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人文性的语文教学呼唤诗意。诗意的语文课堂,是以文本为基础,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诗的意境,让学生沉浸其中。教师通过美感的语言熏陶学生的诗情,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体验文本的情感。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努力让诗意萦绕语文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诗意地栖息。  相似文献   

2.
陈茜 《文教资料》2011,(27):38-39
语文就是一首诗.师生应该诗意地栖居于课堂之中。诗意的语文课堂,是以文本为基础,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情境和意蕴,让学生浸润在诗意中,走进文本,感悟文本,最终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万事贵乎始"。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语文课堂教学妙用诗歌导入,创设诗意情境,可使导语诗意化,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其轻松愉悦地走进文本,在诗意氛围里开始一堂课的学习,培养诗情,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应充满诗意。建构诗意语文课堂是当今中学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诗意语文课堂体现在爱、想象和细节中,需要用心感悟。通过创设课堂情境,诵读经典文本,提高教师修养,美化诗意语文课堂语言等构建诗意语文课堂,进而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体会到诗意语文课堂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是有生命的,是有诗意的,而这生命、这诗意来自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对课堂的拓展。然而很多教师要么过度拓展,让课堂显得热闹非凡,结果学生却毫无所得;要么照本宣科、支离破碎地讲解,结果让学生头昏脑涨而毫无收获。拓展本无错,关键是教师怎样正确把握。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进行拓展呢?一、立足文本,适度拓展1.拓展适量。无论怎样的课堂,无论怎样的拓展,都需要有一个"剧本",也就是"文本"。因而拓展归根到底还是需要立足  相似文献   

6.
"有境界自成高格",语文课堂教学不外乎如是,创设独有的风格,打造独具的品牌,营造独备的诗意。将教师、学生、文本的信息与情感的交流互动融会贯通,让心灵与智慧相碰撞,形成知识与精神的整体状态,开启语文诗意课堂的美好之旅。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习应是一首诗,师生应该诗意地栖居于课堂。诗意的语文课堂,应当以文本为基础,根据语境和形象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情境和意蕴,让学生以语言为依托,在其中尽情地畅游、感受,让学生学会思想,让学生感悟诗意,让语文之关静静地在每个学生心头流淌,这便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教育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语文课程作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要引导学生与语言文字打交道,和语言文字亲密接触,与语言文字构成的文本对话,让学生在汉语言文本的字里行间穿行,品味语言,体味文字。由此,我们在语文课堂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深切感受和体悟民族文化内涵和意蕴。汉语文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诗意性等文化特质,语文课堂教学的  相似文献   

9.
富有诗意的语文课堂,就是将课文作为主载体,让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在有活力氛围的语文课堂中畅游四方,又充满"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时无声胜有声"境界,还要师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忽然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灵感,更要教师引领学生在字里行间读出独特的感受。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如何让学生在诗意的语文课堂里徜徉呢?  相似文献   

10.
当今语文课堂或沉闷无生气,或形式花哨、内容空洞。这样的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味",没有生命力,长此以往让人堪忧。语文原本是一门充满诗意的人文学科,而如今的语文课堂诗意荡然无存。推翻语文课堂无形的藩篱,还原语文课堂的本真,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激活语文课堂的活力,用诗意来唤醒语文课堂的生命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让课堂充满诗意,不只是一种教学操作的方法,它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艺术的境界.它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文化品位,扫除一切语文课堂的程式化和窒闷,高扬人文的旗帜,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让语文课堂像诗一样激情飞扬,蕴涵丰富;像诗一样意境优美,充满想象和创造.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学生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心灵,学生的生命.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在每一个课堂中孕育出诗意的心境,进行诗意教学的设计,让学生带着诗意的心境走进教材,在与教材的对话中获得美的情操,培育美的心境,提升他们的人文情怀.诗意的语文呼唤诗意的教师.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充满诗意呢?  相似文献   

12.
王崧舟老师认为,“诗意语文”是以“诗意”之光烛照语文教学、语文课堂,并将“诗意”之魂作为语文教学的终极关怀。语文教学的诗意当来自以下四个维度:文本的诗意、教师的诗意、学生的诗意以及上述三个要素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间产生的教学诗意。四个维度中,文本诗意当是其它几个诗意维度的基础和依凭。如何开掘文本的诗意,其中对文本的“字斟句酌”就是文本诗意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正>朱光潜先生说,"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意思是要从作品中发现诗意,获得审美的愉悦。语文教学可以借用这个说法,一节好的课要当作一首诗看。这就要求教师把上课当作诗来写,让语文课堂富有诗意,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之美。什么是诗意?严羽《沧浪诗话》中说,"诗者,吟咏情性也。"表现在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引领学生体悟客体(文本)情性,从而表达主体(师生)情性。从情性获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结课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语文课堂结课要走出单调的格局,要有"嚼味"、突显"诗味"、饱含"情味",以促进学生内化文本语言、体验文本意境、触摸文本情感,从而让他们对语文课堂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5.
当前,语文课堂呈现两种极端,要么"死气沉沉",要么"热闹非凡",缺乏生命与诗意。其实,语文课堂是有生命的。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人文与情感的流淌,是学生与教师、作者乃至编者之间的多元对话。在教学中,教师要深挖教材,与学生平等对话,关注学生的发展,让语文课堂真正彰显诗意的精彩。  相似文献   

16.
吕文侠 《成才之路》2012,(18):33-33
和谐语文课堂是语文课堂的最佳表现形态和最高境界,构建和谐语文课堂的核心就是教与学的各种要素关系和谐,最主要的是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和谐,让语文课堂达到"净""竞""敬""靓"四境之美,即"简约之美""竞争之美""尊重之美""诗意之美"。  相似文献   

17.
诗意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在中职语文课堂上的贯彻与执行,有效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缺陷和不足,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诗教"与学校德育融为一体,让中职语文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文章结合中职语文的教学实际,就"诗意语文"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软化"策略进行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8.
快乐,让语文课堂走向幸福诗意,让语文课堂走向浪漫生成,让语文课堂走向灵动真实,让语文课堂走向永恒  相似文献   

19.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让他们在美读、裸读、深度对话中,仔细地咀嚼、推敲文本,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理解,从而提升文本解读的能力,还可以适时地增加语文课堂的"温度",通过这些让语文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20.
王爱迎 《现代教育》2012,(11):113-113
“万事贵乎始”。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语文课堂教学妙用诗歌导入,创设诗意情境,可使导语诗意化,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其轻松愉悦地走进文本,在诗意氛围里开始一堂课的学习,培养诗情,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