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名朝鲜族读者,从1988年开始接触《围棋天地》,算来已经十多年。当初在贵刊常看到一些对日韩棋手略有贬意的词句,象“碾碎”之类的,还有如对正在发展的韩国围棋的轻视和对国内某些棋手不切实际的推崇等等,让人感觉很不是滋味。如今这种现象很难看到,报道也变得客观实际起来,这  相似文献   

2.
败局的价值     
蒋永庆 《围棋天地》2010,(21):21-21
各位编辑你们好: 我是贵刊连续十六年的忠实订阅者、读者,深感贵刊办得非常好,是围棋刊物界的“阳春白雪”,每期到来,往往爱不释手。但看到贵刊今年第16期后,感到很失挈。  相似文献   

3.
特别提醒     
张辉 《围棋天地》2011,(9):23-23
本人是贵刊的忠实读者,算算时间,订买贵刊十几个年头了吧!一直很喜欢你们的杂志,为你们对围棋事业做出的努力工作表示由衷的钦佩,对你们办刊的严谨作风和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态度表示赞赏!  相似文献   

4.
你问我答     
《围棋天地》2006,(4):76-77
两道死活题 围棋天地的编辑们好!今年第3期贵刊《天才逸事》一文中有罗洗河九段小时候入门考试的两道死活题,由于刊登的是原件的照片,我看不清题目。有位朋友开玩笑说,想看看现在的他和罗洗河小时候谁更适合下围棋。呵呵,恳请在下期里弄个清楚的图,谢谢! 一位读者  相似文献   

5.
小囡看棋书     
秀博 《围棋天地》2004,(22):9-9
我是一名围棋爱好者,前几天无意中发现我三岁的女儿捧起《围棋天地》认真地翻看,赶紧抢拍了一张照片,引以为荣,并发给贵刊,表示支持。(瞧,多可爱!)  相似文献   

6.
《围棋天地》2014,(14):21-21
编辑:您好。我是资深棋迷,也是贵刊的一位忠实读者,有个小意见憋了很久,还是提出来吧:贵刊刊登的棋手合影照片或对局照片,能否标注上棋手姓名?很简单,往小里讲,是为了我们棋迷能更好了解我们关心的棋手,方便交流;往大里讲,是为了培养偶像级棋手形象.扩大围棋影响。  相似文献   

7.
看了张大勇同志这篇《百年虎啸》,其观点见解姑且不论,仅从其立意之新颖,材料之翔实来看,足见作者用心良苦。作为一位业余爱好者,花如此多的时间、精力,踏踏实实地做研究工作,仅就这种精神来讲就很值得我们这些围棋工作者学习。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张大勇同志可称得上是业余中的专业。作为业余围棋爱好者,从下棋和欣赏高手对局中可以得到无穷乐趣,若是再能从中体会出围棋文化的深刻韵味,就更上一层楼了。我们把这篇《百年虎啸》介绍给读者,与大家共同欣赏吧。  相似文献   

8.
疑惑     
《围棋天地》2011,(18):23-23
《围棋天地》编辑们你们好!我是《围棋天地》的一名忠实读者,自从2005年开始学习围棋至今,每期《围棋天地》必看,认为《围棋天地》是一本围棋爱好者必须拥有的杂志。  相似文献   

9.
陈荣浩 《围棋天地》2005,(19):70-72
很多棋迷朋友都想知道西方人是怎么看待具有浓厚东方文化色彩的围棋的。以及围棋活动在欧美地区的开展情况。本刊驻美国新泽西州特约通讯员陈荣浩先生近期采访了三位美国东部地区围棋俱乐部的主任,通过他们的自述,读者朋友们可以略窥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眼中,围棋具有怎样的魅力,以及围棋在美国的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10.
天下本无事     
杨天奎 《围棋天地》2000,(11):57-57
看了贵刊第八期李文所撰的“何谓‘别有用心’”一文,捧腹之后又觉悲哀,我等于人生系凡人,虽有忧国忧民之心,却无鸿鹄高飞之志,但愿所有围棋爱好者及李文本人看后不会认为我也有什么“别有用心”就行。  相似文献   

