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杜威与赫钦斯关于大学通识教育之争始于二人有关通识教育理念问题的论争,在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演变为双方的持久论争。从1936年至1945年前后,这场论争经历了三个阶段,涉及通识教育目标、科学与职业教育范式和名著教育价值等重大问题。杜威等人批评赫钦斯迷信“永恒真理”和古典权威,轻视经验科学与社会需要,更有否定民主之嫌;赫钦斯等人则回应这是对其观点的误解,竭力阐明名著教育的理智价值、道德意义及其与民主的关联。论争双方都在一定程度上误解了对方的观点,他们的分歧主要在于通识教育的价值取向而非根本目的,其论争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20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框架,并推动人文学科获得了与科学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19世纪英国爆发了科学教育与古典教育的激烈论争.论辩双方就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等广泛的领域展开激烈的论争.在论争过程中,科学教育的理念逐渐占得主动并为英国社会所接受.这次论争,对英国传统大学的改造和城市学院的建立和快速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高等教育扩张带来的教育成本增加的资助问题和公私立院校之间的竞争问题,引发了美国社会各界关于高等教育财政问题的一场大辩论.这场辩论围绕学费问题和政府的资助方式展开,以效率和公平为尺,以高等教育的成本和收益分配为论争基石,形成了激进改革派、温和改革派和维护低学费传统派三方主张.辩论过程中提出的一些新的资助理念,不仅挑战了当时的高等教育财政模式,而且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彰显,发展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上半叶英国教育大辩论是一场高等教育领域内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辩论在苏格兰大学与英格兰大学之间展开.是新兴的功利主义与传统的保守主义之间的一场交锋,是功利教育与自由教育之间的一场激辩。辩论主要集中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与改革动力等方面。在辩论过程中.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为英格兰古典大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自从转换生成语法问世以来,美国语言学界实际上已进行了两场大的论争。一场是从1957年到六十年代初进行的。论争的双方是新产生的生成语法学派和以布龙菲尔德学说为传统的描写语言学派。这场论争以前者取得决定性胜利而结束。第二场论争是从六十代中期至七十年代中期进行的,论争的各方是新学派内部各个分支学派。如果我们把第一场论争说  相似文献   

6.
张奠宙  赵小平 《数学教学》2005,(9):F0004-F0004
本期刊出一篇译文,说的是有关美国数学教育的“学习神语”。这是持不同意见双方的辩论纪要,一方面是美国最具权威的数学教育组织——“全美数学教师协会(NCTM)”,2000年编制的《数学课程标准》为许多美国学区采用,并影响世界,另一方则是一群对美国数学教育不满的学者和家长,美国关于数学教育的辩论由来已久,世称“数学战争”,这次的辩论,由华盛顿邮报记者组织双方的意见,在报上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英格兰教育大辩论,是一场英国高等教育领域内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辩论深入到英格兰古典大学内部,是科学教育与自由教育之间的论辩。辩论主要围绕科学教育、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而展开。在辩论过程中,科学教育构想日臻完善,大学改革共识不断积聚,为英格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近代化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智识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也是到目前为止创业教育体系和模式最为成熟的国家.但是,即使在美国,关于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阶段定位与发展趋势仍然存在争论.论争的双方以美国学者库拉特科与卡茨为代表,主要围绕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成熟性"、"合法性"以及"发展趋势"三个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9.
在文艺学界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论争中,学者们对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理解可谓大相径庭。本文对其中一些理论命题与基本观点加以了梳理、辨析,并对这场论争所涉及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如反本质主义理论思潮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反本质主义究竟是什么与为什么?应当如何认识这场论争的意义?总的来看,这场论争是与传统文艺学在"后文学"时代遇到的困境和挑战有关,与文艺学界在这种挑战面前努力寻求突破的理论焦虑有关,与当代文学理论知识生产转型重建的价值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近代大学之门向女子开放是伴随着五四时期关于"大学开女禁"的论争,才逐渐成为现实。论争的双方围绕"大学需不需要向女子开放?""大学能不能向女子开放?"等核心问题,展开了一场唇枪舌剑的争辩,最终以北京大学招收第一批女大学生为结果表明支持派获胜。这场论争不仅在当时有着开新风气的深刻意义,而且使得男女受教育权的平等在高等教育上的初步实现,从而促进了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美国开始盛行。因此这一时期美国的教育改革发生转型,出现了教育实用化的趋势,由此带来了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同时在改革过程中,美国也开始重视职业教育的规范和立法。改革使美国的教育适应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2.
