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素文 《教师》2013,(13):74-75
为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我们有选择性地参与一些教研活动,以便了解教与学的具体状况,把握课程改革的发展动态。2012年,我们观摩了一堂教学研究课,执教课题为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地理教材中的《西北地区》。在评课环节,与会教师结合研讨主题,踊跃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堂课的课堂教学环节和评课环节,都给我们留下了  相似文献   

2.
最近应邀了参加了南通市中语会年会,并对其中3堂初中青年语文教师的课进行点评.我的评课是完全"原生态"的:课前我没有与执教者接触,没有看他的教案,甚至没有去读教材.我更没有"预设"任何"指导思想",只是凭当时的感觉或认识去表达,结果出乎我先前的疑虑,我的评课赢得很好的反响.  相似文献   

3.
观课评教是教师一项基本功。总结中学语文观课评教思想,有以下两大趋势。1.课堂观察由内而外评课的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评课的范围将得以拓展。较为理想的评课体系应该是课前由上课教师阐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上课时大家对照执教老师的解读看目标是否一一达成,看教师所教的是否与想教的一致,学生所学的与实际所教的是否一致。课后大家在一起讨论课堂的得与失。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堂课其实都是一个"可圈可  相似文献   

4.
追求课堂教学效率已是当今教师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而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就是教师课前的预设。课前预设得好、课中学习问题生成、处理得好,就能使"简约、灵动、质朴"的数学课堂呈现于我们眼前。教师对于课前的预设要有层次、有多种预案;课中促使学生生成问题要能循序渐进,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应变能力对生成问题进行合理地整合,要促使学生运用创新思维生成多元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要能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有意识的学习境地。  相似文献   

5.
王建坤 《考试周刊》2014,(17):49-50
自实施新课改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引领教师迅速成长,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然而,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中,究竟如何评价一堂语文课,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很难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如何评价一堂课对新课改的推进十分重要,对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影响深远。通过听课、磨课、评课,结合教学工作中的点滴积累,作者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作了思考:评价一堂语文课如何,不能仅看教师表演得如何,或简单地看课堂气氛怎样,更主要的是看在这堂课上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是否注重有效生成。好课犹如春雨润物,好课让人怡情广识,好课让人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6.
一堂公开课下来,如果课上得并不理想,执教者会感叹:“唉,学生没有配合好。”如果课上得颇为精彩,听课者则会赞赏:“啊,学生配合得真好。”那么,一堂课上得好不好,是否只是要求学生怎么做?我以为应更多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是学生。教师确定教学目的、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检验教学效果,都是  相似文献   

7.
<正>从教以来,笔者听过很多课,也经常参与评课。听完课后,总有老师在议论执教者“教”得怎样的同时,对学生“配合”的情况发感慨,或曰“这堂课学生配合得很好”,或曰“这个班的学生不太配合”。在某些老师看来,一堂课能否获得成功,除了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要看学生怎样“配合”。笔者也不止一次听到执教公开课的老师在下课时的结束语是:“谢谢同学们的配合!”  相似文献   

8.
佐斌 《湖北教育》2003,(9):14-15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个人往往是中心,教师“讲”得好不好。板书是否美观工整就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常用的最重要标准。“听课”、“看课”的对象当然都是讲课者——教师。“听课”“看课”之后要“评课”,听课者一般对上课教师评头论足,区分上课人的名次与好坏,自己好像是局外人。我们倡导看课后要将看课者自己的认识、感受、理解、评价和建议等表达出来,与上课者和其他老师分享。 那么,“看课”该看什么?概括来  相似文献   

9.
预设与生成 语文教师的教案写得过细,甚至安排好课堂的每一分钟,就像个剧本,这种做法不宜提倡。试想,怎能事前完全决定一堂课怎样做呢?如果一堂课学生顺利跟着教师教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走下来,而且天衣无缝,我说,这堂课不是什么好课。一堂真正的好课,必须看课堂上师生共同生成了多少偶发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会经常碰到一些偶发事件。一堂苦心设计的课,可能因此搅得一塌糊涂,一堂枯燥乏味的课,也可能因此而带来生机;眼见得将要实现的教学目的,或许因此而化为乌有,即将泯灭的求知欲也许会因此而重新点燃。大凡从教多年的教师,都深知偶发事件是否处理得当,不仅关系着一堂课乃至几堂课的成败,而且是度量一位教者教学水准的极好标尺。笔者有次听一位老师上小学语文三册《朱德的扁担》一课。当老师讲到朱德同志在自己的扁  相似文献   

