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卿志军  刘丽琼 《新闻界》2006,(6):30-32,26
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人类活动。由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旅游消费或旅游经营服务过程中所反映、创造出来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的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开发和经营只有体现出清晰的文化特征才能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大众传播深入影响人们生活和消费的时代,如何有效地传播旅游文化,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拟从报纸对旅游文化传播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彭莲萍  吴凡 《今传媒》2003,(5):27-28
周五工作制的推行和法定节日放假时间的延长,旅游文化的方兴未艾都使得受众对报纸的要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报纸在观念上也相应地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报纸不仅要记录社会的历史进程,更要反映当时人们的思想和文化,节假日里人们需要调节身心,放松精神。受此启发,媒体开始在周末或节假日增加文艺、休闲等各种专副刊的内容,报纸也在不断扩版风潮中增加了旅游专刊。其内容丰富多彩,以旅游消费的生活服务性见长,并且不断向多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是《忻州日报》扎根于地方文化的一份文艺副刊,这份报纸以传承忻州文化,彰显地方特色,架构文化交流,服务地方建设为己任,办出了特色,办出了品味,办到了读者心坎上,成为当地很有影响力的报纸。  相似文献   

4.
旅游,一般是欣赏山水风光,观赏名胜古迹,如果与考察结合起来,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所以,旅游既表现为文体娱乐活动,又可表现为综合性的社会活动,还可表现为精神领域里的活动。因为在旅游中,人们不仅能陶冶性情,还能增长文化知识,丰富精神生活,提高文化、道德素养。这样,旅游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范畴。在古代,旅游文化往往是通过文人学士在实地旅游中得以传播。这种传播是一种感性的认识,受着视野的局限,人们很难领略旅游文化的全貌。现代文化的传播,虽然也有实地考察的因素,但主要是靠现代的印刷手段。地方报纸,作为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者,对于当地旅游文化的宣传当然就有着得天独厚的地  相似文献   

5.
副刊,是我国报纸的一个文化特色,也是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的优良报纸传统。它能够形象地反映我们时代进步的声音,传递人民对社会的呼唤和需求,同时也是广大读者对报纸  相似文献   

6.
报纸的副刊和专刊往往是一个地方地域文化的反映,从其版面的设置和内容风格可以看出报纸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底蕴.在进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报纸副刊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时,我们发现上海、北京、广州等地报纸专刊和副刊都各有其独特的文化风味.  相似文献   

7.
经济类报纸文化副刊的特性与品位中华工商时报陈利民随着近几年报业竞争的激烈与改革的深入,经济类报纸的副刊比重在日益扩大,由文化、理论、学术拓展到社会,生活、旅游、娱乐,甚至更专业性的电脑。汽车等,那么,作为副刊家族中历史最悠久的文化扇删,在新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8.
梁衡说,“报纸作为精神产品,又作为一种信息产业,它既有政治属性,又有信息、文化和商品属性。” 报纸是一种文化产品,具有文化属性。 论及文化属性,具体说来,有个文化层次问题。 当以都市报群体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报纸蓬勃发展的时候,我们应当研究的是,这类市民报纸应当运用什么层次的文化,以及怎样运用的问题。 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报纸要增强服务性,这已经是报业的共识。如何提高服务性,很多报纸都做了有益的探讨。报纸是由一张张版面组成的,提高服务性首先要体现在版面的编排和设置上。笔者认为,在一版刊发重要的服务性新闻导读,将传统文艺副刊改为文化、旅游、健康、娱乐等内容的大副刊,是提高报纸服务性的两种有效途径。报纸的服务性,是靠刊登服务性新闻体现的。服务性新闻是一种为社会公共事务或人们工作、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非商务活动无偿提供信息的新闻。其特  相似文献   

10.
版面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报纸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也反映了报纸的个性。随着媒体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局势,促使报纸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其中之一就是在版式设计上的赏心悦目。作为地市级旅游报,《井冈山旅游报》的版面  相似文献   

11.
谭绳喜  姚汝杰 《传媒》2000,(2):21-21
《中国审计报》是一张年轻的报纸,现在还不满半周岁.怎样才能把这张报纸办得有声有色?怎样才能在报纸如林的文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我们提升报纸内容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纸品 种迅速增加,各级党报陆续办起了一些子报(含晚报类、文化类、休闲类和专业类报纸)。这类子报,是我们新闻改革的产物,也是新闻事业在新时期发展的一个标志。可以肯定,这类社会文化生活类报纸,在党的舆论宣传,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诸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我们认为,进一步办好党报和子报,应正确处理好党报与子  相似文献   

14.
国家级的报纸在往下压,市地级的报纸在往上顶,省级都市报在中间是腹背受敌,法人地位没有,高额指标不降,现在来看旧有的竞争模式已经过时:发报纸是靠礼品,拉广告是靠猛喝酒,造影响是靠办活动。我们各家报纸旧有的竞争模式,大家都会用了,有的用得好一点,有的用得差一点。新形势下竞争模式如何创新?我们提出,核心就是文化建设。面向市  相似文献   

15.
正"新闻揽客,副刊留客。"这句强调报纸副刊地位和作用的报界名言,在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的潮流下,是否还有其现实价值?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报纸副刊承载着引导社会文化的潮流、培育人民健康审美情趣的任务,如何才能完成?从我们坚持办好江西《井冈山报》副刊并创办《庐陵悦读》的实践来看,回答是肯定的。将报纸副刊建设成温馨厚重的文化绿地,一直是我们的追寻与  相似文献   

16.
报纸要让读者爱看,这是所有新闻工作者的追求。比起其他一些社会类报纸、文化类报纸,企业报在让读者喜欢上或许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我认为,企业报是给企业职工看的,增强企业报的“平民意识”,是让职工喜欢我们报纸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们四川电视台文化旅游频道组建于1993年,当时叫“黄金时频道”,是面对都市观众的一个频道。后来由于四川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四川电视台要拿一个频道来做文化旅游,我们就被冠以“文化旅游频道”的名称,但是实际上是四川电视台的都市频道。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报纸的发行是出售“注意力”的话,那么,报纸的生产经营就要靠“影响力”了。在西方,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不一定是影响力最大的报纸。要把“注意力”有效地转化成“影响力”,首先需要我们对“影响力”进行一下界定。在文化领域里,“影响力叶旨的是“文化活动者以一种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左右他人行为的能力”。因此,在本质上“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我们提升报纸内容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广大官兵的文化水平、艺术鉴赏力普遍提高,这既为我们办好军队报纸文学副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很严峻的挑战。在军营文化受到社会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与时俱进地办好军队报纸副刊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