的一种体现,是体育健康行为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运动能力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学校体育》2021,(1):72-75
<正>研讨背景:体育课堂教学中,"教会""勤练""常赛"是落实"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基本要求,也是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如何"教会",如何知道学生"学会",采用什么手段实现"勤练","常赛"应注意哪些问题,等等,都是新时代体育教师应思考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期研讨针对此话题,  相似文献   

19.
“京”范儿     
2011/BEIJING北京话"范儿"就是"劲头""派头"的意思,就是指在外貌、行为、或是在某种风格中特别不错的意思,有点相近于"气质"、"有情调"的意思,来源于北京方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学校体育》2020,(8):67-69
<正>面对复杂的动作技能体系和运动技能体系,如何理解其实用性和局限性,是需要深入了解运动特性之后才能做出决定的[1]。对于动作技能和运动技能合理化教学判断依据的是教学接近运动特性。如,球类教学需要将技术植入到比赛情境中,才能让学生活学活用,通过比赛情境灵活运用技术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性动作技能。教师需要通过合理化、巧妙化的设计将操作性动作技能镶入"五学"课堂(指"学情""学理""学材""学程"和"学评"),"五学"能够激活真实运动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