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声乐教学与传统声乐教学有一个很大不同点,即注重声乐理论的研究与学习。在众多的声乐理论中,首先应该研究的是,歌唱的声音是由哪几部分混合组成的,如何指导训练。一、混声的理论1.从声带角度看混声。歌唱的发声不是由单一性的发声形式决定的。它是由声带和共鸣腔联合发声而形成的一种混合的声音。声带是歌唱的发声源,在歌唱训练中,会出现在发声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环甲肌群和披裂肌群两组肌肉的用力处于相对平衡的情形。这时,声带张力相对减少,且“质地”也已“缩短”“变薄”了,这样发出的声音既不像真声又不像假声,它既具…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说了歌唱共鸣与气息口咽腔的关系,指出呼吸机能、声带机能、口咽腔机能是歌唱共鸣的三大要素。而要获得正确的歌唱共鸣,就必须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正确的歌唱呼吸又取决于跟发声有关的一切部位正确的运用。本文重点谈气息的正确运用,打开口咽腔方法,以及喉头与共鸣通道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摸不着看不见的歌唱共鸣在声乐教学中实属难题之一.本文从人体共鸣腔、歌唱共鸣原理、怎样安放声音的高位置与歌唱共鸣的训练等方面阐述笔者对歌唱共鸣教学的粗浅探讨.由声波作用引起的共振现象在声学中称为共鸣.歌唱共鸣是在歌唱发声时,由于气息作用于声门,使声带振动产生的声波(原声是微弱的)通过声带周围的肌肉、软骨和空气的传递使咽腔、胸腔、口腔、鼻咽腔等腔体里的空气产生共振的现象.这种现象越大共鸣声越宏亮.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 ,声带是歌唱时唯一的发声体 ,在声乐中称为声源器官。它位于人体颈前部由肌肉和软骨组成的喉结中 ,人依靠声带周围的喉头软骨与肌肉来控制声带的伸缩及开闭。同时喉结状态如何 ,决定音域的宽窄和音质力度的强弱 ,所以我们在歌唱训练中必须正确把握喉结的状态才能使歌唱得动听悦耳 ,否则就会犯上提或下卡的毛病。而上提或下卡 ,又是一切毛病的根源 ,它直接导致呼吸不能自如 ,声音不能通畅 ,上下不能谐和 ,吐字不清 ,声音不明亮。特别是唱高音时不能字正腔圆。因此 ,保持喉结状态正确是解决发声基本功的关键 ,在歌唱发声训练中必须着…  相似文献   

5.
共鸣是声乐训练的基础,是歌唱艺术的重要部分,在歌唱中"共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胸腔共鸣作为歌唱的三大共鸣腔之一,在歌唱中,对于扩大音量、调整音色、统一声区、咬字吐字等都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声带发出的很小的基音总是要依赖共鸣来扩大和传播,因此可以认为,没有共鸣就没有歌声。胸腔共鸣在歌唱中保证了浑厚淳朴的低音效果,使声音更加饱满有力,高亢辉煌。  相似文献   

6.
歌唱的共鸣是指歌唱发声时气息冲击声带震动产生的音波,通过声带周围的肌肉、软骨和空气的传递,使口、头、胸等腔体里的空气产生共振的现象。声带震动所发出的音叫做"基音",基音原本是很微弱的,经过人体各共鸣腔体的共鸣作用后,不仅可以变得响亮洪大,优美动听,还可以有穿透力,从而使声音传得更远更广。良好的声音共鸣对音量的扩大,音色的改善以及声音的传播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正> 一、正确的歌唱状态 不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都必须有正确的歌唱状态。只有歌唱状态正确、声音路子对头、声音管道通畅,才算在声乐道路上迈开了良好的第一步。 从人的生理状态来看,歌唱离不开呼吸、发声、吐字,而正确的歌唱状态,这三者又必须协调一致。就吐字发声来说,吐字的着力点在唇、齿、牙、舌、喉,而发声的着力点在喉头背面——软腭、舌根、喉头这个咽腔部位,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在课堂上对学生形象提示的:唱歌的人嘴要长在后面,要在板牙处讲话。无论吐什么字,唱何种语言都要求口型不能乱动,  相似文献   

