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减负”的理性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关键是质量减负。数量型减负只是其初级的、外在的形式。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及由此引发的过重的生理、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等才是一种科学的、高层次的、难度较大的减负活动。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要切实认真加以解决”。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目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减负是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过重负担,它包括课业负担、心理负担、经济负担。其中。心理负担是最大的负担。  相似文献   

3.
减负后审美教育是片沃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部发出“减负”通知后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大部分中小学校积极响应 ,拿出了“减负”的切实行动 ,采取各种措施 ,力图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减下来。上海市长宁教育学院副院长曹尉年先生指出 ,就“减轻学生课业过重负担”这一说法可以看出它至少蕴含以下几层意思 :一是它承认学生要有必要的负担 ;其次它表明学生的负担应当有一个“度”,不能过重 ;其三它还暗示 :过重的负担应当减轻 ,不足的负担也应当给学生加上。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 ,学生在某些方面负担过重 ,必然在另一些方面负担不足。学生的各项负担只有在…  相似文献   

4.
易明成 《课外阅读》2010,(11):84-84
提高学习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过重的负担是制约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减负”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学习的措施之首,“减负”包括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和过重的心理负担两个方面。过重的课业负担主要来之于传统的、机械的、  相似文献   

5.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减负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并不是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减负需要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学校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6.
逄秀华 《吉林教育》2000,(12):40-40
新千年伊始,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过重的课业负担,国家、省、市教委颁布了一系列文件、规定。桦甸市教委在贯彻落实“减负”有关精神中,为了达到减负不减责,减负不降低质量的目标,把2000年确定为教育质量提高年。提出了“一手抓减负、一手抓质量”的工作方针。为了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全市各中小学都积极探索“减负提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心理负担、经济负担不仅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图从“减负”与学校图书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减负”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独特功效。  相似文献   

8.
"减负"是教育部今年提出的一项教育教学改革举措,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但真正理解"减负"含义的人不多,许多人认为减负是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其实"减负"是指减轻学生过重的、超过学生承受能力的课业负担,是指减轻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心理负担,以及乱订资料和补课给家庭造成的过重的经济负担。减负绝不是减少和取消必要的测验和考试,也绝不是降低对学生学业应有的要求。减负是为了使学生有更多自由发展、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减负”主要是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减负的重要策略是教师队伍建设 ,“减负”工作的着眼点在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素质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0.
“减负”,这是当前教育战线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正在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尽管“减负”道路崎岖漫长,困难重重,但可以肯定地说,将学生从当前如此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其趋势不可逆转。“减负”是指减轻学生过重的、超过学生承受能力的课业负担,是指减轻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心理负担,以及由于滥订资料和补课给家庭造成的过重的经济负担。“减负”要减轻的是过重的不必要的学生负担,但不是说学生学习不要负担,“减负”绝不是减少和取消必要的测验和考试,也绝不是降低对学生学业的应有的要求。“减负”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自由发展、培…  相似文献   

11.
学生负担过重问题主要表现在课业负担、经济负担、心理负担三个方面。而课业负担、经济负担外化形式突出,容易被人们所认识,但过重的心理负担内隐性强,则不易被人们所了解。因此,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   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主要表现在,畏惧和厌烦学习,把学习视为迫不得已的很痛苦的事情。儿童从入小学开始,就承受着来自家长、学校和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一定要考上重点中学,一定要得高分,这样才有希望上大学。从小学到中学,学生都觉得是家长和老师要他学习,而不是自己要学习,似…  相似文献   

12.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前基础教育面临和关注的焦点问题。认真审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不难看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又有教育内在的因素。就学校、教师而言,如何实现“减负增效”,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一、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理性分析 什么样的课业负担是“过重负担”?对此,很难简单地作出科学界定,笼而统之回答是,凡是违背教学规律的负担都可谓之“过重负担。”具体说来,可从学习时间量、学习心理体验方面加以考察和认识,以利掌握判断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标准和尺度。 …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涉及到学校、社会、家庭诸多方面 ,只有正确、全面地认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造成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因 ,明确“减负”的目的和意义 ,同时“对症下药”采取系列必要的配套措施 ,形成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 ,“减负”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一、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表现形式。既有普遍性的过重负担 ,也有相对性的过重负担。普遍性学生过重负担有 :1.过大的升学压力 ;2.过高的父母要求而产生的心理负担 ;3.过多的书本和各类辅导资料、练习册等 ;4.过多的考试、竞赛 ;5…  相似文献   

14.
说“减负”     
不可否认 ,“应试教育”的恶果之一是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 ,“减负”问题一提出 ,就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正确认识“减负”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何为“减负” ?  所谓“减负”就是指学校教学工作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包括过重的心理负担、一部分家庭和贫困学生的过重经济负担。“减负”的目的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减负”与严格要求   1978年 ,邓小平就辩证地谈到“学生负担太重是不好 ,今后仍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纠正。但是 …  相似文献   

15.
新年伊始 ,教育部推出了新千年第一件大事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这是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日前 ,省教委就教育部“减负”会议和《紧急通知》精神发出了《关于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的通知》 ,要求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 ,必须紧急行动起来 ,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 ,采取坚决措施 ,真正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减下来。长期以来 ,中小学生过重负担问题一直困扰我国基础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虽多方治理 ,但由于此问题成因复杂…  相似文献   

16.
当前,学生“减负”都减什么?“减负”后的课余时间到那里去和做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在不久前到国家教育部采访了国家教育总督学柳斌。   柳斌说,江泽民主席十分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贯彻江主席的指示,要认真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首先是要减轻城市学生的过重负担,尤其是要减轻城市小学生的过重负担。要学习总会有一定负担,“减负”主要是指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就是要减轻超量的作业负担,超难度的习题负担,以及那些简单的大量重复的作业负担。“减负”的目的是要减轻对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过大,会迫使孩子们…  相似文献   

17.
“减负”包括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为此,要树立大教育观,形成科学的教学观和人才观,要在体制和机制上深化改革,把“减负”作为系统工程来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教育的法律法规入手,分析了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过负”)是违法现象,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负”)是合法举措。增加学生负担应负法律责任,减轻学生负担是有法可依的。  相似文献   

19.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经济负担、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现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具体内容 ,成为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应该说 ,它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因此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 ,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认真研究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深入贯彻和落实好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减负”精神。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各种负担呢 ?首先应抓住关键 ,找准突破口 ,然后逐步推进 ,才能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根据十余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 ,我认为在学生繁重的各种负担中 ,核心问题是课业负担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说,新一轮“减负”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教育部今后“减负”的方针是“坚定不移,坚持不懈”,重点是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李连宁说,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具有重大意义。今年的“减负”是历次“减负”工作力度最大、社会关注最广、反响最强烈的一次。从目前情况看,“减负”取得了初步成就,表现为:各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迅速落实,20多个省市出台了“减负”的具体规定: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处理了一批违纪违规行为;学校统一组织学生节假日补课现象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