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有这样一句话.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的确.儿童时期是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的道德教育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对于每一位小学班主任来说都很重要。然而.要想对小学生进行成功的道德教育.必须首先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农村学生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位哲学家说过“播下行为的种子,你就会收割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你就会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定的命运。”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  相似文献   

3.
安俊巧 《考试周刊》2011,(17):58-58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爱国’这个词能够让儿童一听到它就激动得心跳,那就必须——形象地说——悉心地耕耘儿童意识的土壤……"语文教师要悉心地耕耘课文这片土壤,使学生既能从中受到艺术的熏染,又能得到理性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有位优秀的儿童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正确,合理和适合标准的教育儿童,比做再教育工作容易得多。”因此,我们要注重对幼儿的品德教育,讲究策略,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品德的社会主义新人。一、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一)使幼儿萌发对祖国的爱对祖国的爱是人类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对幼儿来说,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苏霍姆林斯基要求他的学生,首先要爱妈妈,他说:“如果一个孩子连他妈妈也不爱,他…  相似文献   

5.
有人曾说:“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哲人的比喻,形象地概括了小学思品教学的任务。怎样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上“思想、行为、品德”的种子呢?为此,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望,较好地发  相似文献   

6.
美术教师要通过美术教学在学生心灵上播下美的种子,培养学生用艺术的眼光看世界,以美的心灵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儿童的心田是块神奇的土地,你播下一种思想,便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便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便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便收获一种命运。”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叶老也曾指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审美情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 ,如果没有美 ,没有艺术 ,那是不可思议的。”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 :语文教学应当把审美教育寓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通过创设情境 ,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去诱发学生的情感 ,帮助学生形成真、善、美的心理素质 ,使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得到发展的同时 ,受到美的熏陶 ,提高审美能力。一、创设情境 ,感知美的形象要使儿童感受到美 ,就必须让儿童面对一个个具体的审美对象 ,凭借这些审美对象 ,激发他们愉悦的心情来感知美的形象。比如 ,我在教看图学文《秋天》一课时 ,采用了图画再现美、音乐渲…  相似文献   

9.
<正>爱是一种信任,播下自信的种子;爱是一种尊重,播下自尊的种子;爱是一种鞭策,播下希望的种子;爱是一种鼓舞,播下成长的种子;爱更是一种触及灵魂、春风化雨的教育过程。教师在举手投足中流露出的对学生的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激励效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陶行知先生说过:"谁不爱学生,谁  相似文献   

10.
怎样才能使学生情系祖国,热爱祖国,从小树立报国之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使‘祖国’这个词能够让儿童一听到就激动得心跳,那么就必须用美的种子来悉心耕耘儿童意识的土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为班主任,充分利用班队会这一有利阵地,有步骤、有层次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是每个民族都具有的对祖国母亲的真挚的感情。正如列宁所言:“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由此看来,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质是进行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培养。俗话说:爱由情生。情是爱的基础,爱是情的升华。要使我们的学生真正从心底热爱自己的祖国,必须使学生对祖国怀有深厚的真挚的情感。只有对祖国的一往情深,才能对祖国有无限的爱恋。所以,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应该把教育的着力点放在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培养上,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爱国的种子。  相似文献   

12.
教师被称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所从事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要通过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他们的认知、做事、交往、学习、生活、明辨是非入手,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为将来做人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必须思考和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小学生这块净土上,播撒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学生播下良好行为习惯的种子,让他们开出绚丽多姿的品德之花。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集中起来有两条:一是挖掘学校课程中爱国主义教育因素,“润物细无声”地使学生通过学习过程入耳入脑;二是通过活动课的形式采用多种方法在学生心里播下爱国主义种子,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励他们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奋发学习,积极进取,落实爱国主义的行动。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要积极交流、互动,启迪儿童潜在的智慧。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如何把握契机,针对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因势利导,从他们入学之日起,就在他们心中播下爱学习、爱语文的种子,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5.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我们每天面对的学生,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身心健康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在他们成长打基础的时期,“为他们播下心理健康的种子”应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责任,就要下大力气做好,就要让学校的每一股教育力量都动起来。北京师大二附中初中部(北京市三帆中学),多年来构建学生健全人格,奠定学生发展基础为学生播下心理健康的种子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有专家谈到: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已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影响了人的全面发展,新的世纪心理健康问题有可…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起着正面的示范、引导作用,学生往往会以教师的话作为唯一正确的答案,有时甚至终生难忘。我们也经常听到学生会这样说:“某某老师就是这样说的。”可见,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慎言,因为你的每一句话都会在学生心中播下一粒种子。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锤炼课堂语言。  相似文献   

17.
李义 《中学文科》2007,(8):120-120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教育就是要触及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幸福的、自信的“种子”.从而清除掉那些自卑、粗俗、自私的杂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处理好思想教育中的几个“≠”  相似文献   

18.
刘发建老师关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例(见本刊今年第19期),不期而然地引出一个话题: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如何始终保持一份儿童视角?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恳请教师始终葆有一颗童心。李吉林老师说:“我,长大的儿童。”有了童心,我们才能理解学生的童趣,欣赏他们身上的纯真,警惕自己不要僵硬地把成人的东西强加给他们。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希望教师自觉地具备童年意识。童年自有其价值。没有童年,我们的人生就不完整。没有对童年的向往,我们的生命将缺少一份纯净的幸福。请保护孩子的童年吧!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呼吁教育要懂得尊重儿童文化。所谓教育要从儿童出发,就是强调教育不仅要有引领的一面,也要有“蹲下来”亲近学生的一面。尊重儿童文化,就是要让教育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当然也要有超越性),让教学方式尽可能吸引学生。远离或排斥儿童文化的教育是没有亲和力的。教育,不要让儿童视角缺席。  相似文献   

19.
学校德育工作要讲究实效,爱国主义教育同样应该讲究实效。但是关于“实效”问题,大家应该有个正确的认识。德育工作,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决不如投资办厂那样,只要管理得法,一般总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爱国主义教育,即使进行得生动活泼,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但在效果上不一定立竿见影。既有可能今天播下的种子在某些学生身上明天就会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但也有可能今天播下的种子,在某些学生的心田中要酝酿上10年、20年以后  相似文献   

20.
浅谈教师素养对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位教育家曾说:“你在孩子的心灵里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的种子。”可见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的心灵“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全人”——即具有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有益于社会的人才。而作为教育实施者的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