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志远 《武当》2005,(4):19-22
"变易物体之位置,或动体进行之方向曰动。保存或维持其固有之位置或方向曰静"。动有机而静有势。"机者,朕兆、动机。动而未形有无之间也。势者,形态。静势,静而已形无有之趋者也"。太极拳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动静互为其根,以静而成势,以动而成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机势难分,此太极之妙也。古书云:"静属阴,动属阳。世上万物,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偏阴偏阳为之疾,一阴一阳谓之道。"即是说,动静即是阴阳,阴阳即是动  相似文献   

2.
武术之“势”的美学思想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学视角,运用比较研究、哲学思辨的方法,阐释武术内蕴之"势"的美学思想."势"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是一种透视生命气象的"动"机之"力",蕴涵"力"的刚健之美,在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脱胎于中华文化的武术重"势"不重"形",正是通过阴阳二气的运化、开合收放的内部张力形成不同的武术之"势",从"静势"、"动势"中彰显流体的生命意象."势"的美学思想体现在武术中主要表现为:造型中的"力"之美、运动中的"气势"美、运用中的"劲"之美."势"是"力"的含蓄,"力"是"势"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特有的"气"化思想影响下,武术"尚劲不尚力","得势"实为"得劲",从而表现出不同于西方"尚力"技击术的中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锋速     
速度从来都是激荡绿茵火花的源动力。速度型前锋是撕开防线最好的攻击手,一旦觅得良机,长驱直入即成单刀之势,不仪能一剑封喉.而且有荡气回肠之美感。古往今来,"锋速"留下过多少动人的传奇,"锋"起云涌中,一道道风驰电掣的绰约"锋"姿争"锋"斗艳,描绘出了绿茵场上激荡的画面——  相似文献   

4.
奥运圣火     
形异势难,常易变难;疾易涩难,闲易等难; 进易退难:攻易守难;巧易拙难,趣易韵难; 厚重易简淡难,技法易悟道难。 嗟呼!弈棋之难难于上青天。  相似文献   

5.
马虹 《精武》2006,(1):34-34
此式取“金刚捣碓”之名,形容拳势之雄壮有力。此式人称“母式”,因为声东击西、化打结合等陈氏太极拳固有战略战术特征,几乎都体现在此式之中。技击含义:接应左前方之敌,敌以右拳 (或掌)向我击来,我提双腕从敌右臂外侧接应。先掤后(?)、敌挤靠我再走大(?);敌退,我则顺势反拿、踢、撩发之。来,则顺势 (?);去,则顺势发。陈照奎老师称此法为“愿来就来,愿去就去;来之欢迎,去之欢送”, 体现了太极拳化打结合之妙。预备势:松静沉着应敌之姿,从容泰然备战之态,既有大将临阵之风度,又有严谨机警之神韵。动作一:设敌从我左前方以右拳(掌) 向我胸部击来,我以双手掤出接应。掤劲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3,(5):9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曾独步皇宫600余年,是专供皇帝使用的帝王之器,被誉为"皇家艺术"。张同禄,人称景泰蓝张,是景泰蓝这门"皇家艺术"诞生600余年来,完全掌握其所有工序的国宝级大师,被誉为"景泰蓝第一人"。2012年9月9日,张同禄七十华诞之际,在"皇家艺术·永恒经典——张同禄十大经典作品评选"中,"太平有象"被赞为"器形繁复、恢弘大气的华贵之作",荣耀入选张同禄"十大经典"作品,成为张同禄彪炳后世的永恒经典之作。"太平有象"六象来仪,首开六象驮宝瓶之先河,6头白象身饰金丝嵌宝鞍辔,背置描金流苏搭披,一派富贵景象;六象昂首、抬足、扬鼻,似仰天长啸,欲举步前行,极具动态之美;象鼻喷出水花,托起鲤鱼、莲花,锦鲤奋力跃起,背拱元宝,口衔珠玉,祈愿富贵有余;宝瓶置象背,两侧以寓意长寿长久的绶带鸟为耳,其鸟美冠长羽,具金凤之姿,宝瓶似被双鸟衔来,与六象妙为呼应。一时宝象啸天、锦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美学视角对武术套路中的形、神、韵及相互辩证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证明了形、神、韵是体现武术套路运动之美的重要方面,而武术套路运动之美又贵在形、神、韵三方面的结合。文章就此提出静势定眼,动势随眼等训练方法,为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训练和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郑楚兴 《收藏界》2012,(8):146-147
引言:"形在似与不似之间"是中国画千百年来奉行的一条艺术真理,它明确地、简练地概括了中国画的造型原则。本文从中国画论中的以形写神、形具而神生、神在形似之外等方面来探讨中国画的形与神之特征。  相似文献   

