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缪建平 《教书育人》2005,(10):16-17
多年以来,想尽办法都想把夏令营办得红红火火并使孩子们产生共鸣,一直是社会、学校和家长们为之奋斗和努力的目标。但从我所经历和了解的情况来看,家长们得到的却只是一种失望,一种无奈!  相似文献   

2.
多年以来,想尽办法都想把夏令营办得红红火火并使孩子们产生共鸣,一直是社会、学校和家长们为之奋斗和努力的目标。但从我所经历和了解的情况来看,家长们得到的却只是一种失望,一种无奈!变味的夏令营:夏令营就是“补习”对于一些孩子来说,两个月内参加了不少的夏令营。但所谓的夏令营,对他们来说,一点乐趣也没有,无非就是多参加几个奥数、英语、作文、电脑学习班。这种夏令营,有学校搞的,也有社会上“业余学校”搞的,也有请家教来家搞的。家长想多学一点总不是坏事,对“将来”总是有好处的,况且一个假期,总不能天天看电视吧,再说费用也不高,…  相似文献   

3.
前一段时间,通过与一些学校、学生及家长的接触,发现目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尽管老师、学校一再努力,但有不少学生初中毕业后就辍学了,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回家务农,有的当上了小老板(父母是大老板)。对此,一些人辩解说,“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孩子长大了,应该成为父母的帮手挣钱了。”看到这种现象,听到这种言论,笔者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主要的是作为一位孩子的家长,为这些失学的孩子们感到惋惜,更为这些孩子的父母们感到痛心。  相似文献   

4.
如果自己的孩子成绩一直上不去或者有下滑趋势,如果他经常不听家长的话,或者偷拿了家中的钱物,甚至有一天,因为贪玩竟不回家,身为家长,一定是又气又急。这种情况下,如何把孩子教育好,引导好,家长们可谓煞费苦心。有的家长注重疏导,有的一筹莫展,也有的对孩子大打出手。  相似文献   

5.
何勇海 《教育文汇》2005,(10):23-24
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没时间管孩子,面对漫长暑假,想把孩子送进夏令营,既可让孩子学到课外知识,又有机会结交伙伴,家长也放心,可谓一举三得。但是面对鱼龙混杂的夏令营广告,做父母的却有些不知所措了。  相似文献   

6.
《人生十六七》2011,(7):58-60
暑假来了!孩子们放下书包小鬼当家,准备尽享假期。家长们关心的是,孩子假期的学习和娱乐该怎么安排?综合考虑,一个设计科学的夏令营,既能满足孩子玩的需求,又能兼顾家长学的诉求,  相似文献   

7.
暑期到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暑假时愿意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夏令营,以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和增加孩子的社会阅历。夏令营是集中锻炼孩子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好场所,而这些能力正是写好作文最需要的素质。如果能借助夏令营的绝佳机会.家长引导和帮助孩子练练作文基本功,岂不更好!  相似文献   

8.
钱桂林 《教育》2013,(24):9
前不久,有媒体曝光一名14岁男孩在夏令营中被老师扇了一巴掌并踹了一脚,还被要求在孔子画像前下跪思过,举办该夏令营的"普明私塾"教育机构负责人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并无不妥。如今的夏令营可谓鱼目混珠,众多夏令营往往打着鲜亮的招牌引诱孩子及家长上钩,而从教育效果来看,不少夏令营成了孩子的"集中营",不时招致体罚或变相体罚,让孩子身心  相似文献   

9.
漫长的暑期怎么过?眼下许多家长都很关心这个问题.是参加夏令营、兴趣班等,还是让孩子们"放羊"?其实,最为关键的还是要让孩子过得有意义.笔者以此为专题,调查了所在地多所学校孩子们的暑期生活,研究孩子的兴趣爱好,总结家长们成功的经验,笔者在此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学校隆重举行"感恩与奋进"毕业典礼,全体六年级老师上台朗诵自创的诗歌,表达对学生的祝福和分别的留恋,老师们情到深处,眼眶湿润。而台下,孩子们对老师们给予了掌声,随后,自顾谈笑。活动结束,家长们顶着骄阳在门口等待,孩子们鱼贯而出,有的埋怨家长没带伞,车子停在远处,有的要跟同学一起玩,打发家长先回家,老师和家长都感叹现在的孩子没有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90年代初,《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曾轰动全国,中日青少年体质方面的差距,引发社会诸多的思考和质疑。20年后,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怎么样呢?2011年10月的足球场上,北京两所小学学生气喘吁吁地输给了俄罗斯少年,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体质问题刻不容缓。本刊以提高孩子体质为宗旨,特约营养师、医生、儿童问题研究学者等专家为家长们出谋划策,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王如君 《教育》2007,(9S):64-64
“英国中小学一般不开设暑期班,学生放假就是休息放松。”伦敦北部一所小学的教师布莱恩说,“每到暑假,学校都要组织夏令营,家长们也要做个计划,安排孩子们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相似文献   

