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刘浏 《新闻传播》2011,(3):14-15
叙事速度是由历史时间的长度和叙事文本的长度相比较而成立的,历史时间越长而文本长度越短,叙事速度越快;反之,历史时间越短而文本长度越长,叙事时间就越慢.犯罪类新闻报道的叙事速度由犯罪事件时间和叙事时间决定.本文从中国当代犯罪类新闻报道文本分析入手,分析其中三个特殊的速度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肖平 《现代传播》2003,(5):73-76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真实是纪录片叙事原则之一。本文从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真实方面来考察《阴阳》和《夏天》两部电视作品。《阴阳》的叙事结构是展示完整的事件和事实 ,《夏天》的叙事结构则是改造并重建材料现场 ,栏目的影响方式是以蒙太奇为基础的叙事方式 ;《夏天》叙事结构体现出的是非纪录片的叙事方式 ,而《阴阳》的叙事结构则充分体现了纪录片语言的叙事原则。  相似文献   

3.
黎莉 《今传媒》2016,(7):89-90
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打破了以往内地青春题材电影的“回忆”式叙事套路,转而关注当下正值青春的青年群体,从“不怀旧、无青春”的策略桎梏中挣脱而出,在主题的表达上呈现出励志与正能量的积极态度;拍摄风格与叙事很好地借鉴了台湾青春电影“小清新”的镜头风格,给疲软的国产青春电影市场注入一阵清风;最后,在叙事空间的展示上,从封闭压抑的教室、食堂到开阔自由的天台、街道,饱含了青年文化从边缘走向中心的寓意.  相似文献   

4.
慢综艺是当前比较热门的综艺节目形态,其特点是节奏舒缓、无竞技性、没有过多剧情设置,对快节奏都市生活的人们颇具治愈性。《你好,生活》与《向往的生活》是生活类慢综艺中较为成功的两档节目,在叙事方面呈现了文化性与商业性的不同偏向:叙事主体从明星为主到星素结合;叙事主题传递共同价值观;叙事空间从固定到流动;叙事手法采用留白镜头与拟人动画。两档节目也存在如价值输出生硬、过度追求商业化、消解真实乡村形象等问题。慢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应避免严肃说教,多用人民喜爱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杜绝唯流量论,避免虚假繁荣;注重纪实呈现,表现真实的乡村生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大量的健康谣言,对人民的生命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对在线健康谣言进行辟谣,探索影响辟谣效果的内在机制有利于引导用户做出正确的健康决策。[方法/过程]研究采用2(信息框架:叙事信息vs.非叙事信息)×3(信息来源:质量来源vs.数量来源vs.对照组)、3(信息框架:叙事信息vs.非叙事信息vs.对照组)×2(话题卷入度:高话题卷入度vs.低话题卷入度)的组间实验设计,从信息框架、信息来源、话题卷入度3个方面探索在线健康谣言辟谣效果的影响机制。[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叙事信息与非叙事信息均正向影响在线健康谣言辟谣效果,且非叙事信息的作用效应大于叙事信息;数量来源与质量来源对在线健康谣言辟谣效果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质量来源的效应大于数量来源;信息来源显著调节叙事信息与非叙事信息的作用效应,当信源是数量来源时,叙事信息的辟谣效果更强;当信源是质量来源时,非叙事信息的辟谣效果更强;研究还发现在高话题卷入度组中,非叙事信息组对辟谣效果的影响显著高于叙事信息组,但在低话题卷入度组中,叙事信息和非叙事信息对辟谣效果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李若男  孙远哲 《出版科学》2021,29(4):94-103
指出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影视行业在互动性方面进行了数字叙事形式的新尝试.从本体论视角切入,探索互动影视数字叙事系统的构建.在界定叙事对象、行动者、渠道和其他系统要素的基础上,指出相较于受众被动接收信息的传统影视叙事系统,互动影视数字叙事系统因其受众介入叙事的特性而形成了"四次叙事"运作机制;并结合先进数字技术从"完善上帝视角叙事""发展第一视角叙事""创新互动叙事模式"3个维度提出对互动影视数字叙事系统的优化展望.  相似文献   