9.
肖梦龙 《收藏界》2012,(6):54-55
六朝青瓷的造型和装饰艺术,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以动物形象为外轮廓或局部装饰,如蛙形水注、就是水注、兽形尊、鸡首壶、羊形烛台及插座、虎子等。这些栩栩如栩栩如生的动物瓷塑,已不止是单纯的生活用器,可以当之无愧地之无愧地称为艺术品。  相似文献   

10.
“势”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孙子首开我国古代兵家重“势”的先河,就“势”的阐释、“势”的作用,如何任势,如何为势而形成理想的兵势等留下了有科学价值的言论。孙子在《形篇》专门论述了“形”的重要意义,认为“形”是取胜的物质基础。但他在《计篇》就指出了“计利以听,乃为之势,必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说明一定的物质力量,还需要发挥主动能动性的“势”来辅助。形与势、物质与精神,都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本文试分析孙子对“势”的深刻见解,以其哲理对搞好高校运动队管理工作有所借鉴和启示。一、孙…  相似文献   

11.
水火居士 《精武》2008,(1):58-58
先师云:“形而上者谓之意,形而下者谓之势。演形意拳术者,熟玩内意外势之语,于拳道则思过半矣。”盖拳意者,人神所素具之灵机也,灵机者,必藉拳势而显者也。舍拳势,则拳意浑噩将无所用。未闻‘意’,‘势’有孤立而成者也。神之取给于形,形之取给于神,相反相成,并完吾人虚灵不昧之天真;觉行圆满,包举无遗,此形神得其宜之总说也。  相似文献   

12.
刘文波 《精武》2004,(1):8-9
三体势是形意拳的主要桩法,也是形意拳中各种套路的起势、收势,该拳种的各种技法都是以三体势的各种要求为基础,所以,该桩法既为入门必修,又是高层功夫所需。三体势体现了形意拳的太极、两仪、三节、四梢、五行、六合、七星、八字(及八要)、九数等要领,因此,练三体势也即是练习形意拳的精华。“三体重生则万物生”,三体势又可变化为各种拳式,为各行(形)拳之母。如果说五行拳、十二形拳是形意拳之母拳,那么三体势则是“母拳”之“母”,  相似文献   

13.
<正>一、前言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世界跆拳道品势锦标赛中,中国运动员在男子个人规定品势比赛中止步半决赛。半决赛对阵的双方分别是中国选手朱宇翔和韩国选手Kwangho PARK,中国选手在第一套规定品势金刚中"山形格挡接鹤立步连接旋转步"的过程中出现了停滞,动作间的衔接不顺畅,导致整体动作的连贯性下降。纵然第二套品势完美表现,也使中国选手与决赛失之  相似文献   

14.
残排经典     
欲擒故纵 本“棋形”亦是以围捕黑炮为主题,与“围点打援”排局有同工异曲之妙,堪称排局“姊妹”局的佳构. 本局红借优形之势,对黑炮进行围堵;当合围之形构成后,又移开红炮对其士象将“弱点”棋形进行“限形”;当“限形”成功后又借优形对黑炮进行合围,经过巧妙“棋形”转换,最终形成胜势之形.  相似文献   

