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从工具性价值取向到以人为本价值取向变迁进行历史考察,工具性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为:过于强化人的"工具性",弱化人的"目的性";片面强调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特征;压抑个性发展,缺少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以人为本实践活动中,要克服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局限,始终贯彻"育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2.
民国初期,教育思想驳杂,教育观念多元,各种思潮和教育运动、教育实验在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舞台上依次登场,如果从教育目的的角度来分,主要有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大类。在此问题上,程其保主张个性和社会性均衡发展的思想有其不同之处。他要求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要兼顾其社会性的发展,使其融入社会生活之中,肩负社会使命。但是受时代的影响,他的思想最终也未能脱离社会本位的窠臼,未能摆脱"教育救国"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3.
民国初期,教育思想驳杂,教育观念多元,各种思潮和教育运动、教育实验在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舞台上依次登场,如果从教育目的的角度来分,主要有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大类。在此问题上,程其保主张个性和社会性均衡发展的思想有其不同之处。他要求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要兼顾其社会性的发展,使其融入社会生活之中,肩负社会使命。但是受时代的影响,他的思想最终也未能脱离社会本位的窠臼,未能摆脱"教育救国"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4.
顾明远先生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其中"以人为本"是贯穿始终的一条重要思想.这一基本思想反映在他关于教育本质、师生关系、知识教学、人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的一系列论述中.在有关这些问题的论述中,他始终坚持将"人"作为重要的核心和最终的目的.顾先生在这里所说的"人",不仅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以及所有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的其他人.顾明远先生"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超越了教育思想史上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等理论简单片面的形而上学思维水平,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水平上科学而深刻地揭示了教育过程中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在选文取向、选文内容、选文文体等方面体现了民国不同时期"儿童本位"观的演变历程,说明了"儿童本位本土化"是西方教育理论能够在中国的土壤生根发芽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6.
公共管理话语体系的变迁是政府行政理念和民主价值演变的集中反映,"服务、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是服务型政府理论的基本话语。服务型政府建设不能局限于"公民本位"思想,而应当倡导"居民本位"的行政理念,构建"公民本位"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居民本位"的发展型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能力本位"教育观在给中国的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困惑,主要原因是对"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理解还存在着诸多误区;各种教育思潮如知识本位、素质本位的冲击等。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走出困境: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经验时要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和学情;以发展的观点对职业能力进行广义的界定;构建广义的职业能力体系模型等。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报刊的内容变迁体现了土默特地区社会历史变迁。报刊的发展和变迁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民国时期土默特地区政治生活、思想文化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异彩纷呈、社会变革激烈的时代,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张鸣教授所言:"制度层面走下降线,物质现代化、思想专制化,文化、教育因自由而繁盛"。民国时期的制度变迁,包括正式制度的更迭与制度文化的嬗变,在传统文  相似文献   

10.
赵成 《职业技术教育》2002,23(31):19-22
中国职业教育的产生、发展、变迁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后发外生型特点决定了其教育目标走过了一个从“求强”、“求富”的社会本位目标到注重“个人生计”、“个性发展”的个人目标,之后又不断循环往复的变迁过程。了解这一变迁过程,有助于人们比较准确地把握教育目标,满足时代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儿童中心主义"是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是在"本能说"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以此审视我国中小学教育,不难发现存在着教师本位、教育标准化严重、学生课业负担重等背离"儿童中心"的教育现象.对此要把杜威的儿童中心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转变教师理念,尊重儿童个性、因材施教,减少学生课业负担等以缓解我国应试教育压抑儿童天性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个性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本质内涵。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良好个性作为一个重要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促进"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理论依据。"90后"大学生彰显的独特个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以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现"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尊重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相互平等,以双向互动代替枯燥说教,以主动接受教育代替被动接受教育等,是这一模式应用中需要着力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处理好师生关系一直是大家探讨的问题。转变教育观念,由"师本位"向"生本位"转化,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利用不同时段、不同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接触,才能在了解学生真实思想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教育,"生本位"才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李瑶 《文教资料》2008,(36):80-83
教育是博物馆的主要职能之一,是联接博物馆与社会的桥梁纽带,从博物馆教育的发展历程中能反映出社会的变迁.本文以中国晚清民国时期的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将博物馆学理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的背景相结合,揭示晚清民国时期博物馆的特点,即受西方博物馆教育思想的影响产生发展,博物馆教育功能受到极大重视,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担负着救亡图存的社会使命;分析该特点的利弊及其对当今中国博物馆教育所产生的影响,继续发扬博物馆紧密配合社会发展形势开展教育的有利之处,弘扬先进文化,积极参与到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当中去,并努力改变博物馆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我"为中心的高高在上的不利局面,与当今世界先进的博物馆教育理念接轨,做到更加贴近观众,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姚嗣宏 《文教资料》2009,(2):195-197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样化"新形势的发展,部分大学生思想矛盾、困惑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认识不清: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困惑,道德价值取向功利性;部分学生心理不太健康,自我调适能力差等方面.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加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排忧解难,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就业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义务论、权利论和道德论以及三者之间的此消彼长与相互调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民教育命运多舛,相伴随的是价值取向的多番变迁。实然意义上,公民教育价值取向先后经历了"政治—义务"本位(1949-1978年)、"义务—道德"本位(1979-1989年)、"义务—道德—功利"本位(1990—2000年)以及"义务—道德—权利"本位(2001年至今)四个阶段,其变迁过程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我国公民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应是在注重"义务—道德"取向的同时,发展公民"权利"观念,从而达到"义务—道德—权利"取向的相互统一和地位平等。  相似文献   

17.
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政策实践的发展模式形成了我国教育政策实践的范式。教育政策实践范式的三个基本范畴是教育政策文本话语模式、教育政策价值选择和教育政策活动特征。在我国教育政策实践范式的历史变迁中,教育政策话语模式由"政治本位"、"经济本位"转向"教育本位";教育政策价值目标由"平均主义"、"效率优先"转向"有质量的公平";教育政策活动特征由"经验决策"、"理性决策"转向"科学化、民主化和系统化决策"。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创造性地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融合在一起,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和目标,作为他全部理论的起点和归宿。在简要论述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对当今我国实施的教育关于如何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进行了几点思考,以期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教育》2005,(5):23-24
传统教育比较强调“社会本位”的思想,即强调社会需要,按同一个模子培养和塑造人,这就难免形成应试教育的状况。后来提出的“人本位”的教育思想,强调个性发展,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批判,但也给教育带来了随意性和不可控性。我们认为,“社会本位”与“人本位”的教育观是相对的,又是相互依赖的,只强调哪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应对两方面都予以重视,遵循一般要求与个性发展需要相结合的观点来培养人才,使。  相似文献   

20.
毋庸质疑,对每一个学习者而言,教学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个人经由知识的掌握而达到自身智慧的养成,即"转识成智"。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强调"手脑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凸显了主体本位、能力本位、实践本位的教学思想。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蕴涵了实现个人"转识成智"的一种必要路径。研究和借鉴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对我国当下的教育教学改革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