11.
戴俊夫 《围棋天地》2004,(22):52-52
今年的法国围棋夏令营安排在一个人口不足千人的小镇Belmont-sur-Rance,来自法国各地、欧洲乃至世界的围棋爱好者汇聚到这里以棋会友。除了我,法国围棋协会还邀请了郭鹃老师、日本野口基树7段、匈牙利人Csaba 6段等作为教练,负责主要的围棋教学话动,此外还特请了一位来自日本棋院的专业棋士专门辅导孩子。中国棋院也派出了杨一、丁波、廖桂永三位老师前来辅导交流。  相似文献   

12.
《围棋天地》2010,(20):17-17
两年前,天地曾经提出过一个“四十五分钟”的问题,要旨就在于希望能够尽量缩短围棋的学习过程,让学习者可以更快地领略到围棋的妙趣,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读者对这一话题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3.
赵学民 《围棋天地》2006,(11):68-68
围棋起源于中国,已有约4000年历史,是极具东方智慧特质的瑰宝。围棋的发扬光大离不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一群众基础不仅是中国、亚洲,还应是世界性的。要想使围棋这一国粹走向世界,围棋文化的国际化普及工作十分重要。现在,围棋规则的国际化工作正在进行,但是围棋还没有国际化的名称、术语等。笔者作为一名围棋爱好者,深感围棋普及的重要性。既然要普及围棋,不应该只是哪一国的围棋的普及,而应将围棋看成是世界的,等世界认识了围棋,也就认识了东方,认识了中国。  相似文献   

14.
一路走好     
《围棋天地》2006,(14):1-1
7月2日,韩国围棋之父赵南哲九段因病去世,享年83岁。赵南哲作为韩国围棋的开山鼻祖,功勋卓著。祝福他一路走好。  相似文献   

15.
戴俊夫 《围棋天地》2004,(12):49-50
自1995年至今,我先后6次前往法国,在那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与当地的围棋界有较为密切的接触。住此,将所见所闻介绍给读者,以共同感受这浪漫国度的围棋气息。  相似文献   

16.
棋友信箱     
尊敬的编辑: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但我只看围棋。请问,我能否只订阅贵刊的围棋分册?还有,2003年4月上期我没有买到,能帮我邮寄吗?读者:俊彭尊敬的编辑同志,您好!  相似文献   

17.
《围棋天地》2006,(14):48-48
《围棋天地)2006年增刊《龙图腾》已于上月底与读者见面了,最近,不少读者朋友来信来电询间增刊内容,现就此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8.
王牌出手     
《围棋天地》2006,(21):1-1
10月20日,2006上全州围棋节开幕,作为李昌镐九段的家乡,全州这些年来一直在发展围棋牌,李昌镐杯业余围棋锦标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8届。  相似文献   

19.
王锐 《围棋天地》2007,(14):69-72
全国各地学棋的孩子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着。与此同时,围棋培训市场也在迅速膨胀之中。作为中国围棋的中心,北京同时也成为了围棋培训的中心,而身处北京的各家高水平围棋道场更成为了围棋的“最高学府”。一批又一批从道场走出来的少年棋手,必将成为未来中国棋坛的主力军。对这些小棋手来说,围棋与道场几乎占据了他们少年时代的全部生活,这些难忘的成长经历将永远无法逆转与复制,在这里所发生的一切,都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所有关心围棋的人们,怎能忽略道场和道场中发生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棋书     
《围棋天地》2005,(4):45-48
作为承载围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围棋书籍的写作和出版与一个时代的围棋发展脉络息息相关,它的文化内涵、受众群体、阅读和流传方式也与其它文字出版物截然不同。此中妙味,相信每一个参与写作、编辑、出版和阅读围棋书籍的人都有切身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