7.
王云海  杨森 《现代传播》2007,(4):149-151
一切叙事影视作品都是"写人"的,并非只有人才是人物,叙事概念上的人物是指事件冲突的参与者,动画片更是如此,一切事物都可以在动画片中作为人物出现."在叙事中,一切都是为人物服务的.没有脱离开人物的'纯粹的'事件;没有与人物无关的环境描写;而推动叙事的核心--冲突和对抗则更离不开人物."因此,人物是影视作品的中心.  相似文献   

8.
个体网络道德叙事是个人以道德为主题、以网络为载体而展开的叙事形式,它以争取道德认同为价值诉求,其叙事的文本可信度以及由叙事而导致的负面社会影响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创作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从思想观念上看,革命历史题材影片逐步摆脱了空洞的宣教;从表现形式的角度看,开始重视视觉效果,影片的娱乐性大大增强;而此类影片的叙事视角,亦完成了从宏大的政治、历史叙事转向个人化的、泛情感化叙事的转变;对人物的塑造,也日益成熟、可信和动人。  相似文献   

10.
董上德 《文化遗产》2010,(1):66-71,157-158
同一母题之下的系列故事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一个母题可以"孳乳"出一系列的故事,而这一系列的故事在其流传过程中又可以"转化"出不同的叙事样式;这样的"转化"往往以"捏合"为主要手段,而"捏合"又不是随便的"编造",它必须与特定的叙事样式相适应;所"捏合"出来的故事必定被特定的叙事样式"格式化"。于是,同一个故事被一次一次地"格式化",就产生出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叙事样式。不同叙事样式的故事尽管来自同一个"祖宗",由于编故事的人谙熟叙事样式在同题材格局内的转化机制,这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各有不同的面貌,具有"陌生化"的效果。这是同一个"故事"可以生生不息的奥秘。  相似文献   

11.
与其他叙事相比.电视新闻叙事有以下特点: 一.电视新闻叙事是一种真实叙事 电视新闻中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环境等.都是生活中确确实实存在的。这是电视新闻叙事与当代叙事学主要讨论的小说、电影、戏剧等艺术虚构叙事的最主要的区别。电视新闻的无假定性的真实叙事(以下简称真实叙事)与小说等的艺术虚构叙事(以下简称虚构叙事).无论在叙事目的,叙事手段.还是在叙事功能等方面均有诸多区别。这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的中国新闻奖,其每年颁奖都成为新闻界年度盛事,而设立于2010年的国际传播奖,已然走过十个年头。在这十年中,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历经变动,在保证报道主题价值意义的基础上,协作共促,经历了探索阶段、调整阶段、发展阶段,不断通过理念和行动创新,向成熟迈进。在探索阶段的叙事层次上,由宏大国家叙事逐渐走向多元叙事;叙事语态上,凸显人文理念;叙事视角上,"自我"转向"他我"。在调整阶段的报道方式上,突破固有报道理念;报道风格上,开拓平等视角;报道模式上,提升可看度。在发展阶段的话语表达方式上,重塑国人形象;话语报道形式上,讲好中国故事;话语呈现模式上,强化新闻多元与回归。诸多的创新表达手法,体现了中国媒体话语形态的重大转变;而话语自信的综合提升,正是国家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明证。  相似文献   

13.
王丽斌 《东南传播》2021,(1):127-131
癌症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健康传播研究的重点内容.本研究从健康叙事的视角出发,以癌症患者的在"知乎"平台的自述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社交媒体语境下癌症患者的疾病表达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癌症患者的叙事文本中,叙事类型受到病程影响,恢复叙事、混乱叙事与探寻叙事交替出现;在疾病叙事上,患者承受着躯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在生活叙事上,患者的人生进程因患病而停滞或发生改变;在经济负担叙事上,高昂的治疗费用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在社会支持叙事上,亲属、熟人与陌生人在癌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中由内向外依次延展,呈现以亲属关系为核心的"差序格局",社交媒体场域中网友提供的陌生人支持的作用有所增强.疾病、生活、经济压力、社会支持构成患者叙事的主线内容.此外,癌症患者善于使用"劫难"、"长征"、"战争"等隐喻描述抗癌经历并穿插相关的科普内容.因癌症的特殊性,宗教成为癌症叙事中的独特意象;并且患者的疾病表达带有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烙印.  相似文献   