8.
一、嗓音的生理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声音和语音至关重要。喉是发声的重要器官。在发声前,声带需格近中线。发声时,需要声带保持一定的张力,并在二者之间形成一裂隙。当空气从肺部呼出,通过声门裂冲击声带时,就发出声音,称为基音。再经过喉腔、咽腔和鼻腔的共鸣作用,经舌、腭、齿、唇及有关结构在神经系统协调下运动,才发出各种声音和语音。 鼻腔的功能主要为呼吸、嗅觉和共鸣作用。它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清洁、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作用。如  相似文献   

9.
石丽琳 《教书育人》2012,(33):94-95
咽音训练是美声唱法中一个古老而传统的发声训练方法,也就是意大利民间传统中的喊嗓法。将咽音训练引入桂西北高校声乐教育旨在更系统帮助桂西北高校学生建立歌唱的理念;更直观地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理解声乐语言;给桂西北高校声乐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一咽音训练的源流与方式方法咽音训练是美声唱法中一个古老而传统的发声训练方法,它提倡通过对咽腔的训练,使演唱者熟练掌握咽腔各参与发音肌肉技能,获得整个喉咽腔共鸣,达到拓展音域、增强共鸣等效果,是演唱者完成科学歌唱和有效保护声带的重要保障。咽音  相似文献   

10.
“语音就是语言的声音,它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社会交际作用的声音”,而“歌唱是用人声唱出与语言结合的音乐”。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声乐技巧在普通话语音中的作用。一、发音:用歌唱的发音方法发音,朗读才具有优美的音色一般人在说话发音时,声带是被拉长、拉紧的,同时声带的振动是整体的,也就是说,一般的人,说话时自然产生较多的“基音”。而具有声乐技巧的人,他们在发音时,声音在气息的控制和共鸣腔的作用下,发出更多的“泛音”,“尤其发高音时,声带则自动缩短,内部张紧,边缘变薄,而声带的振动也只限于其边缘变薄部分,这种发音方法虽然较平常的说话而言显得不自然,但发音效率较高,发音比较不费力”;当然说话不能完全跟歌唱一样,“说话与歌唱虽然都有发音的动作。其实两者技能不同。前者,虽然有发音的动作,但大部分是咬字吐字的技巧;而后者,则虽然也有咬字吐词,但主要是美妙的声音和用声音表现音乐艺术的技巧”;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发声才臻于美妙,圆润动听。二、共鸣:将歌唱中的“共鸣”运用于朗读,音量则增大从一般人的讲话中,不难发现有些人声音细小、传不远,遇到须作较长时间说话或连续高声呼唤时,嗓子便容易疲劳,声音容易变沙、变哑。这说明他们...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歌唱家巴拉说:“那些善于把声音送到头腔去的人,才是真正在歌唱,谁会用头腔共鸣,谁能唱一辈子,失去了它,就不再是一个歌唱家。”欲求声音获得最好的“泛音共鸣”效果,必须使声音通过咽腔走向头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位置”。所谓“位置”就是共鸣区域的“顶”,即共鸣区域的最高点,而这个“点”的获得靠的就是“管状共鸣”的训练方法。 “管状共鸣”要求喉头往下相对稳定,使“管子”加长,把舌骨与甲状骨后部的距离拉开,打开一条通道,使气息自由进出。 声乐训练中,强调的是调节“发音管”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在呼气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把“管”放宽放长,一方面尽量利用到共鸣腔的发音能力,也就是把咽下部形成  相似文献   

