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严冬 《新体育》2022,(4):33-35
高中女生处于生理与心理发育逐渐趋于成熟的特殊时期,生理与心理特征导致很多女生在体育课堂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为运动能力不强、自尊心突出、情绪化明显和内向害羞等等因素而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这不仅仅影响到高中女生的身体健康成长与心理健康塑造,更影响到高中女生的运动兴趣与运动习惯形成。高中女生体育教学与学校体育发展及女生健康成长存在密切关联,全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育工作中需要采取更具趣味的教学方式,充分激活学生们的运动兴趣,使得高中女生正确认识健康、美丽和漂亮,通过运动塑造健康身体与心理,充分展现青春期女生最美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中学女生体育教学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女生是一个在生理和心理上有着一定特征的群体,因而如何根据女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女生厌学的原因等来开展体育教学是激发女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基础,也是提高女生健康水平、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多数居住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边远贫困地区,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体育教学所需的场地、器材难以满足.专业体育教师极度缺乏,学生在中小学难以接受到正规系统的体育教育,对体育了解甚少。加之女生在生理和心理特征上的变化.使得进人大学体育学习中,心理压力较大,特别是在未接触过的项目上易产生恐惧心理。根据体育健康规律,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及方法,消除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恐惧心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一、激发兴趣巧引导—让女生爱跳体育课堂教学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体育课堂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在体育课上,总会有一小部分女生在练习场地周围游走,不喜欢参与练习,出现"开小差"、"走神儿"等现象,极大地影响着上课的质量。因此,教师既要认真研究教材,又要关注女生的心理问题。如,在  相似文献   

5.
将体育游戏进行改编,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形式、规则、方法、名称上创编成适合自己学生、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新"游戏。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有些游戏适合低年龄,有些适合大点的学生;有些适合男生,有些更适合女生。发挥好体育游戏作用,能带给学生欢乐,学生在活动中更爱学乐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时期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不同性别、年级、专业间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以及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山东省三所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中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女生,而且性情更温和热情;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较其他两个专业学生心理更为健康,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表现的更为焦虑;大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佳。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文卷调查对陕西省8所普通高校的体育管理者、体育教师以及学生进行调查。目的在于了解不同调查者对高校体育教育的主导思想、体育与健康的概念和如何树立正确"健康"观的认识。通过分析认为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在加强生理健康的同时,还要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四大方面开展教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组织编写高校体育与健康新教材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新思路、新理念。把握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抓住契机,在体育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新思维。把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自编"课外体育活动问卷"和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为测量工具,对农村乡镇中学留守及非留守初中生各1 200名,就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分别进行了调查和测量及对比分析,以探讨课外体育活动与农村乡镇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初中生整体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足,留守生更甚;留守生心理健康不良倾向检出率为44.5%,明显高于非留守生的36%:留守生在性别之间及不同年级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女生,初一、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初三年级学生;留守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状况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自编<课外体育活动问卷>及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为测量工具,对农村初级中学留守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分别进行了测量,以探讨课外体育活动与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不良倾向检出率为44.5%;留守生在性别之间和年级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女生,初一、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初三年级学生;留守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主要状况与心理健康各维度上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身心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 ,往往对男、女生存在着两性的差异注重的不够。文章着重对男、女两性在生理、智力、性格上存在着差异进行了探讨 ,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男、女生身心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使学生的身心能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分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和实验稿,解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变化:课程名称统一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由过去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五大领域"整合成了4个学习方面,即把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合二为一,变成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实施指导更加具体和实用。但在课程内容、目标、评价等方面仍存在定位和操作性的困惑。  相似文献   

14.
何丽琼 《体育世界》2011,(5):103-104
随着“健康第一”思想的提出,“健康”在体育教学中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众所周知,“健康”不仅包含着生理健康,还包含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发展,是一个社会人适应社会的基本条件,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学会了解自己、接受现实、热爱生活,做一个性格爽朗、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人。  相似文献   

15.
一、三个特征(一) 学生的生理与个性特征医药院校女生体育教学课的对象,是具有初级医学和药学理论基础知识的19—20岁的人,她们的体质发展和个性心理特征都不同于理工科专业的女生。在两年(或三年)教学课期间,反映出一些有规律性的生理、心理特点,诸如,肺活量小、呼吸深度浅、肌力弱、耐力差和性格内向、爱洁嫌脏、讲究形态美等等。(二) 专业知识与体育的特征医药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中同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消灭的规律,以及增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劳动力的有效措施的科学体系。通过医药学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从实践中指导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发展女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职校女生体育学习动机与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立意的出发点,通过调查职校女生体育学习动机与兴趣的现状,探讨影响职校女生体育学习动机与兴趣的原因。结果表明,职校女生体育学习中的首动机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影响职校女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首要原因是练习项目太艰苦。因此,职校体育教学应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而通过体育运动,可达到身体的健康,从而实现心理的健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学校体育》2020,(2):36-37
<正>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而这里的健康目标不只是身体健康,还应该包含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如果说学与练是体现身体健康领域目标,那么,赛与评则更多地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中落实"学、练、赛、评"一体化的设计能有效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本次浙江省"四地九室"体育名师工作室教研联盟活动中,几位教师带来的展示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健康体育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教育部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教师手段的多样性,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使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诸方面的健康、和谐、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提出了高校体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模式,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健美操学习与创编》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指导思想 本课的设计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同时根据高一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长知识,学习技术,培养他们具有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