14.
“大思政课”是当前国家育人改革的创新理念与重大举措,为红色档案叙事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大思政课”的大视野、大格局、大课堂、大师资赋能红色档案叙事,红色档案叙事通过活化红色记忆催化“大思政课”红色基因传承。为消除由叙事主体、内容、时空引发的育人间距,可从意义生产出发,推动红色档案叙事转向。包括:叙事视角由他者讲述向自我身份的中心迁移;叙事话语由面向公众到聚焦青少年话语创新;叙事内容由侧重史实论证到注重精神诠释;叙事表达由传统叙事文本到数字叙事成果;叙事要点由苦难叙事到美好生活叙事。  相似文献   

15.
陆云的无韵之笔包括奏启、书信以及杂体三类。奏启,论证政治而显识见,以说理见长;书信,抒写情感而间杂叙事,以性情见长;杂体,用语嘲戏而归于雅正,以写人见长;虽各体之间长短互见,其大端则如此。善于持论是其论证特点;庄雅与嘲戏并存,或寓庄于谐,则是其风格特点。与有韵之文相同,袭故弥新,在规范中超越,是其文体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李炳钦 《现代传播》2007,(3):137-138
纪录片是一门特殊的叙事艺术.其叙事特质既不同于传统的诗歌、小说、戏剧和电影、电视剧等艺术门类,也与一般历史叙事明显有别.但另一方面,纪录片叙事在真实性上却颇似于历史叙事,而在视觉性上则又与电影、电视剧相同.不过历史叙事缺乏纪录片的视觉性,而影视剧叙事则没有纪录片那样对真实性的刻意遵循.也就是说,纪录片叙事是在综合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剧叙事特点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取为己用,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特质.  相似文献   

17.
申佳慧 《图书馆建设》2022,(6):129-136+147
图书馆叙事研究是图书馆行业发展新的生长点,研究前景广阔。基于叙事转向理论,从图书馆叙事与企业叙事的同等逻辑出发,通过总结现有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图书馆叙事研究包括研究方式、服务方式、营销方式三个维度,图书馆叙事对图书馆角色的新要求为“叙事素养与能力培育者、专业叙事资源建设者、叙事主题索引创建者、叙事营销服务创新者”。在叙事模型SB7的基础上进行图书馆叙事能够高效地传递推广信息,并为图书馆行业带来以下四个新思维图书馆叙事营销需立足于吸引“用户注意”,以用户为叙事主角,从宣传思维走向故事思维;消除叙事空隙,提升从业者忠诚度;实施战略性营销,提升图书馆的软实力;将营销对象从推广信息转向吸引“用户注意”。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重视新媒介叙事和传播问题。研究回归传播的内容起点,将“学习强国”App作为切入口探析其中的非遗叙事,并借此获知当下非遗新媒介叙事的现状。“学习强国”中的非遗叙事特征表现为以下三点,碎片化叙事适合移动端传播;叙事空间的强地域特色;宏大叙事与个性化视角相结合,并针对叙事风格和叙事形式等不足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罗小玲 《新闻世界》2011,(7):192-193
本文选取新华网的王家岭矿难报道与BBC的智利矿难报道,从叙事学角度分析两者在叙事视角和叙述对象层面上的不同,发现BBC矿难报道的叙事视角富于变化,叙述对象多元;而我国矿难报道则存在叙事视角缺少变化,叙述对象单一的问题。希望在此基础上为媒体的矿难类灾害性报道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罗艳 《今传媒》2011,(9):74-75
在文化工业时代的大背景下,电视媒体叙事方式呈现出浅表化、泛娱乐化,以及对经典与传统的消解,而凤凰卫视秉承"深叙事"与"冷思考"的叙事风格,以其跨越时空的叙事方式以及人本化的叙事理念,为电视媒体叙事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