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艺术情感空白美是语文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包括语文教学艺术情感引课空白美、语文教学艺术情感过程空白美以及语文教学艺术情感结课空白美三种类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原则、适时“嘎然而止”的原则、“融洽师生情感”的原则.是语文教学艺术情感空白美必须遵循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2.
一、教师在情感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学中如果离开了情感,认知活动就无法进行。在情感渗透、融合、内化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包忠文先生说:“语文教师应当成为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审美感情和高尚情感的教育工作者。”要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  相似文献   

3.
语文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情”课堂,即让激情、情境、情感、情趣等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相似文献   

4.
李春林 《成才之路》2010,(20):32-32
语文教学从本质上看是以认知活动为载体的情感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思维的内在活动。教师要从教材上挖掘情感因素,认真设计情感活动,通过创设情境、启发诱导人格熏陶,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教学要充分协调师生情感活动,让情感教育更好地渗透进语文教育,相辅相成,将语文情感活动推进到“春风化雨”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马计娜 《成才之路》2014,(20):91-91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应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变为“主导”,学生应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自主探究的主人。为使“主人”这一角色得以真正确立,语文教学首先要调动学生参与的主观能动性,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感情,使其愿学、爱学、乐学、会学,这应成为广大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坚持不懈的追求。而要让学生进入“愿学、爱学、乐学、会学”的境界,就需要发挥情感的激励与调控作用。一、发挥情感对语文学习的动力作用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语文教学活动亦然,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与情感相伴相生、和谐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始终伴随着情感的发生与发展。语文教学应把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差异、满足学生需求,作为教学活动的原则。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内驱力,而这正是《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所倡导的教育思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乃语文教学之灵魂,积极的情感有助于推进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与学习动力的激发,有助于促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活动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得到思想熏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此可见,情感是语文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和有效开展的动力,如果学生的语文学习染上了积极的情感色彩,那么学习活动就会走向有效与高效;倘若语文教学过程中缺失了情感因素,尽管学生也能学到一些语文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与技巧,但却不能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教师要和学生拉近关系,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通常认为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教学,但是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之余也要培养学生的素质。比如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有巨大优势的。纵观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情感教育素材,课本里蕴藏着大量的情感事件。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将会达到显著的效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在力,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笔者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谈一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7.
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作用□杨连娣马荣秀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自己和学生的情感活动以及双方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教学的最大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语文教师要借助作品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伴随着师生的情感活动。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饱含着作家的思想情感,凝聚着作家的心血和生命。“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人情”。文学创作是一种传达情感的活动,主要是“以情动人”,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一种接受情感的活动,也要做到“以情动人”。  相似文献   

9.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让学生深入体验文宣的情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幸福地成长。  相似文献   

10.
在情感体验中学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秀艳 《文教资料》2006,(10):92-93
本文阐述传统语文教学重知轻情,阻碍儿童全面发展的问题,探讨引领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好语文的必要性,提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处理好“情感与认知”、“教师情感与学生情感”、“情感与人格”的关系。并从“在经验激发中——入情、在自读自悟中——动情、在领悟精彩中——移情、在实践活动中——延情”四个方面研究引领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好语文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钱加清 《云南教育》2002,(34):17-17
语文教学不仅是认识活动,也是情感活动。情感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的手段。它作为推动师生双边活动的强大动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从教学实际看,有的教师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重视不够,仅把语文当作工具课,把语文训练当作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忽略了情感因素的激发,以至于把活生生的语文课讲“死”,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要真正实现语文课的审美价值,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激发学生情感的途径和方法,掌握教学的激情艺术。首先,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情感修养,对教学倾注深厚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中,提出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还要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分注重“知识与能力”的作法,要体现三维目标的统一。在三维目标的落实当中,搞好“情感”引导教学尤为重要。那么,语文教学要如何才能恰当地体现和落实“情感”因素呢?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情感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为此,研讨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方法,对完成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情感是会文悟道的中介“会文”与“悟道”,是语文科语言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双重任务。“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的话精当地阐明了创作和阅读的过程与原理。作者是“情动而辞发”,读者是“披文以入情”,其中心是一个“情”字。“情”的一头是语言文字,是作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为此,要发掘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必须从“披文”出发,剖析语言文字;而阅读是一个双向活动,在把握了作者的情感脉络后,还必须进一步体会作者“为情造文”的惨淡经营,这样才真正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要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视域下语文学习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以下原则:日常生活情境的创设贵“真”求“实”,可以通过综合学习活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来创设;文学体验情境的创设重在“文学性”,可以从情感体验、艺术鉴赏批评、创意表达的角度来创设;跨学科学习情境创设注重“综合性”,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可以通过组织策划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等来创设。  相似文献   

15.
庞德华 《广西教育》2011,(26):37-37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切人口。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必须掌握好“导”、“读”、“讲”、“演”四种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6.
如何才能改变以往高中语文课堂“难言快乐、难觅笑容”的状况,使高中语文教学“快乐”起来呢?结合近几年的教改实践,笔者认为,开展语文活动教学,是一个让高中语文教学真正地“快乐”起来的新突破口。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新世纪语文活动教学的五大原则:渗透性原则、活动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一)渗透性原则渗透性原则是新世纪语文活动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课外语文活动教学”最重要的一点。渗透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配合教材的内容灵活地拓展延伸,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以趣…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因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也是情感活动。在教学中,要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8.
蔡莉莉 《成才之路》2013,(29):16-17
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的正确导向,十分必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站在国家的昌盛、民族的复兴和学生的终身发展的高度来认真对待。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之中”。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中具体实施情感的正确导向呢?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说:“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一篇文章,没有“理”就没有灵魂,而没有“情”就没有血肉,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因此,语文教学既要讲清文章的“理”,也要讲出文章的“情”。可后者常常被我们忽略。目前,中学生对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不感兴趣,写起作文来也是干巴巴的,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没有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而自己写作时,又缺乏感情。要扭转这种状况,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符合现代教学论的基本规律。我们知道,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既回归了语文知识本身的情感载体这一属性,又关注了学生主体性这一教学的重要原则。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激发之策略探究摆在了语文教师的面前。笔者认为.这一问题是制约语文教学费时低效之“瓶颈”。也是实现新课标要求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