12.
哼鸣练习在歌唱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是获得鼻腔共鸣,头腔共鸣以及声音高位置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引导歌唱者掌握正确的声音概念的最好方法,将发声的各主要器官和共鸣体的感觉串为一体,为理想的整体歌唱状态的形成找到最基本、最重要的感觉,是一种值得长期运用的声乐训练方法.本文就题目谈一些个人观点,希望更多的歌唱者能正确认识它,重视它并且坚持运用它.  相似文献   

13.
在声乐教学中有关喉头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谁懂得呼吸的奥秘谁就懂得歌唱。”这句古老的有关美声唱法的教诲,似乎每个学唱歌的都知道,甚至有人说:“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这些话听起来有些过份,但它们的本意是可以理解的,无非是突出强调了“呼吸”在歌唱发声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这样的说法显然不十分全面,因为如果离开了发声器官(喉头、声带),共鸣腔的配合,呼吸就会成为一股气流根本谈不上什么叫歌唱。歌唱发声应该是呼吸,喉头,共鸣腔三者  相似文献   

14.
歌唱时喉头的位置与声音色彩有着直接的联系,因为歌唱发出的基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振动的部位不同,所产生的泛音就不同,故而声音色彩就不同。一般来说打哈欠吸气时喉头所降到的位置是最低的,这就是喉头应该降到的位置。喉头下降后关键是保持稳定,因为只有稳定的喉头发出的声音,才能使所有声区的音质都充满金属般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对于声乐初学及基础差者来说,其歌唱发声练习中往往存在喉音过重、鼻音过多等问题。通过正确的吸气、正确的起音、共鸣腔体打开与气息相结合、加强声音的对抗平衡等练习,初学及基础差者可以缩短声乐学习入门过程,尽快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提高歌唱质量。  相似文献   

16.
我们都知道,当人困倦时,往往会非常自然地张开嘴巴——打呵欠,这是一种生理自然现象,但在唱歌练习中有什么作用呢?著名的歌唱发声方面的生理学家那盖尔先生在其所著《嗓音生理学》一书中, 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借助于呵欠很容易实现喉头低位置并使嗓音饱满,这已经广泛应用于歌唱中”。 显然,由于呵欠的作用,不但自然地降低了喉头,解决了在歌唱时所容易犯的喉头上提的问题,同时,咽腔在发声时的空间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随着鼻翼自觉扩张,软腭上提,整个口腔都呈现出歌唱所需要的条件,并积极地漫延至整个头腔,为我们平时讲歌唱时的“共鸣”也提供了相适应的条件,这种积极的、兴奋的状态,必然会为歌唱出优质的声音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声乐是声音的艺术,学习者通过大脑有意识的协调发声体、共鸣腔、动力(呼吸)三者的关系,使之达到符合歌唱的最佳状态,从而唱出动听的歌声。  相似文献   

18.
人在唱歌时,利用呼吸中的空腔,将声带发出微弱的基音增响、共振,便形成了歌唱发声中的共鸣。每个人的音色不同造成声音也不尽相同。演唱者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好声音,扬长避短,进而拥有自己的好声音。在演唱中要注意咬字和情感的运用,从而才能感染听众。  相似文献   

19.
一件乐器质量的好坏,主要是着它发声体的机能如何。同样,人声这件乐器,发声体是喉。通常,歌者把喉比做歌唱的中心,声音的门户,以示喉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喉头位于上下空气道的连接处,在歌唱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决定着嗓音按放的准确程度。为了歌唱的目的,对于喉的位置,声门状态,喉的自控能力,喉与各歌唱器官协调一致的动作等,都必需准确而熟练的掌握。这样,才能使歌者唱好每一首声乐作品。喉头状态是发声歌唱的关键,是歌唱者首先遇到且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否则便无法  相似文献   

20.
声乐教学的核心是围绕着发声方法与气息运用而展开的,在发声训练中,声乐教师如果强调头腔共鸣中气息呼入的作用,会导致气息上浮与喉头上提,影响了学生对气息的控制。本文将打破传统声乐教学中抽象的教学方式,通过声乐教学中气息"吸"与"叹"这种直观的训练方法,为广大声乐爱好者提供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歌唱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