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胡廷楣 《围棋天地》2008,(19):88-91
几十年文字生涯,几十年行走在围棋的世界,既是资深的报人和记者,也是资深的棋迷和围棋撰稿人。独特的身份赋予了胡廷楣先生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思考方式。发表于《西部华语文学》2008年3月号的长篇小说《名局》就是胡先生围棋心得的浓缩,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也折射出他自己曾经走过的人生道路,折射出他对棋以外世界的深沉思索。  相似文献   

2.
我今年虚岁七十了。古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古稀之年里,回首过去,几十年的围棋生涯中,我结交的棋友很多,然而,感情最深厚、最甘醇、最浓烈,而且一直持续至今的,还数当年在广阔天地间交下的“插弟”棋友戴永翔。  相似文献   

3.
天地征稿     
《围棋天地》2014,(16):21-21
棋书与我 点评自己喜爱的棋书,讲述自己与棋书的故事。围棋地理 大到编写一地围棋志,小到记录当地围棋有分量的一人一事均可。围棋初体验 第一次接触围棋,第一次领略围棋魅力。记录自己围棋之路的起点。难忘的一局 围棋生涯当中至关重要,对自己产生了重大影响,值得记忆一生的对局。  相似文献   

4.
平时,和钓友们一起外出钓鱼,有的年轻钓友看到我满头白发,经常会问我:老同志,你垂钓多少年了?我总是笑着回答:算算有几十年吧!回顾几十年的垂钓生涯,概括起来,有四个阶段,就算是垂钓四部曲吧!  相似文献   

5.
杨烁 《围棋天地》2014,(24):19-40
自负笈东渡至驾鹤西归,吴清源先生数十年的围棋生涯留下了太多传奇。  相似文献   

6.
这期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云南省开远市的围棋现况。开远普及围棋的力度在全国都是罕见的,小学基本都普及了,我前几年去做电视节目时看到职高的学生也学习围棋,少数民族的孩子热情更高!小学生围棋联赛、业余围棋争霸赛、十强战,不间断地邀请职业高手去指导,当地围棋协会主席和秘书长还亲自带队到全国考察交流学习。棋友有机会可以在旅游寸以棋会友啊!  相似文献   

7.
洪艳 《围棋天地》2005,(4):54-54
打小学棋。在四川省围棋队“混”了个专业四段后,“转业”到蜀蓉棋艺出版社(现为成都时代出版社)当了围棋编辑。人生如梦,转眼已到中年,大概此生注定与围棋是脱不了干系了。近20年的围棋编辑生涯,不但历练了我的棋艺和棋德,还影响了我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8.
李新永 《围棋天地》2005,(14):63-65
职业、业余生涯二十多年,喻平内心对围棋充满了感激:它让我找到了精神寄托,让我有了归属感;围棋给了我一切,它是我一生的事业。  相似文献   

9.
戏剧的一局     
前不久,上海队将一个围甲主场放在了福州,这自然是托了张璇的福,尽管十年没有到过福州,但是依然感觉十分的亲切。十年前我曾代表福建队打过一年围甲,迄今为止那是我联赛成绩最好的一年。十年前就感觉福州的围棋氛围很好,这次主场又发现福州的围棋依旧在不断地发展。周二的联赛讲棋现场把几百人的座位挤得满满当当,这样的情形在别的省份似乎很难看到了,据主办方介绍,若是在周末恐怕得要一个能容纳上千人的礼堂了。  相似文献   

10.
刘帆 《围棋天地》2014,(2):84-86
这期给大家介绍的是来自武汉清风棋友会两位棋友的对局。林丹老师算得上是武汉业余棋坛的长青树,十几年来各大比赛成绩稳定,主要是得益于良好的心态。田耕这位棋友在无意中进入了清风棋友会组织后,围棋水平稳步提高。“面对面的交流使我深深感受到围棋魅力所在。”——田耕语录。  相似文献   

11.
好书好碟     
《聂卫平围棋教室》作者:聂卫平出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价格:23.00元我下棋几十年,深谙其中之奥妙。  相似文献   