杜威认为职业教育是实现民主的手段,职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主张统一的教育管理体制,职业教育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普洛瑟则认为培养职业技能、满足工业需求是职业教育的目的,职业教育应面向特定群体,职业教育应独立于普通教育管理体制,职业教育教师是所教职业领域的技能专家,应具备丰富的工业经验。二者争论中的很多问题仍然是当今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认真思考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晨 《教育学报》2012,8(1):19-27
现代美国组织化经典教育起源于哥伦比亚大学名著课程,并通过名著阅读运动逐渐成为美国高等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组成部分。经典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体现了其与西方现代社会、文化和教育变迁反思的复杂关系,在其背后隐含着古今之争以及理性进步主义,历史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三种立场。这三种立场影响了经典教育的存毁、经典著作的选择及理解方式和经典教育的模式,并演化出大众式和精英式的冲突。经典教育重点在于理解其核心是价值观念冲突,从而选择自己的立场,并理解这一立场与现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1992年以来,发展特许学校成为美国改善K12教育的重要创新举措,引起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强烈关注。在特许学校扩展进程中,不同研究对其是否为学生提供了有质量的教育,是否推动了传统公立学校改进,是否促进了教育机会公平等成效表现存在不同判断。当前,在教育自由选择理念的主导下,美国政府不断完善特许学校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采取包括加大对特许学校财政资金的资助力度、强化对特许学校授权机构的问责、增强对特许学校质量评价的综合性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由美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看我国医学院校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我们应对2l世纪国际社会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因此,分析美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我国医学院的专业特点,探讨我国医学院校的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6.
In the United States, various forms of character education have become popular in both elementary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hey are often criticised, however, for their reliance on Aristotle, who is said to be problematic at several points. In response to these criticisms, I argue that Aristotle’s ancient account of character and its formation remains viable in light of work over the last decade in psychology and the neurosciences. However, some lacunae remain that can at least be partially filled with insights drawn from the work of Michael Polanyi, a scientist-turned-philosopher whose larger philosophical project was launched by a desire to see Western society flourish. Insights from these varied sources can provide the building blocks with which to construct an account of character and its development that preserves Aristotle’s best insights in ways that answer the concerns voiced by the critics.  相似文献   

17.
薛菁 《闽江学院学报》2007,28(6):125-131
中国古代法律教育的历史发展,夏、商、周三代的法律教育主要萌芽于奴隶主贵族内部;春秋战国时期法律教育开始兴起,此期私学的产生对后世中国封建历代的法律教育影响甚深,从而确立起了以私家传授法律知识的法律教育模式。汉代中叶以后,随着儒家思想独尊地位的确立,法律教育与儒经教育糅合在了一起,由此决定了中国古代法律教育的基本走向。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出现了专门的法律教育机构,迨至唐宋,律学亦作为官学形式之一,取得了与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同等地位,直属国子监。但是法律教育终究未能摆脱对经学的依附地位,法律教育的内容始终以儒学经典为中心,以至元、明、清时期尊孔重儒,法律教育完全合于儒学之中。尽管如此,中国古代法律教育无论是对中国古代法律教育的传承,还是对近代法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8.
明代平民女子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受教育状况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礼教教育束缚了她们的思想;迫于生计,技能教育有所发展;文化教育却非常滞后,使得我国女性长期处于愚昧落后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外语教育是社会的热门话题,改革路向何方引起许多争议。文章概述了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历程,对英、美、澳、日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外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简要探讨分析,剖析我国外语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更加科学、合理地促进我国外语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美国死亡教育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是探讨与死亡相关主题的教育活动。在美国,从上个世纪50年代就开始正式兴起,最初是在大学中开设相关课程,并逐渐由大学扩展到中小学,由学校而进入社会。目前,已成立了多种相关的学术机构,各种普及性书籍、期刊、音像制品也大量发行。死亡教育在美国已经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本文着重介绍美国死亡教育的发展简史以及死亡教育的重要性、目标、内容、实施等内容。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引起我国教育界对死亡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