11.
佘同生 《湖南教育》2006,(10):11-11
评课,是有效促进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作为一位教师,我们都有过评课和被评课的经历,但是,多年来,我们的评课是不是达到了促进课堂教学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我们是否对一堂课应该如何上、到底怎样的课才能评为好课、由谁来评课、评课评什么、怎样评等等问题了然于胸?我们的心中是否拥有评课的科学体系、科学手段和方法?评课仅仅止于评课吗?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和深思。  相似文献   

12.
当老师少不了要听课、评课,老师们每次评课似乎都是那些“套路”,没什么创意,更谈不上什么实际意义。既然如此,语文课究竟该怎样评呢? 愚以为,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不能苛责求全,也不能一叶障目,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清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我们要看主流,要看学生在这堂课上究竟有什么收获?我想——  相似文献   

13.
赵国良 《现代教学》2010,(7):134-134
一、一堂六年级数学课例 这次考察的一堂课,执教者罗老师是中学一级教师,区教学能手。课的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14.
我说教语文     
<正>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优质高效的?专家评价一堂课是否优质高效,不是看教师如何表演、展示自己的多才多艺,而主要看学生是否动起来了,是否实质性地参与到教学进程中,更看重教师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动态生成。我认为要上好一堂语文课,至少必须把握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堂普普通通的课,教科版三上的《蜗牛》。执教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可以是我们周围所见的任何一个同事,或者比如你、我。也因为并不是为了应付考核、评奖,仅仅是一堂没有任何外加压力的课,所以未经多堂课和众人智慧的雕琢和修饰、打磨,只有一种平淡的真实。  相似文献   

16.
听课以后,要开展讨论、评议。一堂成功的课,通过评议对大家有帮助提高;一堂不太理想的课,通过评议也会引起大家对一连串问题的思考,同样也能达到共同探讨教学规律的目的。评议一堂课,我认为应该注意“四性”: 一、要体现知识的科学性。这个科学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传授的知识是否正确。教学内容必须是正确的,如果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教得不正确,有错误,那么你的教学环节设计得再好,教学方法选择得再恰当、灵活,都是没有用的。所以,知识教得正确无错误,是评课的基础,也是评课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学问题》上展开了“上好一堂中学历史课的标准是什么”的专题讨论,我认为这个讨论很重要,很有现实意义。一个教师弄清了一堂好课的标准,并且能想方设法讲好某一堂课,就有希望讲好第二堂第三堂课。有好多教师问我怎样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我总是劝他们花最大的精力讲好一堂自己最喜欢的课,然后从这堂课中来总结经验,摸索出教学规律和自己应该走的一条路子来。一个名演员,每个戏上都得见功夫,但总有那么几个“保留节目”、“拿手好戏”。一个好教师也一样,每堂课都得用力,但要有那么几堂课讲得特别出色。我们经常举行观摩课,就是做出一堂好课的样子来给大家看,让大家共同研究。这种“解剖麻雀”的方法,是我们总结教学经验的捷径,历史教学是由一堂一堂接连不断的课组成的,弄清了一堂好课的标准,总结了一堂好课的经验,就能更深刻地了解历史教学的全貌。  相似文献   

18.
《考试》2008,(2)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通过听课、评课对教师执教一堂课的教学状况进行价值判断。客观地说,评价一堂英语课的优劣,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标准,那么,究竟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呢?  相似文献   

19.
程建 《考试周刊》2013,(76):78-79
一堂数学课是否成功.是不是务真求实,首先要看知识与能力目标是否得到真正落实。如果一堂课下来,学生在知识上没有理解.能力上没有提高,那么不管这堂课如何精彩,都是一堂没有实际意义的课。课堂知识和能力目标在实际操作中一般较易把握,但要注意数学学习的知识与能力是十分广泛的.要特别关注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达到的水平及其课堂评价。  相似文献   

20.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评课是教师必备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以人为本、讲求实效、不搞花架子,这几乎是每个参与评课者的心理需求。纵观诸多的评课活动,似乎从教学的目标、结构、方法和效果等方面关注得多一些,从心理需求层面关注似乎少了点儿。然而,如果评课者既细心关注其他评课参与者的心理需求,又满足执教者的心理需求,努力使个人的评议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同,那么评课就能更好地实现其切磋教艺、提炼教学经验的目的。而要从执教者和参评者的心理需求这一角度去评好一堂语文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