15.
吴宪民 《精武》2007,(2):36-37
夫炼拳之法:先要开心明目、怡声下气、降心火于下田、泯绝狂虑、预想每势出有入无之机、俟心意泯泯澄静之时,方可操之。如此行功则形随意立,形神俱妙,神在形固,气全形坚,坎离交遇,身中丹成,与道合真矣。拳有六势,前软后硬.犹文章之有层次也。识五行生克,体三才而履道,于阴阳二气中淘炼消息,是初学第一步功夫。  相似文献   

16.
武术美育是中国式具身美育最为典型的代表,它是一种身心交互影响的体验性美育,强调身体-主体的自我塑造与自我培育。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与阐发武术势的身道逻辑及当代美育启示。研究指出:“势”的身道逻辑体现在“势”之基、“势”之筑、“势”之动、“势”之壮、“势”之合等5个阶段,是“可见的”身体之形与“不可见的”身体之能的和合过程。虽然它们各有侧重,但都属于身体-主体自我关怀的美育实践。武术“势”的身道逻辑主要有以意生势、以象取势、以势体道等3个维度,分别指向身体认知的“本体论”遵循,显微之间的“动力学”基础,下学上达的“方法学”路径。建立联觉体验的认知理念,超越视觉之困的美育实践;建立见微知著的传习模式,夯实身教为先的美育方法;滋养怡情养性的生命精神,开显身心合一的美育理念将是开显武术美育的主要路径启示。对“势”所蕴有的“可见的”与“不可见的”身道逻辑进行深入理解与把握,既是一种对超越视觉性与回归联觉性的美育自觉,更是对这种以联觉而建立的身心合一美育观的深度体现。  相似文献   

17.
棋品的故事     
某甲好学多思,痴于棋道。年轻时执黑弈某局,白以台象加飞罩攻三路黑一弱子,甲以托扳求活,棋虽未死,角已受伤,外势尽丧,遂成败局。甲思之良久,乃知谋活实为败因,而茫然不知正应。因以此形而虚心问于业余高手某乙。乙说:“君不知转身之法,当此形势,敌强而我弱,宜脱身而求转换,避实就虚为妙,当行于托之外一路。”果然,变化演尽,黑虽弃去一子,或能收取外势,或能吞裹白一孤子,或能守角得利,均不失两分之势。甲叹曰:“原来生不如死,妙啊!”未及两载,棋力竟不在乙之下。数年后,又遇职业五段某丙,又以此形而虚心问之。丙…  相似文献   

18.
<正>"爬行"是小学体操类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爬行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上下肢配合完成动作的基本活动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协调性。"爬行"按动作方法分类有低姿爬行与高姿爬行。在二年级"爬行—模仿各种动物爬行"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学生模仿鳄鱼、小象和小豹三种动物的爬行等练习内容。教学过程的展开从动物模仿操开始,从比较容易的低姿爬行到小象、小豹高姿爬行的学习,最后进行"爬行趣味竞速"的游戏。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中生成的具体资源,进行了三次变化,让课堂展现不一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19.
搊领为唐氏心意六合拳的一势单把。搊领在大形上和挑领相似,而其劲力及劲意又有区别,是唐万义一脉的唐氏心意六合拳中所特有的一个单把。搊领,劲在于"搊"字诀。"搊",为河南方言,意为从下向斜上推举之力。  相似文献   

20.
<正>同课异构作为较有对比性的教学成果展示或比赛,因其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对比性,能反映出执教教师及团队的指导能力和教学理念、教学特色,能展示出教学内容的教学切入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等方面的合理性、可行性、先进性等特征,使同课异构活动精彩纷呈,使观者有异曲同工之巧,感受标新立异之妙。近年来,笔者在对年轻教师参加"同课异构"活动的指导过程中,围绕固定的教学内容不断"构建"和"重构",深刻感受同课异构使教学效果散发出的"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