12.
喜欢上围棋是在“大二”,睡觉时常常一脑子的黑子白子,像一河川的鹅卵石相互摩擦着缓缓流动,甚至会梦见黑白合二为一成地球,却绝梦不到8年后会有幸与吴清源、聂卫平、武宫正树这样的大师巨匠们通过电视节目相识。在中央电视台的5年里,我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到了一点点围棋的智慧和深奥,实在如被高僧点化一样。那些时常浮出记忆之海的棋人棋事,让人不由得不惊叹无穷的围棋魅力和无常的围棋人生,略写一二,与读者朋友共享。  相似文献   

13.
沙砾 《围棋天地》2013,(7):105-107
近年来,社会对围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学围棋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从十多年来与孩子们的交往和与家长们的交流中,我深深感受到他们对围棋的热情。对待孩子学围棋,家长们与教师们或多或少都会在某些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吴元特 《围棋天地》2011,(19):107-107
我是一个老棋迷,今年68岁,即将迈入古稀之年。几十年来,围棋类图书我见过很多,买过很多,也读过很多,家里收藏的围棋书籍、杂志已有一千多册。我向来认为:读书是应当分年龄的,有的书适合朝气蓬勃的青年人;而有的书更适合饱经沧桑的老人,或者说,  相似文献   

15.
吴来宏 《围棋天地》2013,(6):108-109
我是一名资深的铁杆棋迷,TOM对弈网的强7D。多年的围棋生涯中,我见过的丛书类围棋读物真的不少,如5卷6册的《吴清源围棋全集》,8卷的《吴清源围棋对局全集》,4册的《吴清源名局精解》,4册的《坂田荣男围棋高级指导》,12册的《坂田荣男围棋全集》,22册的《坂田荣男围棋教室》,  相似文献   

16.
棋内棋外     
福建联赛如火如荼,但比赛之外,一直支持福建围棋的“艺术企业家”范总的一句话却让我思索良多:“尽管我围棋下不过你们,但是围棋带给我的却一定比你多,围棋对于我来说是最大的爱好,是一种道,围棋的棋理和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几乎都能贯通,这才是围棋最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精彩一瞬     
邵震中 《围棋天地》2001,(10):85-86
有人说,象棋是一个局部战斗,而围棋则是一次大兵团作战。围棋的魅力固然在于其大局,但其令人拍案叫绝的一瞬间也同样闪射着魅力的光芒。  相似文献   

18.
天地征稿     
苏汉见 《围棋天地》2014,(18):21-21
棋书与我 点评自己喜爱的棋书,讲述自己与棋书的故事。围棋地理 大到编写一地围棋志。小到记录当地围棋有分量的一人一事均可。围棋初体验 第一次接触围棋,第一次领略围棋魅力,记录自己围棋之路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如果问李昌镐最难缠的对手是谁,我想他一定会回答是崔哲瀚,这位外号“毒蛇”的青年棋手屡屡用独树一帜的厚实派下法向李昌镐发起迅猛的挑战,在2005年10月-2006年2月短短5个月间,两人竟然在两大头衔赛上交锋十次,堪称韩版当湖十局,两人共同谱写了围棋史上的一段佳话。尽管时过境迁,尽管最近国际比赛中最红火的是中国棋手而并非他们,但是回顾起这十盘棋,依然似醇香的老酒,令人陶醉。国庆长假,放弃出去旅游,而选择了在家欣赏这精彩的十盘对局,我想作为围棋爱好者,这依然是一种享受,下面我就把打谱时对对局的一些思考和猜想提供给大家,如果本文能够让读者重温对局的精彩或者对围棋有所启示,本人将不胜荣幸。言归正传,让我们拿出棋子,一起回到对局时刻。  相似文献   

20.
段嵘 《围棋天地》2013,(3):134-161
韩国围棋能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本世纪最初十年的前几年。建立绵延约十年之久的霸业,当然离不开曹薰铉在首届应氏杯上击败聂卫平带来的爆炸性影响,离不开李昌镐与李世石这样天授韩国围棋的英才,这些毋庸赘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