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的各类博物馆数量已近三千所,有接近半数的博物馆均已在建设不同类型的数字化博物馆数据库。近年来,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推动着我国博物馆事业逐步完善,当社会步人信息化社会迎来网络时代的今天,为适应人们对数字化信息的需求,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已由传统意义上的独立数据库架设转入各类数据库形式整合时期,  相似文献   

2.
汪曦曦 《青年记者》2012,(32):87-88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博物馆初露端倪。数字化博物馆就是将馆藏文物资料数字化、信息化,通过网络展示给观众的博物馆,也称为"网上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是以藏品信息库为核心,为文物收藏、专业研究、保管管理、修复保护、陈列展示、宣传教育、馆际交流等构筑的一个高效组织、管理、检索和建设大规模文博典藏资源的信息管理平台。建立文物数据库,对文物的保管、研究和陈列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数字化博物馆的最核心部分,大大提高了博物馆藏品的保管水平和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数字博物馆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从“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上网”到“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我国数字博物馆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逐渐步入了稳定的快速发展时期。为了总结和了解数字博物馆建设的历程,进一步推进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本文回首和梳理数字博物馆建设中的大事记,力求以生动的事实和喜人的成就,展示数字博物馆这10年来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张蓉 《兰台内外》2023,(29):37-39
以重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为对象,针对互联网时代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在数字化、智能化、开放共享等方面的创新开展研究。明确了互联网时代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核心,是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博物馆数字化转型,而智慧博物馆建设和开放共享平台建设是实现创新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从我国省级博物馆藏品的现状和特点入手,分析了省级博物馆藏品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省级博物馆藏品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及省级博物馆藏品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原则。[编按]  相似文献   

6.
对数字化博物馆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社会已进入电子化、数字化的信息时代,数字化信息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化技术无疑会对博物馆的工作产生深远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博物馆初露端倪,这给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新的机遇。数字化博物馆是博物馆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使博物馆的结构与实现博物馆职能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也使从事博物馆工作的人员在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及知识结构方面发生根本变化,对博物馆的工作来说具有挑战性。数字化博物馆是建立在国际互联网络基础上的“网上博物馆”,亦称之为“无墙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国家博物馆信息化架构设计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化与博物馆业务不断深入融合,国内博物馆逐渐开始重视对博物馆信息化架构的研究,积极探索从全局角度,全面、系统的论述业务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笔者结合国家博物馆信息化现状和业务发展规划,尝试将主流的TOGAF架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国家博物馆信息化架构建设过程中,探索适合国家博物馆发展的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并设计信息化架构图,为国内博物馆的信息化架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多媒体展示手段被广泛地运用到了博物馆宣传与展示中,对博物馆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加强了博物馆的宣传与展示效果。本文拟从首都博物馆的具体做法入手,介绍并剖析多媒体展示在博物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资源,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转化成信息资源,加以储存、保护、展示和利用,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是每个博物馆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民族博物馆是博物馆体系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肩负着民族文物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民族博物馆由于种种原因,在信息化的浪潮中,总是处于落后的地位,严重影响了民族博物馆的发展,也严重影响了民族博物馆各项事业更好的展开。这篇文章将从民族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现状谈起,指出民族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首都博物馆也选择这一天正式开馆,在之前试营业的5个月时间里,来首博的日参观人数创全国博物馆之冠。一个新建的博物馆怎么吸引了众多人潮?它又是如何诞生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In a time with a heightened focus on how museum architecture and exhibition design shapes the museum visit, the entrance space of museums, the museum lobby, is remarkably absent from the museum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Still, the museum lobby is the first encounter visitors have with the museum and the last impression that they take home and share with others. This article analyzes museum lobbies as communication spaces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t functions afforded by such spaces. In an explorative study of five Danish museum lobbies, we offer a preliminary categorization of these functions that can be compared at a general level. Concrete examples will be used to discuss general issues such as the adaptive borders of lobby spaces and the counteracting effects of design. We suggest that the preliminary categorization provided here can form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ies resulting in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design improvements.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presents results from a survey designed to assess the relevanc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LIS) expertise—here defined as those topics typically, but not exclusively, taught in LIS programs—for museum professionals. The topics covered in this article are information representation,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and acces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omputer technologies, digitization technologies, interactive technologies, information policy, evaluation methods, and collaboration initiatives. An online survey assessed the degree to which museum professionals possess skills in these topics, perform work in these topics, and consider these topics important for future study.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relative value of each topic for museum professionals and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LIS and museum studies by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relevance of LIS expertise in museums.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from 21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museum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who were asked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working with information resources, tools, and technologies in museums. The interviews were analyzed to develop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skills of museum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and discusses the stat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museums, and the increasing need for museum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to possess information literacy skills. The results illustrate how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defined by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in museums, and how perception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its importance to museums have changed over time.  相似文献   

14.
周丽宏 《大观周刊》2012,(32):300-3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博物馆在城市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博物馆是重要的社会信息资源;是城市的文化名片;在社区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5.
1949年前的中国博物馆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1949年前的中国博物馆数量有限,但是博物馆建筑已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通过对初创时期中国博物馆建筑的回顾和分析,我们既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在博物馆建筑中的延续和发展,也可看到西方文化对中国博物馆建筑的影响和渗透,同时还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建筑师为创造具有民族传统风格博物馆建筑的尝试和努力。  相似文献   

16.
毛非 《大观周刊》2012,(40):187-187
博物馆是展示、宣传人类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而宣教工作是博物馆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精神的需求日益增加,博物馆宣教工作将变得更加重要。为充分发挥宣教工作的优势,有必要博物馆宣教工作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从两大方面探索与研究了如何有效推进博物馆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眼于我国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馆际合作研究与实践的发展现状,在分析我国"三馆"馆际合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三馆"馆际合作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代,博物馆无论要更好地履行社会教育职能,还是要优化内部管理,都离不开信息系统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博物馆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架构主要分为三部分:数字资源系统建设、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和数字化文化展示平台建设。这三部分承担了不同的目标:数字资源系统建设、是博物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的目标是提升工作效率,数字化文化展示平台建设的目标是加深博物馆知识受众的文化感受。故宫博物院的信息系统建设就遵循了以上思路。  相似文献   

19.
1943年7月,中国科学社等六个学术团体在重庆北碚举行年会,共同发起在北碚筹备自然科学博物馆。同年12月,中国西部科学院会同迁碚的十二个国内顶级学术研究机关,推翁文灏、卢作孚为正副主任委员、组成筹备委员会。经一年筹备,1944年12月25日,中国西部博物馆正式成立并于次日开馆。中国西部博物馆的宗旨为推广科学教育、提倡专门科学研究。这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综合性自然科学类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穆波 《大观周刊》2012,(40):88-88
博物馆暖通空调系统对博物馆正常运行的意义重大。本文简单分析了博物馆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相关问题,然后分析了系统常见故障,并提出了相关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