13.
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玩具,而家长却出于某种原因把玩具拿走了。这时.有的孩子不吭声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停。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类孩子,认为这类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后一种孩子却太“犟”,不听话.因此.常常遭到家长的斥责和批评.  相似文献   

14.
漫长的暑期怎么过?眼下许多家长都很关心这个问题。是参加夏令营、兴趣班等,还是让孩子们“放羊”?其实,最为关键的还是要让孩子过得有意义。笔者以此为专题,调查了所在地多所学校孩子们的暑期生活,研究孩子的兴趣爱好,总结家长们成功的经验,笔者在此提出如下建议。一、到夏令营去“吃苦受累”自中日两国孩子夏令营“对抗赛”以来,吃苦教育在我国开始受到重视。目前,吃苦教育已转化为较为规范的“吃苦夏令营”,目的是体验农家生活,体验老区生活,体验红军长征,体验社会等,有人称此为“花钱买罪受”。去年,我校组织策划了名为“红色之旅”的夏…  相似文献   

15.
每年暑假,学校都会组织各种活动:音乐夏令营、读书夏令营、生物夏令营,等等。然而我最感兴趣的是少年领袖夏令营,这个活动是专为那些有政治抱负的少年设计的。各个地区少年领袖夏令营活动的组织者不同,有的是学校组织,有的是学区委员会出头,也有由社会关心政治的人士出面的。参加这项活动的学生,必须先提出个人申请,经过面试录取。他们大多学习优秀,社会参与意识强,各项活动表现得十分积极,有良好的记录,并得到家长支持。  相似文献   

16.
吃苦是福 花钱找罪受曹东新(全国少工委副主任团中央少年部长)《夏令营中的较量》这篇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应,也引起了我们家长、学校和少先队工作者对夏令营这种形式的研究和探讨。夏令营作为少年儿童教育一种重要的形式,少先队的一个传统的活动,应该说在过...  相似文献   

17.
1992年,中日青少年联合举行夏令营,中国队员吃不了苦,未能到达目的地,与日本队员形成鲜明对比。《夏令营中的较量》发表后,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强烈的反响。本人身为教师,曾发表《再也不能这样教》(《家长导报》92.10),呼吁教师们以民族复兴为计,改变传统的育人观念,致力于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一代人才。 事隔8年,中日青少年在日本再次联合登山探险。这一次,中国队员与日本队员一样,都是胜利者。但《〈夏令营中的较量〉续篇》中反映的一些现象仍让我们无法高兴:一是出发前,日本队员准备充足,中国队员缺…  相似文献   

18.
李晓萌 《中国教师》2012,(17):73-75
<正>一、俄罗斯夏令营少年儿童夏令营是苏俄校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苏联时期最早的少先队夏令营由红十字会俄罗斯协会代表发起,夏令营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们得到休息和保健。第一个疗养形式的夏令营是开放于1925年的黑海沿岸的阿尔捷克(Артек)夏令营。在今天的俄罗斯,夏令营依然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儿童休闲方式。夏令营对于任何年龄的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培养独立自主精神的好机会。夏令营对于孩子年龄不做限  相似文献   

19.
李俊衡 《广西教育》2013,(48):27-27
家长们要求学校为6年级的学生在下午4点半放学后再多加一些补习时间,为此自愿向学校交了400元的补课费。但补课费交了不到一个星期,学校召集家长们开会,宣布不补课,并退回家长们的400元钱。家长们不干了。联名要求学校补课,数十名家长还在联名书上按了手印,但仍遭到学校的拒绝。“大部分家长当场表示不满,有的不愿意收退回的钱,有的甚至当场就急得哭了”。(10月21日《成都商报》)  相似文献   

20.
学校每年都要处理一些学生违纪事件,大多数处理能够得到家长、学生的理解。但也有部分家长、学生不理解学校"惩戒"的目的,往往对学校、教师兴师问罪,有的家长甚至辱骂、威胁老师,使教师们身心疲惫、心灰意冷。我深感教育"惩戒"这个话题太沉重,它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一是惩戒教育是教育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