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课堂“民主”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其特征是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我优化、自我创造的建构意识和能力。本文从“课前演讲”活动的宗旨、细节描述、效果分析、体会及反思五个方面,着重指出开展此活动对课堂“民主”教学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合作、活动与交流"教学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作、活动与交流”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合作教学”的思想为基础;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中心;以活动的形式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以交流的方式实现有效的合作。该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施“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教学过程;进行合作活动中的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3.
“三P”指:presentation(呈现、理解)、practice(操练)、production(运用)三环节。“三P”活动教学模式的特点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交际实践活动。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和学生练习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活动不再是课堂上可有可无的娱乐调剂形式,它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它成为活动教学的核心和教学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和谐课堂”是教育和谐、公平的重要体现和要求,它直接表征着教育和谐与公平及其实现度,创建“和谐课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课堂”必须实现“课堂公平”;坚持“以生为本”;体现“教学民主”。  相似文献   

5.
突破课程的“专制”,突破课程的指令性、规定性,课程与教学就有可能不再对立;当课程由“专制”变为民主,由封闭变为开放,教学即可进入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就能成为一种完整文化。这是从课程层面上给教学带来的一种“解放”,这种“解放”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当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内容便能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当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方式就会形成交往、互动;当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学生的探究式自我学习活动就会得到支撑。总之,“开放”不只是形式,而是一种思想,但这种思想又应该有相适应的形式来展现,所以,围绕“开放”创造一些教学模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活跃、民主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能促使学生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并逐渐成长为具有探索精神的人。而“满堂灌”、“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方法所形成的单调、僵化的教学氛围往往会窒息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几年来,我在英语教学中,力图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民主氛围,优化课堂教学。我的作法是:一、尊重关心学生,优化课堂氛围教师是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关键人物,教师的教学作风对课堂气氛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以民主教学的作风去组织教学活动,有利于师生之间知情双向交…  相似文献   

7.
突破课程的“专制”,突破课程的指令性、规定性,课程与教学就有可能不再对立;当课程由“专制”变为民主,由封闭变为开放,教学即可进入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就能成为一种完整文化。这是从课程层面上给教学带来的一种“解放”,这种“解放”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当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内容便能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当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方式就会形成交往、互动;当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学生的探究式自我学习活动就会得到支撑。总之,“开放”不只是形式,而是一种思想,但这种思想又应该有相适应的形式来展现,所以,围绕“开放”创造一些教学模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突破课程的“专制”,突破课程的指令性、规定性,课程与教学就有可能不再对立;当课程由“专制”变为民主,由封闭变为开放,教学即可进入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就能成为一种完整文化。这是从课程层面上给教学带来的一种“解放”,这种“解放”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当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内容便能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当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方式就会形成交往、互动;当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学生的探究式自我学习活动就会得到支撑。总之,“开放”不只是形式,而是一种思想,但这种思想又应该有相适应的形式来展现,所以,围绕“开放”创造一些教学模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一、案例描述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教学,我采用了“自主课堂”的教学形式。所谓“自主课堂”的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课件,自己组织讲解、讨论、交流,自己得出结论并作出自我评价的学习活动。《严也是一种爱》是这一单元的一节,这一内容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卢姝霖 《甘肃教育》2011,(14):31-31
和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下面几点构建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11.
研讨式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典型范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激励、自我强化,并使之能够得到自我表现、自我满足,且在研讨式教学中不断地寻找一种幸福和快乐的感觉,同时,通过自我调节、自我教育,创造一种富有个性、充满活力的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12.
湛江市倡导“精讲、普导、激趣、引思”课堂教学“八字”要求,并要求教师把“微笑、尊重、民主、宽容、合作与探究”带进课堂。并指明把“六进课堂”与教师转变教育思想以及自身的教学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确立与课堂的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思想和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成长的摇篮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民主的教育观,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的权利,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课堂之中,教师要以自己的心和学生的心去碰撞、去交融、  相似文献   

14.
教学民主化是针对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家长制”,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之弊而提出的教学观念,要求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宽松、平等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的发展目标,自我优化、自我创造的建构意识和能力。教学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在教学双边活动中的完美体现和自然渗透,是衡量教师心智能力和人格魅力的重要尺度之一。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让初中生物课堂"活"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澜教授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界最具感召力的声音,“让课堂活起来”正成为新课程中的一种价值追求。根据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积累与体会,在新课程的倡导下。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让初中生物课堂“活起来”:1.营造宽容民主的课堂氛围2.精心预设课堂教学3.鼓励欣赏的课堂评价这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英语教学阶段,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运用,是通过课堂上大量的操练得来的。我们把这种操练叫做“课堂活动”。课堂活动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活动,它是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的一种活动;是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得到发展的一种活动;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一种活动;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这个活动中只是一个组织、指导和服务。而我们把教师实施这个活动的过程叫做“活动教学”。“活动教学”应多样化、生活化,更应该以促进每个学生发展为教学目标。那么,怎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活动教学”呢?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里不但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而且指出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互动是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乐”中互动“、思”中互动、“疑”中互动“、做”中互动、“用”中互动,从而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思维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和展现自我的殿堂。一、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在“乐”中互动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信息传递、情感…  相似文献   

18.
朱玉梅 《广西教育》2007,(12A):32-33
语文教学要发扬教学民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讨论”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活动和信息交流的随机多变,使课堂讨论呈现出多种流向轨迹。采用何种讨论方式,需要我们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根据学生课堂心理特点和课型特点,因人调控,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19.
“读写”教学改革是语文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它以“育人为本”,坚持民主教学,实施大语文教育,师生共同作为课堂和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平等、理解对话、交流碰撞中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主体情感。师生互动交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美妙,让学生在“读写”中学习语文,开拓视野,积淀情感,畅游人生,并以学科学教育教学的新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升华衍生的产物。它既是一种集学习、工作和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也是一种颇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教学研究方式。开展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的校本教研,是促进学生、教师与学校发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基础教育全面振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